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父母治家之道的真经,就是靠着“情”和“礼”这两个字。

定期推送传统文化课程信息,传统文化新闻、精彩善文,传统文化用品、礼品,传统文化修学书籍、音像等诸多优质内容,一站式传统文化学习资讯服务微信平台!构筑您的幸福人生!

父母治家之道的真经,就是靠着“情”和“礼”这两个字。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才明白父母的治家之道,就是把孝悌忠信的五伦关系,在家庭这个平台上演绎为生活化、大众化、民俗化、普通化、百姓化,家庭成为老百姓孝悌忠信的课堂。

一、孝字当头。在孝文化上,父母既是孝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也是表演者,他们对我爷爷的照顾、孝敬是十分周到、十分细致的。我父亲早晨干完活回家,打一盆水,让爷爷洗脸,把爷爷的被褥晾晒在院子里,还亲自逮虱子。母亲冲上一碗鸡蛋茶,双手捧到爷爷跟前,让爷爷喝下。吃饭的时候,爷爷不坐,谁也不敢坐,爷爷坐了,父母坐了,孩子们才敢坐。桌上的第一筷菜是夹给爷爷的,我虽然是长子,当时唯一的男孩,也享受不到这个待遇。这样,一天又一天,在父母点点滴滴的言行中,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孝。孝,融化在我血液里,镌刻在我的心头上,影响我一生。

二、对老人、对长者要尊重。到我家来的人比较多,父母教育我必须做到恭敬地称谓人家,让座、奉茶,大人讲话不允许孩子插话,客人走时要我送到大门外,客人走远才能回家。直到老母亲的晚年,仍然保留着这个习惯,只要有客人进家,老人就要求家里人让座、递烟、上茶,还要求家里人买菜、准备饭,和客人拉家常,使来家的客人感到很热情,很温暖。在这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对老者、长者的尊重之心、敬重之心油然而生,也影响我一生。

三、兄弟姐妹之间,大的要管小的,小的要听大的。我每次回家,老人都说,你是老大,要管好他们。我说,他们都大了,不用管了。老人认真地说,那不行,这是规矩。有时妹妹逗她说,我就不听老大的,老大管不着我。老娘认真啦,说,还反了你啦,老大就是老大,大家都得听,这是规矩。大家哈哈大笑,老娘也笑了。

四、对朋友。父母常说,人在社会上混,没有朋友哪能行,但交朋友不能乱交,心眼不正的人不能交,不三不四的人不能交,你交了这样的朋友,就把你带坏了,一毁就是一家子。老人还说,交朋友要用心交,心眼不能歪,不能坑人家。一辈子可能交很多朋友,但真正知心的两三个也就足矣。这些都是交朋友的至理名言。讲诚信不仅是交友之道,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则。父母教育子女真是苦口婆心。

五、夫妻关系。我父母在农村来说,是最普通的一对夫妻。在我的印象中,家庭的人口这么多,生活的担子这么重,他们互恭互敬,从不吵嘴,友爱和睦,相敬如宾,是什么力量在维系?我想来想去,感悟到是“责任”二字。他们对老的要养老送终,对小的要养育成才,上托老,下带小,这就是他们为之奋斗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他们奋斗一生的责任,终生奋斗,无怨无悔。我想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化的传承,人口的繁衍,不就是靠这些千千万万最普通的家庭、最平常的父母来传承吗?我认为,这才是中华文化中中国人的婚姻价值观,可惜这个传统的婚姻价值观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统计说明,大陆离婚率已达三分之一,有的地方高达40%,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现象,多么可怕的社会问题!只讲“爱”,不讲“责任”,只讲“享受”,不讲“奉献”的思想,不是中国人的爱情观,是不能持久的。

再回到娘亲的治家之道上。我父母的治家之道,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使我明白了两个问题。其一,父亲识字不多,母亲一个大字不识,但他们对儒家文化,是非常精通的,说明儒家的做人之道——孝悌忠信这一课是在家庭完成的,家庭传承是儒家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形式。可是,随着三口之家的广泛出现,家庭的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年轻的夫妻双方都为生计而奔波,因此教育子女的任务有些落空了,母亲作为教育子女的职能很难实现,从文化传承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因此,在当代要把家庭传承的教育放在幼儿园,放在小学,才能使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根,可是,在幼儿园、在小学如何把做人的教育纳入整体教育之中,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我明白的第二个问题,父母的治家之道突出两个字,一个是“情”,一个是“礼”,“情”就是家庭的亲情,是维系家庭的根,“礼”就是规矩,家庭成员相处就要讲礼节、讲规矩,家庭没有规矩,也是要乱套的。如果回答朋友们的提问,我家兄弟姐妹十个,个个成才,个个孝顺,就是靠着“情”和“礼”这两个字,这就是我父母治家之道的真经。

本文节选自高昌礼老师《学好ABC 走好人生幸福路》

- END -

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文中观点不代表发布方,仅供参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