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火車站的廣場上,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一直對着一個乞讨的老奶奶說“對不起”。

那天,為了趕火車,小小年紀的多多看到路邊一位乞讨的老奶奶時,随手扔下幾塊錢便向候車室跑去。

“站住!你以為你給了人家幾塊錢,就可以洋洋得意、高高在上了嗎?人家跟你說謝謝,你聽到沒有?你有沒有禮貌?”父親何烈勝大聲地訓斥着兒子。

在父親的強烈要求下,多多找到老奶奶,對她連聲說了300遍“奶奶對不起,我錯了”。

人來人往的車站,不少行人對何烈勝的這種行為表示譴責:

“這都什麼人呐!哪有這麼對孩子的?”

“就是,這也太過了,孩子還這麼小……”

衆人不知道的是,何烈勝對兒子還做過“更過”的事。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2012年1月22日,那天氣溫降到了零下13度,還下着漫天大雪。何烈勝讓隻有4歲的多多脫光衣服在外面裸跑。孩子全身上下,除了一條内褲和一雙鞋子外,什麼都沒穿,小臉凍得通紅,嘴裡直喊着:“爸爸爸爸,抱抱我,抱抱我”。

何烈勝顯然沒有此意,他面不改色地說道:“不要停,跑起來就不冷了,加油!”

據說,何烈勝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經濟能力,那他為什麼要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呢?其中有着怎樣不為人知的苦衷?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多多,如今過得怎樣?

人生注定要吃苦嗎?

何烈勝給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起了個名字,叫鷹式教育!

老鷹在鍛煉雛鷹飛翔時,會把雛鷹從高高的山崖下推下去,孤立無援的雛鷹為了活下去,會拼命地揮動翅膀,在這樣的重壓下,雛鷹最終學會飛翔。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何烈勝把自己比作老鷹,他的兒子多多(何宜德小名)就是需要學習“飛翔”的雛鷹。

多多6個月的時候,何烈勝就讓他學習爬行。一般情況下,孩子到8個月會爬才是正常的。

先人一步的多多,走路也比同齡孩子早,這是因為,為了鍛煉孩子獨立行走的能力,很多時候何烈勝都會把多多故意推倒。

本來應該備受呵護的年齡,多多卻比同齡孩子承受得更多。每當他摔倒時,何烈勝都不會主動去扶他。

多多一歲半,何烈勝就帶他進行徒步訓練,剛開始是一公裡,後來是三公裡。孩子無助地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妻子看到孩子哭,自己也哭,她朝丈夫怒吼:“你到底是不是孩子親爹?哪有這樣對孩子的?”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多多爺爺奶奶看到兒子這樣對待孫子,也嚴厲表示,再對孫子這樣,就不認他這個兒子。

然而,無論家人是好言相勸還是言辭激烈的制止,都不曾動搖何烈勝一分一毫的決心。

那麼,何烈勝究竟是因為什麼,要對兒子多多進行如此殘酷的訓練呢?

用何烈勝自己的話說:人生總要吃苦,早早練就兒子吃苦的能力,長大後就不會經曆一點兒挫折就一蹶不振。

何烈勝為何會發出如此的感慨,還要從他的自身經曆說起。

與何烈勝的教育方式不同,何烈勝父母對他簡直就是“散養”。在那個年代,作為幹部的父親和作為勞工的母親,每天忙得不着家,對何烈勝的要求也隻是簡單地聽話和注意安全。

但何烈勝對自己卻有着很高的要求,他努力學習,從不懈怠,成功考上了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他又憑借自身的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實體老師。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然而,當了一段時間老師後,何烈勝對中國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很不認同,對教學工作也不再像當初那樣充滿激情。

幾經糾結下,1994年,何烈勝辭去教學工作,選擇了下海經商。初入商海,何烈勝不僅賠了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每天都有追債的上門讨債,那段時間,何烈勝整夜整夜睡不着覺,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

可他還是靠着頑強的意志力爬了起來,從負債累累到重新創業,再到成功逆襲,何烈勝堅韌的毅力讓他體會到了“涅槃重生”的精彩。

工作上,何烈勝不僅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員工也是如此。完不成任務就要接受懲罰,直到做完才肯罷休。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經曆過苦難的人,總是擁有更多的同情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何烈勝向重災區捐了750萬元的物資。玉樹地震時,何烈勝又捐了350萬元。

平時,何烈勝還會帶領全家人一起做公益活動,由他公司設立的基金會,幫助了很多困難家庭和貧困學生,“勞動模範”“中國好人”“優秀志願者”等榮譽稱号,都是為他這些善舉最好的證明。

充滿苦難的人生經曆,并不能讓何烈勝對親生兒子“下如此狠手”,有句話叫“愛之深責之切”,何烈勝之是以如此狠心,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早産兒不能言說的痛

2008年2月12日是多多出生的日子,家裡添了新人口,本來應該高興的事,何烈勝卻愁眉苦臉,苦不堪言。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這天,何烈勝焦急地等在産房門外,妻子離預産期還有三個多月,如今突然要生了,他除了擔心,更多的是害怕,害怕妻子和孩子有生命危險。

幾個小時後,産房門打開了,何烈勝沖上前問醫生情況。醫生的話像一個晴天霹靂,狠狠地砸重了他:母親平安,孩子因為早産3個多月,有四大心腦病症,接下來還要進一步的檢查,很有可能會腦癱!

那一刻,何烈勝覺得天都塌了,他覺得命運給了開了一個玩笑,自己年輕時經曆磨難,中年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卻很有可能是腦癱,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

面對這樣一個結果,何烈勝雖然有些難以接受。但是,就算有一絲希望,他也願意去嘗試,去改變。

他開始上網查資料,咨詢醫生。醫生表示,一般來說,心腦病症包括胸痹心痛、中風病、癡呆、痫病、癫病、狂病等,腦癱的另外一種叫法是“活着的植物人”。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目前,我們沒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治好,隻能采用保守治療。”醫生一邊說,一邊拿着多多的檢查報告單遞給何烈勝:

“黃疸、左腦室出血、血管瘤、腦蛋白密度低下、腦容量小、腦水腫……”

“如果你們想治,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治療費用不會是小數目,有些父母一聽治愈的可能性很小,就直接放棄治療了。”醫生嚴肅地告訴何烈勝。

“我們治。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不放棄。”何烈勝堅定地說道。

然而,事情永遠比想象中的難,除了每天大筆的治療費用,最重要的是孩子特别遭罪。當何烈勝看到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渾身插滿醫療管子,孤零零地躺在保溫箱裡時,從沒掉過眼淚的他忍不住痛哭起來。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那段日子,每天都過得十分煎熬。醫生不讓家長接近孩子,何烈勝每次隻能透過厚厚地玻璃看孩子一眼。就這樣熬過了兩個月,一天,醫生告訴何烈勝,目前來看孩子病情穩定,可以出院回家慢慢養。

但醫生也表示:“在家裡也不能掉以輕心,孩子依然有腦癱的可能。”

孩子雖然回家了,但何烈勝全家人都戰戰兢兢,每天小心翼翼照顧孩子,生怕出一點差錯。

何烈勝聽醫生說過,早産的孩子之是以會有各種各樣的并發症,其一是因為孩子發育不完全,其二是因為早産兒沒有足月出生的孩子抵抗力高。

為了提高孩子抵抗力,何烈勝通過查閱資料得知,遊泳可以鍛煉孩子,增強抵抗力。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當天,何烈勝就去商場買了一個充氣遊泳池。回到家,充好氣放入溫水,再把多多放進去,看着孩子的兩條小腿在水裡不停地撲騰,并發出嘎嘎的笑聲時,何烈勝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然而,遊完泳的多多,當天晚上就發燒了,何烈勝的母親和妻子一直埋怨他,說他不該給孩子遊泳,本來身子就弱,這下可好,一生病更弱了。

但何烈勝卻不這麼認為,他告訴妻子和母親,醫生說過,孩子隻要不是發燒到38.5℃以上,能不喂藥就不喂藥,進行實體降溫就行,其實孩子每次生病,就是在跟體内病毒打架,隻要戰勝了病毒,身體抵抗力自然會提高。

确認孩子沒多大事兒以後,妻子和母親仍然明令禁止何烈勝再讓多多遊泳。何烈勝好說歹說,終于征得他們同意,隻要一周以後,多多仍然不适應,他以後堅決不再進行這種訓練。

不得不說,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适應能力。多多經過五天的遊泳訓練,精神确實比之前好了很多,飯量比着以前也有所見長,晚上睡得時間也長了。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除了遊泳以外,何烈勝還給多多準備了其他訓練,比如多聽音樂、認色彩卡片等等。

看着多多一天一個變化,最高興的就是何烈勝了。在訓練過程中,何烈勝發現,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隻是有的家長沒有細心觀察罷了。

随着多多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好,何烈勝也從最初期望他能身體健康轉變成了他能成材。

他給多多制定了更多的“挑戰”計劃,希望多多能在自己的教育下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2010年11月,何烈勝帶着隻有兩歲的多多去爬了南京紫金山。

爬山對于體力不好的成年人來說,都有些吃力,更何況是一個兩歲的孩子。

面對崎岖的山路,一級一級的台階,小小年紀的多多爬得十分艱難,哭着要找媽媽。可何烈勝卻不為所動,他在多多身後扶着他,幫他踏上更高的一級台階。

當他們終于登上山頂時,何烈勝抱着多多激動地轉了起來,多多也被這種快樂的情緒感染,開心地放聲大笑起來。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随後,何烈勝帶孩子做了體檢,報告顯示多多的各項名額已經趨于正常值。這讓何烈勝更加堅信,“鷹式教育”非常适合多多。

回到家後,何烈勝制定了一份詳細計劃,看着計劃寫着“如果孩子15歲前沒進世界前五的名校,我就承認我是失敗的”句子時,妻子直呼他瘋了。

但妻子的阻止好像并沒有什麼用。

後來,多多接受采訪時,被問到自己和父母的關系,他是這樣說的:“爸爸在我們家就是大老闆,媽媽是經理,我就是員工。員工隻能聽老闆的,雖然有時候經理會有不同意見,但最後還是得聽大老闆的。”

多多對他們家庭關系的總結十分到位。妻子的反對并沒有阻止何烈勝對兒子展開“鷹式教育”。

這樣的人生你想擁有嗎?

2011年,何烈勝把兒子送到南京實驗幼稚園上學,他希望兒子能學會分享,要求他每天為班裡的小夥伴帶一個禮物。禮物不一定要十分貴重,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分享。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2012年1月22日,這天正是中國的除夕之夜。何烈勝帶着全家人去美國度假,當時美國正下着鵝毛大雪,何烈勝就想借此鍛煉一些兒子的意志力。

于是就有了多多雪中裸跑的視訊,視訊在網上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大多數人都在譴責何烈勝,說他這種教育方式太過偏激,有人甚至說他這是虐待兒童。

面對網友質疑,何烈勝表示:“我自己就是搞教育出身的,我知道什麼對孩子好。”

對何烈勝這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廣州市兒童醫院心理科的主任醫師汪玲華表示:“何烈勝并不是一下子把孩子放到雪中裸跑的,他一直在鼓勵孩子,也有理論指導,這是沒有問題的。”

得到專家認可後,何烈勝對兒子多多更加“瘋狂”。

2012年2月6日,何烈勝将多多送到南京遊府西街國小國際部就讀,之是以轉到這裡讀書,是他認為兒子明顯比同齡孩子拔高很多,可以提前學習更高階段的知識。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6月份,他給多多報名參加帆船俱樂部的課外活動,當别的孩子還靠父母指導和幫助,才能裝舵裝帆,多多全程都在自己操作,何烈勝隻負責在旁邊加油鼓氣。

後來,何烈勝又給兒子報名了組裝飛機模型的課外活動,從小對飛機感興趣的多多,非常喜歡這門課。

8月16日,何烈勝給兒子報名參加青島國際OP帆船營暨OP帆船賽。參賽的400多名選手裡,孩子的平均年齡在7歲,4歲的多多是最小的參賽者。

多多因為年齡不被看好,但他卻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比賽結束後,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帆聯主席約倫·彼得森和國際帆船聯合會副主席阿爾貝托·普雷德耶裡親自接見了多多,多多和何烈勝也是以火爆全網。

多多在何烈勝的教育下,就像開了挂一樣,開啟了自己的非凡人生!

10月1日,何烈勝帶着多多去爬了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

富士山不僅地勢複雜,而且原生态的火山岩特别多,有的斜坡高達60度,這對一個不經常進行戶外活動的成年人都有些難度,而多多與何烈勝兩個人,爬了15個小時終于登頂。

到達山頂後,何烈勝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橫幅,與兒子合影留念。橫幅上“少年強,中國強”的幾個大字非常醒目。何烈勝後來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就是想向世界證明,即使是中國的早産兒,身體素質也不比日本孩子差!”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2013年7月,何烈勝帶着多多做了一件大事,重新整理了更多人的認知。

他們來到河北固安縣,加入“勇士飛行俱樂部”并進行1個月的訓練後,8月31日的17點20分,年僅5歲的多多坐上了名為“中國少年号”的超輕型飛機“小蜜蜂-3”,随着教練的一聲令下,飛機騰空而起,直沖15公裡外的北京野生動物園。

飛行過程中,多多有着與他年齡不符的淡定,他一直以150米的飛行高度駕駛飛機。35分鐘後,多多成功傳回。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多多打破了世界上最小飛行者的記錄,震驚中外!

然而,這還不是小小年紀的多多最光輝的時刻,何烈勝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許下的諾言。

6歲時,多多出了自傳《我是裸跑弟》;

7歲,三次成功穿越死亡之海羅布泊;

8歲,自考南京大學;

9歲,榮獲北京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

10歲,完成自學考試;

11歲,南京大學畢業;

12歲,考上南京大學大學專業。

這份碾壓衆多同齡甚至成年人的履曆,在普通人看來,已經足夠驚豔了。但何烈勝對多多的期望遠不止于此。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2021年9月,多多修完西班牙武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的所有課程,這年,他才13歲。

2021年12月19日,多多收到了菲律賓聖保羅大學的博士生錄取通知書,他也是以成了聖保羅大學年齡最小的博士生!

從早産兒到登山能手,從差點兒腦癱到名校博士生,何烈勝用了13年的時間。照着何烈勝的規劃,多多以後的人生應該能走得更遠,非得更高!

可是,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的,有得必有失。在何烈勝的嚴格要求下,多多也錯失了很多。

他沒有時間打遊戲,不能刷視訊,甚至長這麼大,他連一口喝碳酸飲料兜沒喝過。

2012年,被父親逼迫零下13度裸跑的4歲小男孩,現在他有何成就?

當記者問多多想不想喝時,孩子思考了一下說:“以前想,現在就沒感覺了。”

對于有些人的質疑,何烈勝解釋道:“教育不就是要革舊迎新嗎?如果人生一直按部就班,很多事情到30歲才能想明白,那時候不是已經晚了嗎?孩子10歲之前,我是‘教練’的角色。教練就是讓你跑一千米,你就要跑一千米。10歲以後,我是‘參謀長’,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我隻在旁邊給他把握方向就行了。”

雖然何烈勝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給予了解釋,但還是有很多家長表示,這種方法太多冒進,甚至對孩子太過殘酷。人生的路還有很長,不能在一開始就耗盡了所有能量。孩子就應該有孩子的樣子,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比什麼獎杯、證書都重要。

對此,你認同哪種說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