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龐茂琨:2022副本”有感
當藝術像子彈在飛
關于龐茂琨
11963年生于重慶,1978年至1981年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附中,1981年至1988年就讀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并獲油畫專業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美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多年來,他一直堅持探索古典油畫語言在當下文化情境的表達與呈現,将個人的藝術創作熔鑄于社會現實之中。在建構個人化語言風格的同時,也不斷豐富着中國油畫的精神品格,更由此衍生出油畫藝術在時代文化中的價值和意義。作品多次參加國内外的藝術展覽,并被海内外多個藝術機構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有《蘋果熟了》《彩虹悄然當空》《一個滿地金黃的夏天》《模糊系列》《虛拟時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遊觀系列》《折疊的肖像》系列等。
CHAPTER 01
第1章節
中國著名畫家龐茂琨這些年仍是步履匆匆,即使擔任着四川美術學院院長,有着相當繁忙的行政工作,他依然沒讓自己的畫室在時光裡蕭索。
是以2020年,他才能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辦了大型個展"龐茂琨:2020副本";2021年又在成都千高原藝術中心舉辦個展“觀看、凝視與在場性”……;2022年伊始,1月1日,巡回重慶,在位于江北嘴的龍美術館(重慶館)舉辦大型個展"龐茂琨:2022副本”。
重慶終于等回來了龐茂琨,再不用遙看瀑布挂前川了……
江北嘴那一帶好風水,舉目可見嘉陵冬日的江流緩緩而行,重慶最跩的輕軌在岩崖上翻山越嶺,穿樓過洞。龍美術館高牆闊窗,空間寬敞,的确是一個能盛放很厚實藝術的地方。
隻是,如果我們帶着傳統的那種欣賞藝術的眼光去看“龐茂琨:2022副本”,會面臨審美上的嚴峻挑戰。你敢迎戰嗎?這猶如哈姆雷特一遍遍去叩問自己:生存還是毀滅?!
這就是我們迎向新紀元必須作出的充滿殘酷性和希望性的選擇!我們本以為可以一條路走到黑,突然就有人猛喝:此路不通,你得尋找新途徑。而藝術家們往往如先知一樣,會告訴我們疑惑、危機的山重水複,也會告訴我們奧秘、希望的柳暗花明……
一部藝術史其實就是人類一次次解決自己與生存發展、時代滾動、靈魂騷亂之間的曆史。
是以,去看"龐茂琨:2022副本”,的确不是去看個哪幅畫美和不美,好看和不好看,它早已超越了那樣的範疇。你得帶着動腦筋的腦袋去,得開足馬力去燒腦。燒燒腦有什麼不好?在我們愈來愈把智慧交給機器去擔當的時代,燒燒腦多少還證明我們是進階動物!如果我們的文學藝術都是些傻白甜娛樂至死之類的東西,我們早晚會被自己制造出的智能家夥們當白癡斃了。
這是不是"吹哨人"龐茂琨要通知我們的最重要的消息?狼來了!狼不是别人,狼就是我們自己……
CHAPTER 02
第2章節
所謂“副本”的存在,全緣于我們對正本的眷戀,對正本終究會消亡的恐懼。而人類發明的各種複制手段和技術,不過是試圖能讓正本千秋萬代。然而,真能如願以償?
畫展名曰“副本”,據說靈感來自于英國作家理查·K·摩根2002年所寫的科幻小說《副本》。小說大概講述的是未來某個時間,人類可以通過對意識的存儲備份和移植,讓人獲得新生。
未來的人類會怎麼樣,真不好說,他(她)真的需要如今的個體生命不斷地複制、重生,這合理嗎?公平嗎?人性嗎?想不下去。
但,無法回避的問題是:我們的确站在了人類何去何從的關口。我們在懶得造人的同時,卻在興緻勃勃地發明和創造能寫詩、繪畫、下棋、書法、唱歌,甚至懂情愛的智能機器人……我們會是在制造自己的替代品,甚至是敵人嗎?
龐茂琨沒有在個展“2022副本”中給出答案,隻是給出他思索的路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對古典名畫的“篡改”,甚至包括了把自己也植入到許多名畫之中……
比如《猶滴的新仆人》,原作是意大利十六七世紀現實主義畫家卡拉瓦喬的《猶滴殺死荷羅孚尼》。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巴洛克畫派的奠基者,激情、叛逆并一生狂野的卡拉瓦喬之作,被龐茂琨“副本”的時候,竟更有一種令人忐忑不安、隐秘又複雜的激情和叛逆……原作中猶滴的仆人是一位幹癟老頭,他非常謹慎地配合着主人的殺戮行動。他用目光與身體語言來闡述自己的絕對忠誠和服從。而畫中龐茂琨這個“新仆人”卻把臉扭向了另一方向。他在一心二用:快掉下來的眼鏡,緊張的眼神,使他更像一隻随時都準備從那畫面中逃跑出去的兔子;而卡拉瓦喬的另一幅作品《納西索斯》被龐茂琨“篡改”成《納西索斯的新世界》時,卻為那位凝望自己水中倒影的水仙男子加上了一副巨大的VR眼鏡。那個現代時髦的東西幾乎遮住美男子一半的臉龐,是以,他對自己如癡如醉俯看與膜拜的姿态變得如此滑稽,無以倫比的滑稽……
卡拉瓦喬《猶滴殺死荷羅孚尼》
龐茂琨《猶滴的新仆人》
對于龐茂琨的這種“篡改”,或許你會了解為是對經典古典藝術的解構,帶着某種“戲谑”性的解構,如同畫家馬塞爾.杜尚讓名畫《蒙娜麗莎》長出兩條翹翹的胡須。而我覺得似乎還不這麼簡單,因為我在"篡改”出的“新仆人”眼神和加上去的“VR鏡”裡都看到現代人和現代社會的緊張、焦慮與滑稽……看到一種現代病!我們太多的欲求,太多的巧取豪奪,往往成為我們無法醫治的重症,我們授予别人的笑柄。尤其當我們過度依賴科技,瘋狂地消費科技之時,我們的确會離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生更遠;我們會漸漸失去對美的嗅覺,對愛本能的追逐和身體力行。甚至,我們會漸漸忘了身而為人的種種,而被自己創造的各種機器,包括生物機器人所控制。這絕非駭人聽聞,現在,我們不是已有太多人被手機控制和占領?!偶爾擡起頭來,也不知天空上剛有瘦鳥蒼惶逃竄,而水下正有肥魚懶懶地養膘。
這種感覺在我看到龐茂琨“篡改”波提切利的《維納斯的誕生》時尤為強烈。誰也無法解釋十五世紀的波提切利為何要把一個剛剛從水中誕生、将要開創美麗新世界的美神畫得那樣憂郁,仿佛她登上海岸不是來接受贊美,享閱聽人神與普羅大衆的愛戀與膜拜,而是成為耶稣那樣的救世主,來替大衆承受無窮無盡苦難的。老波為什麼懂得:美就是一種帶着憂傷氣質的幻影,而愛更是成為了人與人彼此折磨的事業?!我之是以喜歡波提切利的維納斯,便在于她是個毫無喜悅、毫不洋洋自得的凡女子,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已美得獨孤求敗。她隻管各自憂傷,哪裡飛得起來去擺脫塵世間種種痛苦的纏繞。而龐茂琨又為這位憂郁的美神加上了用金屬做成的頸箍、胸箍、膝箍、腳踝箍……維納斯徹底地沉重了,也被來自科技的某些裝置肢解了,如同一尊拼湊起來的神被誰定在了尴尬的位置上,渾身血脈不通,動彈不得,偏偏不遠處的核潛艇還悄無聲息地向她靠近……
龐茂琨要說什麼?那所有比原畫多出來的便是他要說的。而我們要探讨的是,為什麼多出來的是金屬打制的、堅硬牢實的箍飾們,以及核潛艇們,而不是更輕盈和俏皮的胡須之類……
CHAPTER 03
第3章節
在畫展上,也仔細觀看了本次亮相的龐茂琨全新作品“延伸系列”。它們的确如媒體所介紹的:“借用西方已有數百年曆史的經典油畫作為基底,再局部嫁接了關于未來、科技、人工智能等細微元素。一方面,畫面本身就包含了數百年的時間線,它是一部被不斷改寫的圖像史、也是人類發展曆程的真實寫照。作品本身就是過去和未來的沖突、交彙。另一方面,龐茂琨與古典油畫家們,在同一塊畫布上,完成了穿越時空的合作,這也是中西方文化、藝術,最直接的碰撞、交鋒、融合。”
之是以把這些介紹直接引出來,是因為它們已講述得相當準确。對比原作,你會去猜想龐茂琨如何在延伸幾百年前的名畫?難道隻是延伸出眼鏡、金屬頸箍、手機、人工智能……這些帶有工業文明、當代文明的小玩意兒……
其實稍微用心去看,會發現,那些被貌似現代小玩意兒"延伸”了的女人,神情陡變,眼睛裡甚至有了當代女人的犀利與強悍……。而更有某一瞬,你已感到她們寒氣逼人,冰涼的一切,沒有靈魂與情感,不過是在擺着人的樣子罷了。當然,畫作的意象也陡變,完全成為了另一種訴說的藝術作品……這樣的"延伸”實在奇怪又魔幻,它産生的是化學反應,把一種物質變成了另一種物質,就像雲彩對于海水的延伸!
CHAPTER 04
第4章節
看完“龐茂琨:2022副本”個展,顯然會看出一位藝術家面對洶湧襲來、漸漸強勢的科技霸權的不安與思索。
每至一次科學技術革命來叩擊人類的大門,敏銳的藝術家總會被挑選出來,代表大衆去充當守門員和抵抗戰士。但最後的結果卻往往由他們來親啟大門,與科技革命握手言歡,相依而生。藝術甚至會借助科技的翅膀,往前飛越一大段:一次科技革命,總會導緻社會進入新紀元,總會産生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藝術流派。譬如當年照相機的誕生,在砸碎許多畫家飯碗的同時,又催生了藝術史上一個絢爛的印象派大師輩出的時代。藝術前行的漫漫路,總在上演藝術家與科技相愛相殺、愛恨情仇的大劇。
科技未必都是來作惡的,許多時候它在幫助人類更好地生存,文明更成熟更遼闊。然而前提是,人類得要扼住它的咽喉,是它的主宰,而不能被它反制。尤其是過去人類發明創造的科技大多為人肢體的延伸,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延伸:如汽車在延伸人腿的功能,照相機在延伸人眼睛的功能……而這次的科技革命卻似乎在延伸或置換我們的大腦、思想、靈魂,即我們在制造一種完全可以替代自己的力量。我們還會有過去那樣的幸運嗎,騎上科技之馬奔跑,而不擔心它使壞,把我們摔下來,摔得粉身碎骨?我們還能指望在某一個山峰,藝術與科技欣喜相逢,告訴對方,我們根本就是同路人?!…...龐茂琨的憂患不無道理,他的思考也正當其時!
這也是"龐茂琨:2022副本”之是以帶給我們震撼的原因:他的每一作品就是一道哲學命題和現實命題,如同一枚枚子彈飛将過來,射中了我們的敏感部位,喚醒了同樣潛伏于我們内心的憂患,我們得集中精力來答題了!
真正的藝術家其實都是哲學家,無論他們有意為之或無意為之。龐茂琨亦然。正如其展覽的學術主持、德國著名藝術分析哲學學者卡爾海因茨·呂德欽評價的那樣,他“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畫家,也是一位可以時時提出新思想的藝術家”。
該畫展從最寒冷的1月1日開始,将在3月27日結束,這仿佛也在告訴我們突圍的線路:得在冬季認真思考,才能經過時間索道,通向彼岸,通向溫暖而安全的地帶......
(友情提示:該展除周一閉館,其餘時間皆開展。帶着孩子去吧,去挑戰一下自己的智商和美商。我們不替古人擔憂,而在替孩子們的未來擔憂,知己知彼,方有勝算!)
本文作者吳景娅
作家、資深媒體人,重慶作協散文創委會主任、中國西部散文學會副主席,醇色顧問、冰心散文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