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又逢春節,大家都在熱熱鬧鬧地拜年,同時,現在網上流行一個新詞:斷親族。

所謂“斷親族”,并不是說完全和親戚斷絕關系,而是特指逢年過節時,不願意和親戚走動,看上去和親戚之間關系非常冷淡。

尤其對于自我意識較強的90後和00後來說,似乎過年走親送禮隻不過是“政治任務”,就算是到了親戚家也會“表現不佳”,待不了幾分鐘就趕緊找借口逃離。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對此有些家長還會責怪是孩子太冷漠,性格過于内向,可問題真的這麼簡單嗎?

孩子成為“斷親族”?這3種“僞”親情少往來為佳

如果是個别孩子不願意到親戚家拜訪,聯絡感情,問題可能确實出在孩子身上,但如果大多數孩子都對走親戚這件事有所反感,那麼可能并不是單純孩子本身的問題,比如下面這3種“僞”親情,就很容易讓孩子們對走親戚出現抵觸心理,還是少往來為佳。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1.喜歡攀比的遠房親戚

當我們帶孩子到親戚家拜訪時,有的親戚會一直問個不停,孩子還在上學,對方會問學習成績、性格、在班上有什麼職位,孩子剛剛開始工作,對方會問從事什麼職業、工資多少、福利待遇等等。

而在一邊詢問的過程中,還會“不經意間”透露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

“我家孩子也強不到哪去,今年考試好不容易才考了第一”

“還是你家孩子厲害,我家孩子當老師雖然掙不了多少,但是勝在清閑,馬馬虎虎讨生活”

這些話雖然乍聽上去可能沒什麼問題,但稍一琢磨不難發現對方的炫耀之意,試想當90後、00後聽到這樣的攀比時,内心會是怎樣的無奈,是以對于這樣“虛僞”的親戚,少往來也無可厚非。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2.利益至上的親戚

從前親戚之間生活距離都不算遠,平日裡守望相助,自然走動也會多一些。

時間來到現在,很多親戚之間平時并不怎麼來往,隻有有事相求時才會互相聯系,且一旦無法提供幫助,或者眼下沒什麼實在利益的話,有時還會引來對方的反感,對于這種“利益至上”的親戚,也應該少走動為佳。

比如我有一位00後的小侄女,她正在上大學,今年就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因為疫情的緣故,侄女遠房親戚家的孩子放寒假比較早,于是這位遠房親戚上門拜訪,表示想請00後的小侄女免費補習功課,然而侄女早已經有了寒假計劃,于是就拒絕了對方的請求。

誰成想親戚被拒絕後臉色立馬黑了下來,還冷嘲熱諷了好幾句,最後揚長而去,隻留下小侄女感歎對方“翻臉比翻書還快”。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3.表裡不一的親戚

或許是因為平日裡不來往的原因,有的親戚雖然表面上十分親切,還熱情地表示要準備飯菜,但卻沒有什麼實際動作,和這樣的親戚走動更像是在“走過場”,彼此之間并沒有什麼情分可言。

尤其90後、00後個性鮮明,對這樣虛僞的客套本就容忍度較低,自然不願意到這樣的親戚家走動,而這樣的“僞”親情也确實沒太多來往的必要。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完全“斷親”并不可取,家長也要适當引導

雖然像以上這樣的3種“僞”親情,不走動也罷,但是對孩子來說,完全“斷親”卻并不可取,一方面有些有感情的、親近的親戚理應保持來往,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學會走親訪友,對孩子來說也是人際交往能力的一種鍛煉,我們家長應該适當引導。

比如教會孩子必需的禮儀,讓孩子明白在親戚家如何表現,對一些平時見面比較少的親戚如何稱呼,聊天時不要低頭玩手機,不要任性等等。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另外如果帶孩子到一些不太熟的親戚家中拜訪,我們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把祝福和禮物送到即可,否則不僅孩子感覺尴尬,大人之間也沒太多話題。

最後我們還要時刻注意孩子的情況,關鍵時為孩子解圍,尤其當某些親戚開一些比較低級的玩笑時,一定要注意替孩子撐腰,否則孩子不僅會在“斷親族”的路上越走越遠,和父母的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斷親族”越來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親戚确實不宜多走動

結語: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本是大陸優良的傳統習俗,但卻因為一些親戚的“僞”親情變了味。

對于類似以上這3種情況的親戚,我們還是少走動為佳,而對于那些應該保持來往的親戚,我們要注意對孩子予以引導,讓孩子意識到,走親戚并不像想象中那樣充滿虛僞的客套,以誠相待才是親戚間的相處之道。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孩子是“斷親族”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