天天看点

“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抗拒“走亲戚”,原因并非不能理解

小时候,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就是和父母一起“走亲戚”了。

来到亲戚家,不但能够体验浓浓的亲情和喜庆氛围,更有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在等待着孩子们,当然也少不了鼓囊囊的“红包”,那可是孩子最期待的礼物呢。

时光匆匆,当年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还当上了爸爸妈妈。

可“走亲戚”这项传统活动却发生了“变味”,很多家长都发现,自家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去亲戚家,有的还表现得非常抗拒,让家长们很不理解。

其实,家长也不用过度责怪自家的孩子,因为这种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甚至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断亲现象”,说的就是亲戚之间因为种种原因,来往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淡漠,有的亲戚最终彻底不来往。

亲戚无聊的攀比,让孩子心灵“很受伤”

这不,有位网友就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还宣布以后再也不会委屈自己去走亲戚了。

这位网友从小学习成绩都不是很好,父母倒没有怎么苛责他,可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成绩”就会成为让他无比尴尬的一件事。

他永远也忘不了亲戚是怎么用炫耀的语气提起自家的孩子又考了什么样的高分,以后会上什么样的名校。

亲戚还会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故作姿态地安慰他“以后要多努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天分”。

听着这些带有贬低意味的话语,他心中非常气愤、难过,可碍于父母的面子,也不能当面发作,只能板着一张脸,一言不发,于是亲戚又在背后评价他“学习不行就算了,还不会为人处世,对长辈一点礼貌都没有”。

这样的事情几乎年年上演,即便后来这位网友早已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也还是免不了会成为亲戚们用来攀比的“工具人”。

“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抗拒“走亲戚”,原因并非不能理解

这让他对过年过节产生了强烈的阴影,经常会找借口逃避这样的场合,平时也不会主动和亲戚联系。

有亲戚建了一个家族群,他被父母拉进了群里,但永远只是“潜水”状态,从不发表只言片语。

他本以为自己是个与别人格格不入的“怪人”,可看到网上正在流行的“断亲现象”后,忽然觉得轻松了不少……

“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抗拒“走亲戚”,原因并非不能理解

孩子抗拒“走亲戚”,原因并非不能理解

看到这位网友的经历后,相信大家都会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受。如今的“走亲戚”确实少了很多人情味,却多了不少虚伪的客套和让人烦恼的攀比。

亲戚之间的距离感也越来越强烈,导致走亲访友后没有体验到温暖和快乐,反而平白无故增添了很多心理负担。

“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抗拒“走亲戚”,原因并非不能理解

至于孩子们如此抗拒“走亲戚”,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1.亲戚们因为工作关系分布在天南海北,平时基本没有什么见面联系的机会,对孩子来说远不如身边的同学、朋友亲切,想让孩子一见面就和亲戚们热络起来,肯定是不现实的。

2.有的亲戚在交流时缺乏同理心,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经常提一些刺痛孩子心灵的问题,或是通过攀比贬低孩子的学习成绩、性格、才艺等等,让孩子感觉“很受伤”。

3.还有一些亲戚有倚老卖老的问题,习惯高高在上地教育孩子,或是用强硬的态度给孩子一些“人生建议”,这也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反感。

4.另外,有的家庭过年过节特别讲究礼仪、称谓,比如给压岁钱的时候要求孩子磕头,吃饭的时候要求孩子挨个给长辈敬酒并说祝福语等等,种种繁琐的“套路”也会让孩子们感觉身心俱疲,没有参与的兴趣。

“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孩子抗拒“走亲戚”,原因并非不能理解

现在的孩子们接触着最为先进的网络文化,个性越来越鲜明,对心理界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且老套的亲戚相处模式自然会遭到他们的摒弃,“断亲现象”的出现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彤爸有话说:对于出现“断亲现象”的孩子,家长不必如临大敌,不妨问清楚孩子不愿与亲戚来往的原因,不要勉强孩子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

不管是过年过节,还是平时与亲友相聚,父母都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要随意攀比,也不要贬低孩子,如果有亲戚试图这么做的话,父母一定要记得为孩子“撑腰”,减少他的尴尬和不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