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当艺术像子弹在飞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关于庞茂琨

11963年生于重庆,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1年至1988年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探索古典油画语言在当下文化情境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的艺术创作熔铸于社会现实之中。在建构个人化语言风格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中国油画的精神品格,更由此衍生出油画艺术在时代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艺术展览,并被海内外多个艺术机构以及私人收藏。代表作品有《苹果熟了》《彩虹悄然当空》《一个满地金黄的夏天》《模糊系列》《虚拟时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游观系列》《折叠的肖像》系列等。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CHAPTER 01

第1章节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中国著名画家庞茂琨这些年仍是步履匆匆,即使担任着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有着相当繁忙的行政工作,他依然沒让自己的画室在时光里萧索。

所以2020年,他才能在上海龙美术馆举办了大型个展"庞茂琨:2020副本";2021年又在成都千高原艺术中心举办个展“观看、凝视与在场性”……;2022年伊始,1月1日,巡回重庆,在位于江北嘴的龙美术馆(重庆馆)举办大型个展"庞茂琨:2022副本”。

重庆终于等回来了庞茂琨,再不用遥看瀑布挂前川了……

江北嘴那一带好风水,举目可见嘉陵冬日的江流缓缓而行,重庆最跩的轻轨在岩崖上翻山越岭,穿楼过洞。龙美术馆高墙阔窗,空间宽敞,的确是一个能盛放很厚实艺术的地方。

只是,如果我们带着传统的那种欣赏艺术的眼光去看“庞茂琨:2022副本”,会面临审美上的严峻挑战。你敢迎战吗?这犹如哈姆雷特一遍遍去叩问自己:生存还是毁灭?!

这就是我们迎向新纪元必须作出的充满残酷性和希望性的选择!我们本以为可以一条路走到黑,突然就有人猛喝:此路不通,你得寻找新途径。而艺术家们往往如先知一样,会告诉我们疑惑、危机的山重水复,也会告诉我们奥秘、希望的柳暗花明……

一部艺术史其实就是人类一次次解决自己与生存发展、时代滚动、灵魂骚乱之间的历史。

所以,去看"庞茂琨:2022副本”,的确不是去看个哪幅画美和不美,好看和不好看,它早已超越了那样的范畴。你得带着动脑筋的脑袋去,得开足马力去烧脑。烧烧脑有什么不好?在我们愈来愈把智慧交给机器去担当的时代,烧烧脑多少还证明我们是高级动物!如果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些傻白甜娱乐至死之类的东西,我们早晚会被自己制造出的智能家伙们当白痴毙了。

这是不是"吹哨人"庞茂琨要通知我们的最重要的消息?狼来了!狼不是别人,狼就是我们自己……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CHAPTER 02

第2章节

所谓“副本”的存在,全缘于我们对正本的眷恋,对正本终究会消亡的恐惧。而人类发明的各种复制手段和技术,不过是试图能让正本千秋万代。然而,真能如愿以偿?

画展名曰“副本”,据说灵感来自于英国作家理查·K·摩根2002年所写的科幻小说《副本》。小说大概讲述的是未来某个时间,人类可以通过对意识的存储备份和移植,让人获得新生。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未来的人类会怎么样,真不好说,他(她)真的需要如今的个体生命不断地复制、重生,这合理吗?公平吗?人性吗?想不下去。

但,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我们的确站在了人类何去何从的关口。我们在懒得造人的同时,却在兴致勃勃地发明和创造能写诗、绘画、下棋、书法、唱歌,甚至懂情爱的智能机器人……我们会是在制造自己的替代品,甚至是敌人吗?

庞茂琨没有在个展“2022副本”中给出答案,只是给出他思索的路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对古典名画的“篡改”,甚至包括了把自己也植入到许多名画之中……

比如《犹滴的新仆人》,原作是意大利十六七世纪现实主义画家卡拉瓦乔的《犹滴杀死荷罗孚尼》。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巴洛克画派的奠基者,激情、叛逆并一生狂野的卡拉瓦乔之作,被庞茂琨“副本”的时候,竟更有一种令人忐忑不安、隐秘又复杂的激情和叛逆……原作中犹滴的仆人是一位干瘪老头,他非常谨慎地配合着主人的杀戮行动。他用目光与身体语言来阐述自己的绝对忠诚和服从。而画中庞茂琨这个“新仆人”却把脸扭向了另一方向。他在一心二用:快掉下来的眼镜,紧张的眼神,使他更像一只随时都准备从那画面中逃跑出去的兔子;而卡拉瓦乔的另一幅作品《纳西索斯》被庞茂琨“篡改”成《纳西索斯的新世界》时,却为那位凝望自己水中倒影的水仙男子加上了一副巨大的VR眼镜。那个现代时髦的东西几乎遮住美男子一半的脸庞,所以,他对自己如痴如醉俯看与膜拜的姿态变得如此滑稽,无以伦比的滑稽……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卡拉瓦乔《犹滴杀死荷罗孚尼》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庞茂琨《犹滴的新仆人》

对于庞茂琨的这种“篡改”,或许你会理解为是对经典古典艺术的解构,带着某种“戏谑”性的解构,如同画家马塞尔.杜尚让名画《蒙娜丽莎》长出两条翘翘的胡须。而我觉得似乎还不这么简单,因为我在"篡改”出的“新仆人”眼神和加上去的“VR镜”里都看到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的紧张、焦虑与滑稽……看到一种现代病!我们太多的欲求,太多的巧取豪夺,往往成为我们无法医治的重症,我们授予别人的笑柄。尤其当我们过度依赖科技,疯狂地消费科技之时,我们的确会离真实的生命、真实的人生更远;我们会渐渐失去对美的嗅觉,对爱本能的追逐和身体力行。甚至,我们会渐渐忘了身而为人的种种,而被自己创造的各种机器,包括生物机器人所控制。这绝非骇人听闻,现在,我们不是已有太多人被手机控制和占领?!偶尔抬起头来,也不知天空上刚有瘦鸟苍惶逃窜,而水下正有肥鱼懒懒地养膘。

这种感觉在我看到庞茂琨“篡改”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时尤为强烈。谁也无法解释十五世纪的波提切利为何要把一个刚刚从水中诞生、将要开创美丽新世界的美神画得那样忧郁,仿佛她登上海岸不是来接受赞美,享受众神与普罗大众的爱恋与膜拜,而是成为耶稣那样的救世主,来替大众承受无穷无尽苦难的。老波为什么懂得:美就是一种带着忧伤气质的幻影,而爱更是成为了人与人彼此折磨的事业?!我之所以喜欢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便在于她是个毫无喜悦、毫不洋洋自得的凡女子,完全沒意识到自己已美得独孤求败。她只管各自忧伤,哪里飞得起来去摆脱尘世间种种痛苦的缠绕。而庞茂琨又为这位忧郁的美神加上了用金属做成的颈箍、胸箍、膝箍、脚踝箍……维纳斯彻底地沉重了,也被来自科技的某些装置肢解了,如同一尊拼凑起来的神被谁定在了尴尬的位置上,浑身血脉不通,动弹不得,偏偏不远处的核潜艇还悄无声息地向她靠近……

庞茂琨要说什么?那所有比原画多出来的便是他要说的。而我们要探讨的是,为什么多出来的是金属打制的、坚硬牢实的箍饰们,以及核潜艇们,而不是更轻盈和俏皮的胡须之类……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CHAPTER 03

第3章节

在画展上,也仔细观看了本次亮相的庞茂琨全新作品“延伸系列”。它们的确如媒体所介绍的:“借用西方已有数百年历史的经典油画作为基底,再局部嫁接了关于未来、科技、人工智能等细微元素。一方面,画面本身就包含了数百年的时间线,它是一部被不断改写的图像史、也是人类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作品本身就是过去和未来的冲突、交汇。另一方面,庞茂琨与古典油画家们,在同一块画布上,完成了穿越时空的合作,这也是中西方文化、艺术,最直接的碰撞、交锋、融合。”

之所以把这些介绍直接引出来,是因为它们已讲述得相当准确。对比原作,你会去猜想庞茂琨如何在延伸几百年前的名画?难道只是延伸出眼镜、金属颈箍、手机、人工智能……这些带有工业文明、当代文明的小玩意儿……

其实稍微用心去看,会发现,那些被貌似现代小玩意儿"延伸”了的女人,神情陡变,眼睛里甚至有了当代女人的犀利与强悍……。而更有某一瞬,你已感到她们寒气逼人,冰凉的一切,沒有灵魂与情感,不过是在摆着人的样子罢了。当然,画作的意象也陡变,完全成为了另一种诉说的艺术作品……这样的"延伸”实在奇怪又魔幻,它产生的是化学反应,把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就像云彩对于海水的延伸!

CHAPTER 04

第4章节

看完“庞茂琨:2022副本”个展,显然会看出一位艺术家面对汹涌袭来、渐渐强势的科技霸权的不安与思索。

每至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来叩击人类的大门,敏锐的艺术家总会被挑选出来,代表大众去充当守门员和抵抗战士。但最后的结果却往往由他们来亲启大门,与科技革命握手言欢,相依而生。艺术甚至会借助科技的翅膀,往前飞越一大段:一次科技革命,总会导致社会进入新纪元,总会产生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流派。譬如当年照相机的诞生,在砸碎许多画家饭碗的同时,又催生了艺术史上一个绚烂的印象派大师辈出的时代。艺术前行的漫漫路,总在上演艺术家与科技相爱相杀、爱恨情仇的大剧。

科技未必都是来作恶的,许多时候它在帮助人类更好地生存,文明更成熟更辽阔。然而前提是,人类得要扼住它的咽喉,是它的主宰,而不能被它反制。尤其是过去人类发明创造的科技大多为人肢体的延伸,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延伸:如汽车在延伸人腿的功能,照相机在延伸人眼睛的功能……而这次的科技革命却似乎在延伸或置换我们的大脑、思想、灵魂,即我们在制造一种完全可以替代自己的力量。我们还会有过去那样的幸运吗,骑上科技之马奔跑,而不担心它使坏,把我们摔下来,摔得粉身碎骨?我们还能指望在某一个山峰,艺术与科技欣喜相逢,告诉对方,我们根本就是同路人?!…...庞茂琨的忧患不无道理,他的思考也正当其时!

这也是"庞茂琨:2022副本”之所以带给我们震撼的原因:他的每一作品就是一道哲学命题和现实命题,如同一枚枚子弹飞将过来,射中了我们的敏感部位,唤醒了同样潜伏于我们内心的忧患,我们得集中精力来答题了!

真正的艺术家其实都是哲学家,无论他们有意为之或无意为之。庞茂琨亦然。正如其展览的学术主持、德国著名艺术分析哲学学者卡尔海因茨·吕德钦评价的那样,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画家,也是一位可以时时提出新思想的艺术家”。

该画展从最寒冷的1月1日开始,将在3月27日结束,这仿佛也在告诉我们突围的线路:得在冬季认真思考,才能经过时间索道,通向彼岸,通向温暖而安全的地带......

(友情提示:该展除周一闭馆,其余时间皆开展。带着孩子去吧,去挑战一下自己的智商和美商。我们不替古人担忧,而在替孩子们的未来担忧,知己知彼,方有胜算!)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

本文作者吴景娅

作家、资深媒体人,重庆作协散文创委会主任、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醇色顾问、冰心散文奖获得者。

吴景娅:《当艺术像子弹在飞》一一观"庞茂琨:2022副本”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