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由著名高校及社科院所學者共同遴選出

曆經沉澱仍舊熠熠生輝的中西方人文社科經典

結集而成的通識社會經典叢書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

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大家好,現在擺在我跟前、映入你眼簾的這套書,名為“通識社會經典叢書”。

這套叢書的名字,乍聽起來似乎有些拗口:既然“通識”,怎能“經典”?若是“經典”,必不“通識”。

這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仔細一想,卻又大謬不然。

誰說通識的就不能成為經典了?恰恰相反,往往隻有通識的,才有成為經典的資格。

你看那2000多年前軸心時代流傳下來的《論語》《孟子》《理想國》,無論中西,無不是因為足夠通識才能成其為經典。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就是這樣。

當你關注的是人們都關注的問題的時候,那麼你一定要以人們都能接受——至少是都能夠了解的方式,把它寫下來,傳播開來,流傳下去,然後,時間會給出最公平的審判。

這套“通識社會經典叢書”所精選的,就是經過時光沉澱而最終仍然熠熠生輝的作品。

這套叢書的學術指導委員會成員,來自清華、北大、人大、南大、法大、上大、民大、農大、社科院等高校與研究機構,他們都是在社會科學領域功成名就的大佬。

他們之是以從他們閱讀過的成百上千本書中,遴選出這些體量不一、時代各異、中西互别的作品,組成這套“通識社會經典叢書”,就是考慮到:

隻有耐心細緻地閱讀和體悟經典,喚醒自己與前人感同身受的共同經驗,和有志于學的同道一起真誠交流,才有可能達到真正的了解和領悟,體會到在這些經典著述中,與自己一道活生生存在着的普遍生命和共同曆史。

所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這套叢書分“西學”和“中學”兩個系列。西學選擇了自現代早期至20世紀中期這一時段,圍繞社會這一主題做出過重要闡發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作品。中學側重于選取自晚清至20世紀80年代之前這一時段的著名學人與思想家的作品。

雖然選題時代各異、中西互别,但是關注的主題,我認為仍然與我們時代的脈搏若合符節,或者至少能為我們今日的困惑提供一些解決之道。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當你身在此山,不知如何跳出來了解目前人們的婚戀觀、家庭觀時,我們的煩惱,恰恰就是将近一百年前,潘光旦筆下《中國之家庭問題》中,那一代青年男女的煩惱。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當你為閱讀滕尼斯《共同體與社會》這本書而大受折磨時,去看看這本《論哲學術語》吧。滕尼斯說,這本書是“《共同體與社會》誕下的女兒”,是他“唯一耿耿于懷的哲學問題”。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如果你還是弄不清如何把社會當成一個實體來研究,那不妨來看一看塗爾幹的弟子哈布瓦赫的《社會形态學》,看看他如何透過物質形态,考察社會的集體表征。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如果你困惑于随着物質世界的發展,人們的幸福卻不随之水漲船高,相反,人們的德性反倒愈加敗壞,那麼不妨看看蘇格蘭啟蒙運動大師亞當·弗格森在《論文明社會史》中,對英國這一現象的分析。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你如果真的相信了帕森斯的話,“現在,誰還閱讀斯賓塞?”,那麼我真的建議你認真閱讀斯賓塞的《個體與國家》,看看凡說英語處,即讀斯賓塞,正是因為,他矢志不渝地堅持競争的最終目的是實作幸福和自由,而個體才真真正正是幸福的感受者和承擔者。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如果你被結構主義大師列維-施特勞斯大部頭的《神話學》勸退了,那麼閱讀《神話與意義》這部小冊子,我想應該能找到雖微小但實在的安慰。這本書卻通過簡單的舉例,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言簡意赅地闡述了神話研究的相關問題,讓初學者能夠快速地了解結構人類學大師的主要理念,并輕松一覽人類學派對神話研究的概貌。

諸如此類,實在太多太多,說也說不完。

梁啟超說:

新民雲者,非新者一人,而新之者又一人也,則在吾民之各自新而已。

今天我們社會的成立,不僅需要卓越的精英,在緊要關頭為衆人指引前途,把握方向,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的工作與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努力。

這幾年在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一切,隻不過是對這個命題的再次證明而已。

當然,點亮每一顆心,讓每一個人都綻放生命,或許是困難的,或許終究是不可能的,但卻不是不值得一做的事情。

那就讓這套叢書,為此盡一點綿薄之力。就如魯迅先生所言: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當然了,“通識社會經典叢書”肯定不會是唯一的光。

最後,說一說我自己做完這套叢書的感受吧!

我掉了很多頭發,眼睛長了很多度數,熬了很多夜,打了很多電話,查了很多資料,請教了很多人,吃了很多苦,從二十郎當歲一直幹到而立之年,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

好在功不唐捐,因為“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最終,把這套書送到你面前”——通識社會經典叢書·第一輯|編輯手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