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治家之道的真經,就是靠着“情”和“禮”這兩個字。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内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父母治家之道的真經,就是靠着“情”和“禮”這兩個字。

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我才明白父母的治家之道,就是把孝悌忠信的五倫關系,在家庭這個平台上演繹為生活化、大衆化、民俗化、普通化、百姓化,家庭成為老百姓孝悌忠信的課堂。

一、孝字當頭。在孝文化上,父母既是孝文化的傳播者,繼承者,也是表演者,他們對我爺爺的照顧、孝敬是十分周到、十分細緻的。我父親早晨幹完活回家,打一盆水,讓爺爺洗臉,把爺爺的被褥晾曬在院子裡,還親自逮虱子。母親沖上一碗雞蛋茶,雙手捧到爺爺跟前,讓爺爺喝下。吃飯的時候,爺爺不坐,誰也不敢坐,爺爺坐了,父母坐了,孩子們才敢坐。桌上的第一筷菜是夾給爺爺的,我雖然是長子,當時唯一的男孩,也享受不到這個待遇。這樣,一天又一天,在父母點點滴滴的言行中,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孝。孝,融化在我血液裡,镌刻在我的心頭上,影響我一生。

二、對老人、對長者要尊重。到我家來的人比較多,父母教育我必須做到恭敬地稱謂人家,讓座、奉茶,大人講話不允許孩子插話,客人走時要我送到大門外,客人走遠才能回家。直到老母親的晚年,仍然保留着這個習慣,隻要有客人進家,老人就要求家裡人讓座、遞煙、上茶,還要求家裡人買菜、準備飯,和客人拉家常,使來家的客人感到很熱情,很溫暖。在這樣的環境中,久而久之對老者、長者的尊重之心、敬重之心油然而生,也影響我一生。

三、兄弟姐妹之間,大的要管小的,小的要聽大的。我每次回家,老人都說,你是老大,要管好他們。我說,他們都大了,不用管了。老人認真地說,那不行,這是規矩。有時妹妹逗她說,我就不聽老大的,老大管不着我。老娘認真啦,說,還反了你啦,老大就是老大,大家都得聽,這是規矩。大家哈哈大笑,老娘也笑了。

四、對朋友。父母常說,人在社會上混,沒有朋友哪能行,但交朋友不能亂交,心眼不正的人不能交,不三不四的人不能交,你交了這樣的朋友,就把你帶壞了,一毀就是一家子。老人還說,交朋友要用心交,心眼不能歪,不能坑人家。一輩子可能交很多朋友,但真正知心的兩三個也就足矣。這些都是交朋友的至理名言。講誠信不僅是交友之道,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則。父母教育子女真是苦口婆心。

五、夫妻關系。我父母在農村來說,是最普通的一對夫妻。在我的印象中,家庭的人口這麼多,生活的擔子這麼重,他們互恭互敬,從不吵嘴,友愛和睦,相敬如賓,是什麼力量在維系?我想來想去,感悟到是“責任”二字。他們對老的要養老送終,對小的要養育成才,上托老,下帶小,這就是他們為之奮鬥一生的追求,這就是他們奮鬥一生的責任,終生奮鬥,無怨無悔。我想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人口的繁衍,不就是靠這些千千萬萬最普通的家庭、最平常的父母來傳承嗎?我認為,這才是中華文化中中國人的婚姻價值觀,可惜這個傳統的婚姻價值觀也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統計說明,大陸離婚率已達三分之一,有的地方高達40%,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象,多麼可怕的社會問題!隻講“愛”,不講“責任”,隻講“享受”,不講“奉獻”的思想,不是中國人的愛情觀,是不能持久的。

再回到娘親的治家之道上。我父母的治家之道,是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縮影,使我明白了兩個問題。其一,父親識字不多,母親一個大字不識,但他們對儒家文化,是非常精通的,說明儒家的做人之道——孝悌忠信這一課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傳承是儒家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形式。可是,随着三口之家的廣泛出現,家庭的結構出現了曆史性的變化,年輕的夫妻雙方都為生計而奔波,是以教育子女的任務有些落空了,母親作為教育子女的職能很難實作,從文化傳承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問題。是以,在當代要把家庭傳承的教育放在幼稚園,放在國小,才能使傳統文化的傳承不斷根,可是,在幼稚園、在國小如何把做人的教育納入整體教育之中,這還是一個新的課題。

我明白的第二個問題,父母的治家之道突出兩個字,一個是“情”,一個是“禮”,“情”就是家庭的親情,是維系家庭的根,“禮”就是規矩,家庭成員相處就要講禮節、講規矩,家庭沒有規矩,也是要亂套的。如果回答朋友們的提問,我家兄弟姐妹十個,個個成才,個個孝順,就是靠着“情”和“禮”這兩個字,這就是我父母治家之道的真經。

本文節選自高昌禮老師《學好ABC 走好人生幸福路》

- END -

文章版權屬于作者,文中觀點不代表釋出方,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