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梁枝枝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生個兒子好聽,生個女兒好命;兩個女兒一等人,一個女兒二等人;一兒一女三等人,一個兒子四等人。”雖然是搞笑段子,言語之間卻道破了,有女兒的幸福感确實能蹭蹭往上升。前段時間,江西吉安,一位剛在醫院生下二胎的媽媽,正虛弱地躺在病房裡。 大女兒來到病床前,一眼就看到躺在病床上,還一臉虛弱的媽媽,手背上還插着針頭。 她見此立即痛哭不已。
一邊大哭,一邊心疼地問媽媽:“你沒事嗎?”媽媽回應她沒事了。 媽媽的回答還讓小女孩不放心。 她抹着眼淚一遍遍地重複念叨:“你沒事嗎?你沒事嗎......”直到媽媽非常堅定地說出那句“不痛了,不痛了。”早已哭成淚人的小女孩,才安心地抹掉眼裡的淚水。 小女孩的爸爸說:她從進到病床看到媽媽就一直哭,一直哭,哭了将近40分鐘。 女兒非常心疼媽媽,嘴裡不停喊:“媽媽受傷了,媽媽受傷了......”任由爸爸媽媽,在旁邊怎麼安慰,小女孩怎麼也止不住眼淚。 許多網友看到視訊後,除了流下感動眼淚外,更多的是羨慕這位媽媽,有這麼一件暖心的小棉襖。

是啊!女兒是這個世界上最暖心、最貼心的存在。 她們總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愛着我們。在我們難過的時候,她們會遞上一張紙巾; 在我們痛苦的時候,她們會說盡甜言蜜語來哄我們開心; 在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她們也會用她小小的身軀來保護我們。 我們總以為,在這個世界上媽媽是最愛孩子的;養了女兒後才知道,女兒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媽媽的那個人啊!她們表達愛的時候純粹而直白,也更為深情。下面幾對母女的故事,讓作為母親的我,看了淚花總在眼睛裡打圈。 她們的愛暴露在生活每一個細節裡,無時無刻都讓人感動,讓人溫馨。
那些細緻入微的愛才是最深情的
那一年,她的女兒5歲。 放學路上,女兒邀請小表弟來家裡做客。 倆孩子在客廳裡擺弄着手裡的玩具,玩得不亦樂乎。 不料,女兒不小心摔碎了桌上的玻璃杯子,玻璃割破了她的大拇指,血正大滴大滴從手指流出。 她聽到響聲之後,急急忙忙地從廚房裡出來,看着地上的水和劃破手的女兒。 緊張兮兮的她不小心摔倒在地,心裡還惦記着該怎樣安慰女兒。 因為女兒從小就膽小,怕疼更怕見血,記得有好幾次,女兒就因見血而暈倒過去。 可這次,女兒看到她又擔心又着急的樣子時,反而表現得很鎮定。 忍着手指的疼痛把媽媽扶起來,忙着安慰她:“媽媽,别急,我不疼,我不怕血......”事後,她問女兒為何剛剛那麼勇敢。 女兒說了一句讓她挺感動的話:“媽媽又害怕又着急,是以我必須裝作鎮定,你才會安心呐!”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媽媽才是最懂得處理各種雜事、瑣事、突發事件的那個人。 可當媽媽遇到突發事件變得驚慌失措時,女兒為了媽媽,從一個膽小怕事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從容淡定的小大人。女兒的愛往往更細膩,也更深情。你總能因為她平日裡不經意間說過的一句話,做過的一件事而感激涕零。 生活中,大人世界裡,冷漠成了一種不被傷害的代名詞。可女兒對媽媽那熱騰騰的愛不僅溫暖媽媽的心,更是給大人帶去一點點光,慰藉他們的心靈,給予他們力量,也給予他們夫妻的底氣。
隻要媽媽有危險,我就願拿命保護她
汶川地震那年,她的女兒7歲。 那時候,她的腳不小心扭傷了,隻能躺在家裡休息。 一次突如其來的餘震中,女兒剛好在樓下玩。感到震蕩時,女兒拼命往樓上跑,上樓梯三步當一步來跑。 急忙往下跑的鄰居看到她,揪着女兒的肩膀說:“危險,趕緊下樓!” 女兒急躁甩開鄰居,扔下一句:“我媽媽在家呢,我還要扶她下樓”,便頭也不回地跑開了。 這是她從鄰居口中得知的。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她想這輩子也不會忘記。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裡,平時那個柔柔弱弱的小女孩,卻成為保護媽媽的小英雄。 隻要媽媽深陷危險當中,無論前方的路多坎坷曲折,她都願意挺身而出,她都願意奮不顧身撲向你、守護你。當我們擁有一個女兒之後,她成了我們的軟肋。可當她長大了、懂事了,她卻會成為我們的盔甲,護我們一生的周全。
“媽媽,你再要一個孩子吧”那一年,她的女兒9歲。女兒從小患有白血病,長時間的化療不僅讓女兒身體虛弱,連頭發也跟着掉光了。 她和丈夫為了給女兒治病,不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還欠下巨額債款,丈夫和她每天都過得如履薄冰。 女兒看在眼裡,懂事的她還主動勸解父母要放棄治療,甚至還偷偷寫了一封遺書給她:“媽媽,放棄我,你們再要一個孩子吧! 如果生的是女兒,那就是我回來找你了。 我隻要你做我的媽媽,你一定要記得,不要把我忘了。 無論我在哪,你都是我最愛的媽媽啊!”她用力抓住這封“遺書”,一個人跑到洗手間裡,心痛、悲傷、難過、心疼的情緒在她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 女兒雖然隻有九歲,可她什麼都懂,知道你為她傾盡家産,知道你為她付出所有。 她明白此生無以為報,但依然想用盡全力減輕你的負擔,哪怕用她生命換來的,她也願意。 她還安慰你說:“這是我換種方式來守護你”。女兒,是這個世界上最牽挂你的人,她們拼盡全力給你溫暖,給你力量,她生怕自己是包袱,你背着她太沉、太重。 她甯願犧牲自己也要還你餘生輕松,她就是那麼惹人愛,又惹人疼。
媽媽,我願意陪着你走到生命的盡頭去年,巴勒斯坦新冠疫情肆行,她的女兒15歲。 很不幸她感染了新冠病毒,且病情嚴重,被社群醫生帶去隔離點進行隔離治療。 女兒得知消息後,怕她害怕,又擔心她的病情。 每天晚上,女兒從醫院的外牆爬到重症監護室的視窗,遠遠地、無助地看着躺在病床上插着管子的她。 直到她最終經不住病情折磨,撒手人寰後,女兒才停止爬窗看望的行為。 突然想起畢淑敏說過的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隻剩歸途。” 是啊,在女兒的眼裡,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但媽媽沒了,家也就沒了。無論媽媽身處何方,健康與否,作為女兒的她都願意一直陪伴媽媽,守護媽媽。 被病情折磨得體無完膚的她,在人生的最後一段路,一定也會因有女兒的愛與陪伴,而走得特别安詳與平靜。女兒就是那個能陪你慢慢變老,亦會陪你走完餘生的那個人。
看完上面的故事,我突然感悟了養女兒的意義。
女兒心思缜密,難過時給予媽媽安慰,傷心時給予媽媽擁抱。 女兒堅強果敢,遇到困難時給予媽媽出謀劃策,遇到危險時又能挺身而出。媽媽和女兒一起度過的無數個治愈的瞬間,相信終會成為彼此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更會成為女兒日後獨自行走世界的底氣。 作家龍應台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隻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是啊,我們終究不能陪伴女兒一生。總有一天,她會遠走高飛、展翅翺翔,在未來的日子裡,她也成為一位母親。相信正是你們,這條親密無間的紐帶會化作愛的傳承,滋養着下一代,延綿不絕。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當我長大成人,我發現我成為了你”。我相信,這就是傳承的意義,也是為什麼要養女兒最好的诠釋!是以啊! 這個世界上,能擁有女兒的媽媽,一定是上輩子拿到一支上上簽,今輩子才會這樣的上上好命。
世界上最進階的炫富,莫過于我家養了個女兒。 願世上所有的父母能好好對待女兒,護她們一生周全,護她們一生幸福!與所有父母共勉!
作者簡介:梁枝枝,左手帶娃,右手寫作,想通過寫作改變人生的全職媽媽。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