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愚園路1315弄是一條充滿煙火氣的弄堂,這裡曾住着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工合運動重要發起人路易·艾黎。上個月,路易·艾黎故居對外開放。

艾黎是個熱愛生活的人,這個小而美的“會客廳”裡,既有他喜歡的四喜娃娃,也曾發生過驚心動魄的“冰箱漏電”事件。

四喜娃娃

找到愚園路1315弄的号牌,徑直往裡走就能看見一棟奶油色磚木水泥結構的三層西式樓房。這幢房屋建造于1912年,1932年至1937年期間,艾黎曾在此居住。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雖然這是全新展陳的會客廳,卻充滿了生活氣息。壁爐中的炭火燒得正旺,将小屋烘得暖暖的,也将濕冷的上海冬天屏蔽在外。壁爐架子上有艾黎當年在上海時拍攝的照片,黑白老照片特有的藝術角度帶出那個時代的摩登,艾黎是個美男子,他微笑的側臉至今看來都很有親和力。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四喜娃娃

相架旁的“四喜娃娃”,據說是艾黎生前非常喜歡的工藝品,四喜娃娃乍一看是兩個娃娃在嬉戲,仔細一看是四個娃娃在玩耍,意趣盎然,惹人疼愛,也有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路易·艾黎工作生活的場景

進門右手邊的衣帽架上,一頂全黑的毛色依舊發亮的貂毛帽是艾黎在20世紀60年代戴過的。壁爐前的榉木方幾是艾黎故居的遺物珍品,一對沙發圍攏在方幾旁,是最家常也最溫馨的布置。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從建築外觀看,房屋室外有一扶梯可直上二樓房間。雖然現在這幢房屋住着好多戶人家,但在艾黎居住期間,他将底樓前廳用作會客室和餐廳,後面則是廚房等輔助用房,當中還有一間工作室,内置一台車床和一些工具。底樓沿弄堂有汽車庫,房前有小花園。去年,在長甯區委、工合國際、華陽路街道的通力協作下,故居底樓其中一間被還原為會客室的場景。從挂有路易·艾黎故居的黑底綠字牌的小門步入,幾步就能走到這個會客廳。在這個不足20平米的小房間内,有書櫥、寫字桌、靠椅、茶幾、椅子、台燈、衣帽架等,這都是參照當時的家具進行的複原。

化險為夷

會客廳在房間靠窗的寫字台上陳列着一台打字機。這台打字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艾黎旅行、度假期間外出時使用的。《艾黎詩選》以及20世紀70年代後出版的作品和一些旅行報告就出自這台打字機。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20世紀70-80年代,路易·艾黎使用過的便攜式打字機

打字機由艾黎長孫段海龍捐贈。視窗下陳列的發報機模拟還原了當年艾黎在樓頂與前線紅軍保持聯系的場景。共産國際中國組曾在艾黎頂樓的房間裡設定秘密電台,與正在國内一些地方進行長征的紅軍保持通訊聯系。同住的甘普霖是上海電力公司的電氣工程師,他不通過電表,直接從幹線上接電源,并設法在夜間收發電訊。電台要經常遷移,以免被偵出位置。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發報機

一個星期日,艾黎正在走廊上喝茶,看見一個由巡捕、包探和上海電力公司一名工程師組成的檢查小組,正在查找輸電線哪裡漏電,挨家挨戶慢慢地查,一直查到艾黎家裡。檢查組近在眼前,已經沒有時間去拔掉電台上的電線了。是以,艾黎他們就坐着等。檢查小組先去看在底層的廚房,再去看冰箱,在那裡的确發現了漏電。艾黎的朋友、那位電力公司的工程師說:“冰箱漏電!冰箱漏電!”于是,艾黎把檢查小組從底層的廚房請到餐室,給每個人斟上酒,又熱情地歡送他們。當夜,艾黎等就把電台移往專門為此物色的一套高層房間去了。

巧作掩護

不止傳送情報,艾黎也曾幫忙掩護革命同志。劉鼎是中國軍工事業的奠基者,擔任過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陝甘甯軍工局副局長等職務。上世紀30年代,他曾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艾黎詩選

1935年的一天晚上,好友史沫特萊帶着一個人來到艾黎家,她介紹說,來者是查爾斯:“他将在你們這暫住一段時間。”于是,查爾斯成了艾黎家的一員。後來艾黎才知道,查爾斯的真名叫劉鼎。那段時間,艾黎已經是工廠安全督察長了,配有公務車,這給了劉鼎等中共地下黨和革命人士很好的掩護。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1935年底,張學良到上海會見舊部,表示願在西北與共産黨聯合抗日,托舊部找到董健吾,并将消息告訴了宋慶齡,宋慶齡就推薦了劉鼎作為共産黨代表到西安與張學良會面。在艾黎的安排幫助下,劉鼎見到了董健吾。經過仔細研究國際形勢、東北軍、紅軍在陝北的消息及張學良為人處世的特點後,劉鼎決定接受邀請。路易·艾黎還去南京路給劉鼎置辦了一身體面的行頭。後來,劉鼎被任命為中共駐東北軍代表,在張學良身邊做了大量的政治說服,使張學良堅定了聯共抗日的信心和決心,為後來與周恩來的膚施(今延安)會談、接受中共團結抗日的主張奠定了基礎,為“西安事變”埋下了伏筆。

艾黎朋友圈

早在艾黎故居對外開放前一年的6月,長甯區華陽路街道就通過挖掘和展示愚園路上的紅色地标,率先打造了“愚園人家紅色印記”路易·艾黎微展廳,成為受到市民歡迎的“家門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路易·艾黎微展廳

微展廳建築面積約40平方米,廳内布展分為五個篇章:“走進愚園路1315弄”“路易·艾黎在1315弄的革命義舉”“路易·艾黎在中國”“路易·艾黎的‘朋友圈’”“路易·艾黎留給我們的是什麼?”

路易·艾黎故居開放後,與弄堂口路易·艾黎微展廳相輔相成,共同承載着愚園路街區黨群服務陣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功能。之後,這裡也将成為居民、駐區機關參與社群治理的議事空間,讓人們在“家門口”感悟身邊的紅色曆史與文化。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路易·艾黎銅像

從路易·艾黎微展廳的籌建、運作直至路易·艾黎故居開館,與路易·艾黎“同住”一條弄堂的愚園路1315弄的居民們,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群“故居守護人”大多都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其中部分年事已高,兒時還曾在弄堂裡見過路易·艾黎本人。

與革命文物面對面·紅色文物系列|紅色弄堂裡的會客廳

居住于此的新老住戶都十分支援對故居的保護和傳承。此前路易·艾黎微展廳籌備期間,已有許多居民主動參與其中。去年,故居能夠順利完成修繕也離不開居民的認可和支援。邱力直言:“許多居民對位于弄堂大門口的艾黎故居都有深厚的感情,很希望故居能得到妥善的保護和傳承,盡可能用好這處寶貴的紅色地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