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方繼孝老師,是我采訪報道的第一位收藏家。當我在他的書房裡,看到他的那些藏品時,一種對曆史的親近感撲面而來,這跟在博物館裡看文物有很大的不同。我親手拿起儲存完好的一封作家柯岩的親筆信,仔細端詳上面的筆記,腦海中浮現出柯岩老師拿着筆伏案書寫的情景。見字如面,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上世紀80年代的一天,方繼孝在逛月壇公園裡的一個集郵市場時,偶然發現了一批作家親筆填寫的個人履曆和創作經曆的登記表信件,這讓他興奮不已。這批作家裡不僅有冰心、巴金、臧克家、艾青、丁玲等20世紀80年代初仍健在的文學界泰鬥級人物,還有《上海的早晨》的作者周而複、《苦菜花》的作者馮德英、《鐵道遊擊隊》的作者劉知俠、《紅旗譜》的作者梁斌、《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這些都是他敬仰的人物。從那時候起,他的手迹收藏就一發不可收拾,目前已經收藏了上萬件。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有人說,包含了手稿和信件的名人手迹,是最具有人文情懷的一種藏品,因為從它們折射出的時代影子裡往往能還原出一段有體溫的曆史,而且它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上世紀20年代末,邵飄萍的夫人湯修慧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大意是要抵押家裡的股票,以維系《京報》。方繼孝老師在一些股票當中發現了這封信,并推斷出,這是在邵飄萍被害後發生的事情。湯修慧繼承夫志,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要把《京報》辦下去。這讓方老師很是感動,他專門跑到京報館舊址前,緬懷這位當時的“女強人”。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當他拿着田漢《揚子江的暴風雨》的手稿時,他就會想到,當時田漢和聶耳在上海的黃浦江,看到勞工們搬送日軍貨物時悲憤的心情。拍攝的時候,方老師激動的朗讀着:“弟兄們,大家一條心,拒絕軍火的搬運,我們并不怕死,别拿死來吓唬我們,我們不做亡國奴,我們不做亡國奴,我們要做中國的主人,讓我們結成一座鐵的長城,把強盜們都趕盡,讓我們結成一座鐵的長城,向着自由的路前進。”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書信裡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方繼孝老師,依托自己的收藏,他開始把這些故事一一寫下來。他先後出版了随筆集《舊墨記——世紀學人的墨迹與往事》《舊墨二記——世紀學人的墨迹與往事》等,輯校《陳獨秀先生遺稿》,與人合著學術論文集《字字珍藏——名人信劄的收藏與鑒賞》,《陳獨秀遺稿的下落》《徐志摩和中國的康橋》等等。

見字如面|紙上的手記,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足迹

方老師身上有一種文人的雅氣,也有一種江湖的義氣。舊貨市場裡與他熟悉的那些攤主,大多是從外地來北京,方老師在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經常幫助他們度過一些難關。很多人跟方老師成了多年的朋友。

方老師現在仍在收藏,在研究,最近的新書《陳夢家往事》,講述了更動人的故事。我第一時間買了這本書。方老師給每位買他書的朋友提筆簽了名。

向我們提供故事線索,

與我們共度每一個365,

共我們在平凡歲月裡收獲每一段不凡。

您可通過背景留言的方式聯絡我們,

共享故事,共嘗甜酸。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