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喜歡讨價還價,家長怎麼辦?

“媽媽,我想吃十顆糖。”

“不行啊,五顆總可以吧?”

“也不行,那三顆呢?好不好嘛!”

“不要嘛,一集故事還沒看完呢。看完這集,我還想再看一集。”

全天下的孩子似乎都一樣,天然就會這一招,看卡通片、吃零食、買玩具,隻要遇到他們喜歡的事情,總是會與家長陷入沒完沒了的“讨價還價”。

家長到底該堅持立場,還是給孩子讓個步皆大歡喜呢?這真是讓人頭疼的事。

孩子總喜歡讨價還價,家長應該怎麼辦?

年糕媽媽在《你的親子關系價值千萬》中分享說,一開始,對年糕的“得寸進尺”年糕媽媽有點生氣。

可仔細一想,小孩子讨價還價,真的就完全不好嗎?

在努力争取多吃一顆糖、一塊蛋糕的時候,真正讓孩子感到滿足并快樂的,到底是什麼呢?

是掌控感。

對孩子來說,多數的掌控活動并沒有明确的目的性,就像讨價還價,就算他們争取到多吃一顆糖、多看半分鐘卡通片,高興得手舞足蹈,但這并不是因為那顆糖或是那半分鐘卡通片,而是因為他們體驗到了掌控局面的快樂。

孩子喜歡讨價還價,家長怎麼辦?

是以,對孩子來說,比多拿一顆糖果、多吃一口蛋糕更感到滿足的是,他發現自己可以通過“談判”,從大人那裡獲得一點掌控感!

為了達成某個目的和大人“讨價還價”,是孩子與外界的聯系變強的表現。

從最初掌控自我,到掌控外物,再到試圖去“掌控”他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逐漸成長。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既促成這種成長,又不會因一味地滿足孩子而讓他變得嬌慣任性呢?

原則的制定,最重要的是大家能一起遵守,年糕媽媽從來不允許家人說“你乖乖聽話就獎勵你一個冰激淩”“把這個飯吃了可以吃棒棒糖”之類的話,如果大人平常就這麼誘惑孩子,靠給好處、講條件管教他們,那麼孩子很容易反過來跟父母講條件。

年糕喜歡吃甜食,年糕媽媽尊重他,每周的甜品日也是為了讓他好好享受美食,這是他的權利,而不是家長用來管教他、讓他順從的方法。

除了影響身體健康的原則性問題,年糕媽媽甚至開始鼓勵孩子讨價還價,并做出适當的讓步。

因為年糕媽媽知道,從讨價還價裡獲得的某種掌控感,能讓孩子更好地進行自我管理。

孩子就像大人的一面鏡子,對于大人的套路,他們總是學得很快。

但我們卻常常忽視了孩子其實也有自主意識,讨價還價标志着這種意識的萌芽。

讨價還價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展現孩子與人協作、主動溝通的能力,這種能力也是精英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與其扼殺孩子讨價還價的機會,不如把他們的争取心和談判氣勢慢慢引導到正途上去。

當孩子能發出自己的聲音,獲得被認可的機會,他的自信和自尊才會逐漸建立起來。

最重要的是,當孩子面對自己的渴望敢于讨價還價,而不隻是唯唯諾諾,這就意味着他清楚地知道,無論自己的訴求最終會被父母接納還是拒絕,他有說出來的權利。

從主動提出到能和父母互相協商、達成共識,這不僅意味着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合作的過程有效,更證明了家庭教育獲得了真正的成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