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地消退!”

轉自:靜嘉讀書

哲學園鳴謝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地消退!”

作者楊照 原載《南方周末》2013年

推薦一個優質哲學号給大家!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衰退。在跟朋友的聚會中,我們的聊天話題永遠都隻能圍繞着明星的八卦、别人的隐私、生活的牢騷,除此之外,再也聊不出什麼新鮮的有品質的内容。因為缺乏像西方人那樣的真正的文化生活,我們無法跟人聊對世界的深層次認知,隻能無休止地堕入窺探他人隐私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對此,台灣作家楊照發出了自己的審思:“人與人之間聊不起來,一部分源于文化生活的貧乏。在我們的社會中,碰到陌生人,談書談音樂會談美術展覽,誰理你啊?是以我們隻好設計各種方式,讓不熟悉的人可以表面上聚在一起,實質上沒有什麼生命交流。”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地消退!”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衰退中。

我們聚會最常見的形式,是大家一起吃飯喝酒、一起看電視、一起到KTV唱歌,這些形式有個共同點——都不需要跟别人聊天。

飯局上有人談生意;咖啡廳裡熟朋友可以交換心情與八卦消息。但這些都和(美國人的)派對聊天不一樣。派對聊天是沒有特定目的的,而且派對上很多時間是跟從來沒見過的人聊天。

問問對方從哪裡來,聊聊自己的家鄉,風土、美食、景點、趣事?不幸地,我們很容易遇到差不多出身經曆的人,而且大家對家鄉的認識往往也很皮毛,缺乏曆史,缺乏故事,當然也就沒法讓話題持續進行。

兩相比較,比出了與美國的巨大差異——豐富的文化生活。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地消退!”

什麼是文化?文化沒那麼了不起,文化也沒那麼稀罕困難,文化在生活裡,就是我們自己可以無目的地感受享受,而且會很樂意拿來跟别人聊天分享的活動。

文化不是為了什麼目的才去參與的,文化本身就是目的。為了享受聽音樂的快樂,是以我們進音樂廳去;為了享受看到美術品的那一剎那激引出的視覺感受,是以進美術館去。

文化是和人分享的最佳話題。一是因為文化依賴真實感受,可以把感受跟别人交換;二是因為文化是感動、是享受,是以不會引起彼此的争執沖突;三是因為文化有多層豐富内容可供挖掘牽連,能夠讓人興味盎然地一直聊下去。

人與人之間聊不起來,一部分源于文化生活的貧乏。在我們的社會中,碰到陌生人,談書談音樂會談美術展覽,誰理你啊?

是以我們隻好設計各種方式,讓不熟悉的人可以表面上聚在一起,實質上沒有什麼生命交流;可是萬一這樣的形式維持不住,真要聊起來往往就“險象環生”了。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地消退!”

一不小心,話題就朝别人的隐私上走去。問人家的婚姻,問人家的小孩,問人家的工作甚至薪水領了多少。這種遊走在隐私邊緣的話題,可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而且很少對參與談話的人有什麼正面影響吧!

再不然,就隻能以消費别人的隐私作為話題。哪個明星的婚姻,哪個高官的绯聞,不幹談話者任何事,但大家可以放心評頭論足。講的内容通常沒有一點和事實相關,久而久之,習慣如此談話的人也就松懈了任何對事實的信念與堅持。

“我們的聊天能力正在快速地消退!”

現代人不可能真正獨居,不可能不和别人互動,也就不可能不找話題跟别人說話。缺乏文化生活,這個社會很多人就無法以文化感受與享受作為自然話題,他們要麼就必須找出辦法逃避真正有意義的談話,要麼就必須依賴其他話題來撐起互動。

一個社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八卦謠言?歸根結底,跟大家生活裡少有可供談論的文化活動不無關系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