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春節假期就這麼結束了,但寒假依舊漫長。

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苦,全世界統一。

前陣子,刷到一個奉行快樂教育的美國爸爸,

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氣到暴走

——孩子一行漢字,整整寫了三個小時!

孩子媽媽在旁邊感慨:

這下終于體會到我輔導作業的痛苦了吧。

輔導孩子這一塊的氣氛,不僅國際通用,還橫掃各個學曆階層。

前有博士研究所學生媽媽被女兒寫作業逼哭。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後有醫生媽媽輔導作業氣出腦梗。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這年頭啊,當人爹媽真的不容易。

在此春暖花開之際,

特地奉上“科學輔導作業指南”,

助力大家能平安健康地度過這個寒假假期~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崗前準備

全國國小生寫作業的最大的一個痛點,就是磨洋工。

好不容易等他們慢吞吞地挪到書桌前,調整N次椅子,充滿儀式感地把所有文具都碼得整整齊齊時。

接着就是:

“媽媽,鉛筆不夠尖。”

“媽媽,橡皮哪去了?”

“媽媽,作業是哪頁?”

“媽媽,我想喝口水。”

“媽媽,我想尿個尿。”

...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作為父母,我們唯有預判孩子的預判,做好這以下四點崗前工作,把後續的磨洋工的時間變成準備時間,才能讓孩子更專注地開展後續的正式寫作業工作。

崗前準備要包括:

1、先上廁所

2、提前把水打好了

3、把草稿紙和鉛筆削好了

4、把圓規和電腦給準備齊了。

準備完之後讓孩子預估自己完成作業的時間并且自己把控。

不要小看這一步,可以給孩子适當營造點緊迫感。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給孩子營造學習氛圍

要知道,國小階段我們給孩子輔導作業,其實不是輔導知識點,而是着重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習慣。

不要說小孩了,就連我們上大學,都必須去安靜的圖書館才能靜下心學習。

是以保持嚴肅的學習氛圍非常重要。

曾經無數次看到家長一邊看着孩子寫作業,一邊刷手機。

這是把孩子當唐僧鍛煉啊~

誰能抵抗得了這種誘惑?

既然決定陪孩子寫作業了,

手機一定一定要忍住先别刷。

如果有專門的書房,一定要去書房。

如果沒有,至少也要保持寫作業過程環境的安靜。

正式寫作業時,家長和孩子都要嚴格遵守三不原則:不刷手機、不打擾、不間斷。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孩子要多誇

其實大多是孩子拖延,磨蹭,歸根結底還是太追求完美。

更潛在的意識,就是駕馭這些知識點有點兒吃力,沒什麼正向回報。

是以該誇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誇。

美國心理學家Richard和Edward提出過一個理論,叫自我決定論。

自我決定論認為,要想讓一個人去做一件事,那麼這個事情需要能激起他的内在動機。

人的内在動機分為:勝任感,連接配接感和自主感。

這三種感覺正是孩子成長最想要滿足的心理需求。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對孩子來說,能做到比做多少有意義得多。

把要寫的作業再細分成幾個目标,每個目标達成後,

孩子感受到的會是:

我很快就做完了,我能做得很好。

不斷讓孩子體會到勝任感,很難不上頭哇!自信心炸裂後,孩子就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了!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發現異常,及時逃離現場

說一千道一萬,

無論再怎麼有涵養的家長,

還是有可能遇到各種崩潰的瞬間。

2019年果殼和某機構聯合釋出的調查報告顯示,

超過九成家長因輔導作業崩潰過,

十大崩潰現場如下: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為了爹媽的生命安全,建議爹媽輔導作業遵循以下原則:

誰身體好誰輔導;

誰有保險誰輔導;

誰保額高誰輔導。

對此,我們對輔導作業的勇士們進一步的建議是,如果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理智瀕臨失控,身體出現不适,體内洪荒之力快要噴湧而出時,請立即遠離事發現場。

放過孩子也放過自己。

萬一沒忍住,打了孩子了,也不要過度沉溺在自責的情緒裡。

積極參與災後重建,以免親子關系乃至家庭關系陷入萬劫不複的境地。

《科學輔導作業指南》2022最新版.doc

包媽碎碎念

我最喜歡的作家劉瑜說過:好的教育,不是非要把一棵小草培養成蒼天大樹,而是要把一顆小草培養成一棵美好的小草,健康的小草。

我們父母能做的,無非是認清現實,接受現實。

最後,摸着良心奉勸一句:

珍惜陪伴孩子寫作業的這幾年吧,這将會成為我們彼此難得的寶貴記憶。

很快,他就長大了!

也不需要你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