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又逢春节,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地拜年,同时,现在网上流行一个新词:断亲族。

所谓“断亲族”,并不是说完全和亲戚断绝关系,而是特指逢年过节时,不愿意和亲戚走动,看上去和亲戚之间关系非常冷淡。

尤其对于自我意识较强的90后和00后来说,似乎过年走亲送礼只不过是“政治任务”,就算是到了亲戚家也会“表现不佳”,待不了几分钟就赶紧找借口逃离。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对此有些家长还会责怪是孩子太冷漠,性格过于内向,可问题真的这么简单吗?

孩子成为“断亲族”?这3种“伪”亲情少往来为佳

如果是个别孩子不愿意到亲戚家拜访,联络感情,问题可能确实出在孩子身上,但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对走亲戚这件事有所反感,那么可能并不是单纯孩子本身的问题,比如下面这3种“伪”亲情,就很容易让孩子们对走亲戚出现抵触心理,还是少往来为佳。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1.喜欢攀比的远房亲戚

当我们带孩子到亲戚家拜访时,有的亲戚会一直问个不停,孩子还在上学,对方会问学习成绩、性格、在班上有什么职位,孩子刚刚开始工作,对方会问从事什么职业、工资多少、福利待遇等等。

而在一边询问的过程中,还会“不经意间”透露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

“我家孩子也强不到哪去,今年考试好不容易才考了第一”

“还是你家孩子厉害,我家孩子当老师虽然挣不了多少,但是胜在清闲,马马虎虎讨生活”

这些话虽然乍听上去可能没什么问题,但稍一琢磨不难发现对方的炫耀之意,试想当90后、00后听到这样的攀比时,内心会是怎样的无奈,所以对于这样“虚伪”的亲戚,少往来也无可厚非。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2.利益至上的亲戚

从前亲戚之间生活距离都不算远,平日里守望相助,自然走动也会多一些。

时间来到现在,很多亲戚之间平时并不怎么来往,只有有事相求时才会互相联系,且一旦无法提供帮助,或者眼下没什么实在利益的话,有时还会引来对方的反感,对于这种“利益至上”的亲戚,也应该少走动为佳。

比如我有一位00后的小侄女,她正在上大学,今年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因为疫情的缘故,侄女远房亲戚家的孩子放寒假比较早,于是这位远房亲戚上门拜访,表示想请00后的小侄女免费补习功课,然而侄女早已经有了寒假计划,于是就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谁成想亲戚被拒绝后脸色立马黑了下来,还冷嘲热讽了好几句,最后扬长而去,只留下小侄女感叹对方“翻脸比翻书还快”。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3.表里不一的亲戚

或许是因为平日里不来往的原因,有的亲戚虽然表面上十分亲切,还热情地表示要准备饭菜,但却没有什么实际动作,和这样的亲戚走动更像是在“走过场”,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情分可言。

尤其90后、00后个性鲜明,对这样虚伪的客套本就容忍度较低,自然不愿意到这样的亲戚家走动,而这样的“伪”亲情也确实没太多来往的必要。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完全“断亲”并不可取,家长也要适当引导

虽然像以上这样的3种“伪”亲情,不走动也罢,但是对孩子来说,完全“断亲”却并不可取,一方面有些有感情的、亲近的亲戚理应保持来往,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学会走亲访友,对孩子来说也是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锻炼,我们家长应该适当引导。

比如教会孩子必需的礼仪,让孩子明白在亲戚家如何表现,对一些平时见面比较少的亲戚如何称呼,聊天时不要低头玩手机,不要任性等等。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另外如果带孩子到一些不太熟的亲戚家中拜访,我们最好不要停留太久,把祝福和礼物送到即可,否则不仅孩子感觉尴尬,大人之间也没太多话题。

最后我们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情况,关键时为孩子解围,尤其当某些亲戚开一些比较低级的玩笑时,一定要注意替孩子撑腰,否则孩子不仅会在“断亲族”的路上越走越远,和父母的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断亲族”越来越多,别怪孩子太冷漠,有些亲戚确实不宜多走动

结语: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本是大陆优良的传统习俗,但却因为一些亲戚的“伪”亲情变了味。

对于类似以上这3种情况的亲戚,我们还是少走动为佳,而对于那些应该保持来往的亲戚,我们要注意对孩子予以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走亲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充满虚伪的客套,以诚相待才是亲戚间的相处之道。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孩子是“断亲族”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