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我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是跟孩子打交道的,孩子不想上學,已經厭學,或者孩子抑郁了,焦慮了,我就需要工作了,在遇到了各種形形色色孩子和他們父母的時候。我發現無論孩子是不想上學,還是遇到打擊就逃避,更多的是孩子逆商不夠。

逆商是1997年加拿大教育訓練咨詢專家保羅.史托茲博士提出,用以測試人們将不利局面轉化為有利條件的能力。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就像很多父母感歎,都高三,怎麼别的孩子沒事,自家孩子抑郁了!其實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就差一個逆商而已。

近些年一些父母為了培養孩子逆商,有帶孩子沙漠徒步的,有讓孩子參加變形記的。其實培養孩子逆商,不一定要故意去創造逆境,因為對于孩子而言,生活處處都是挫折,而培養逆商,從日常做起即可。

01

用故事讓孩子明白“平凡和苦難孕育着偉大”

在我工作的過程中,很多父母說:“我天天跟孩子講學習很重要,這個孩子也都十六七歲了,道理都懂,怎麼就是不做呢?”

我們很清楚道理孩子都懂,幹嘛還要繼續講大道理呢?

孩子也認為父母講的自己也都懂,父母的老生常談他們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但是他們有些時候是真的做不到。這個時候與其給孩子講道理不如給他講故事。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用自己的或者他人的故事,更可以讓孩子明白沒有誰的一生能風平浪靜,一帆風順,我們可以做的是在任何逆境之中學會自得其樂,學會開懷大笑。讓孩子明白困苦和艱難、逆境和不幸,是人生一筆不可多得的财富。

在給孩子講“他人的故事”的時候,我建議不要用孩子身邊的人類比,什麼你姐姐因為學習認真,是以以考第一;隔壁家的孩子在家抑郁半年後都回學校了,你應該向他學習。這樣的故事和大道理一樣,孩子也清楚,但是自己并不清楚怎麼做。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我們不如跟孩子聊聊他感興趣的人物,或者是建議孩子讀讀名人傳記。孩子不上學确實讓人頭疼,天天說上學,他的逆反心理更強。

如果我們可以跳出來從更高的角度去看這件事情,效果會意想不到。曾經我對一個厭學的孩子,我們談的是他喜歡的球星貝利的故事。

貝利從為自己踢球,到為了國家榮譽而戰,從和貴族男孩的一氣之争,到成為親密隊友。貝利也遇到委屈和教練的不了解,甚至必須改變自己的踢球方式的時候,他的掙紮和選擇。看似和學習無關的事情,卻成了他回到學校的關鍵。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02

孩子的“大自然”療法

帶孩子到自然中去,讓孩子去感受天地的廣闊,高山的雄偉,大自然的偉岸,夜晚星空的閃耀。自然可以讓孩子打開自己的心靈,認識自己的渺小,幫助他走出困擾自己的狹小天地。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03

幫助孩子建立優質交友圈

優質并不是指學習好,成績好的朋友。而是讓孩子去結交那些欣賞孩子,鼓勵孩子的朋友,或者本身積極歸因樂觀的孩子做朋友。

對青少年來說同伴影響的作用非常之大,孩子身邊都是貶低他的朋友的時候,孩子隻能更自卑,更加看不起自己。而當他身邊是鼓勵和稱贊他的朋友的時候,孩子更容易走出心理陰霾。

孩子不想去學校,受打擊後就逃避,這五個方法可以幫助他

04

孩子不肯溝通的時候别用微信用書信

孩子處于逆境,情緒不好,很多時候他們對自己是封閉的,不跟父母溝通,甚至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很多父母想到的溝通方式就是發微信。覺得微信即便利,又達到了溝通的效果。

微信這種短平快的方式看似高效,但往往不能深刻地表達彼此的思想,直擊内心,我建議父母拿起久違的筆,給孩子寫一封信。書寫的過程本身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思路,信中坦誠而真摯地表達自己的思考與觀點,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定會有讓人感動的意想不到的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