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陆,有些家长将“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慈母多败儿”等观念奉为育儿圣经,并按照这样的理念教育孩子。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来看看这些“教育理念”是否可以运用于家庭教育中。
阿呆是个调皮的孩子
偶尔会制造一些“恶作剧”
贪玩、不按时休息
不听妈妈的话
在课堂上调皮捣蛋
“挑衅”老师的权威
和同学相处中
也时常有一些“小摩擦”
这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普遍会出现的一些问题,阿呆也一样,叛逆和任性让父母心力交瘁。无奈之下,父母以“不打不成才”这一理念对阿呆进行了深刻的“棍棒教育”。在多次打骂后,对阿呆的“教育”不仅没有让他认识到错误,反而让家庭矛盾升级,造成家庭暴力,甚至让家庭氛围跌落到低点。
大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实施)已作出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作为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能简单地用粗暴的暴力方式来解决。这样做既不符合法律规定,又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更不利于家庭和睦。孩子犯错后,父母应该积极引导,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爱感化教育孩子。
供稿:包头铁路运输检察院
编辑:韩佳炜
审核:贾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