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寶!

心理學家把人的性格分成内向和外向,在現代社會,似乎外向的人更受歡迎。就連内向的人也會羨慕他們在任何場合都能談笑風生,成為每個場合的焦點。

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很多媽媽會擔心家裡内向的孩子,怕他不适應這個社會。

就計劃趁孩子還小,性格沒定型的時候,讓孩子改改性格,變得外向活潑,以便更好的适應社會。

改變孩子的過程,不管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痛苦,家長的努力也大多驗證了一句老話,“強扭的瓜不甜”,孩子并沒有如父母所願變得外向活潑。

其實人的内向或外向是天生的。

遺傳學的研究顯示:個性和脾氣,包括孩子是外向還是内向,争強好勝還是害羞,走路、說話和跑步的風格,甚至身體和心理的優勢和障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決定。

強行改變孩子的性格,就是和科學作對,很難取得好的結果。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寶!

現代社會的确對外向的人更友好,外向的人更擅長表露自己,更容易抓住機會,但這并不代表内向的人,就沒有辦法在外向的世界裡自在生活。

當内向的人更了解自己之後,反而更容易獲得輕松自在的生活。

德國性格咨詢專家、語言學家和權威訓練師謝爾維亞·洛肯博士,就是一個安靜的内向者。

多年以來,她陪伴她周圍的内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洛肯博士認為,内向的人往往對自己的優勢估計不足,又善于發現自己的缺點,這才導緻幸福感不高,看起來不容易适應這個社會。

為了讓更多的内向者認識自己,發掘自身優勢,克服難關,适應社會,洛肯博士寫了《内向高敏者》一書。

洛肯博士指出,内向的人有10大優勢:謹慎、專注、自我探索、善于傾聽、安靜、獨立、善于分析、擅長寫作、持之以恒、有同理心;

同時内向者也有十大劣勢:恐懼、過于注重細節、易受刺激、被動、逃避、過分理智、自我否定、固執、孤僻、害怕沖突。

内向者的十大優勢和十大劣勢其實就是硬币的兩個方面:謹慎,可能會導緻恐懼;專注可能會導緻過于注重細節。

如果家裡有内向的孩子,家長應該做的不是想辦法讓孩子的性格變得外向,而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優勢,規避自己的劣勢,讓孩子能更了解自己,接納自己。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寶!

01

内向的孩子謹慎,也容易滋生恐懼

謹慎,是内向孩子的顯著特征。

面對沒體驗過的項目,他們更傾向于觀察,做一個旁觀者;看到不認識的人會保持安全距離,不像外向的孩子能很快熟悉環境。

他們說出的話是經過思考的,更容易獲得别人的信任,他們更擅長規避風險。謹慎是内向孩子保護自己的法寶,但過于謹慎,容易讓孩子陷入恐懼。

作為父母,要仔細察覺孩子的表現,是謹慎還是恐懼。

在《内向高敏者》中,洛肯博士給出了克服恐懼的方法,父母可以用這些方法幫助孩子克服恐懼,讓孩子在謹慎的基礎上變得勇敢。

家長小貼士:教孩子克服恐懼

深呼吸:孩子遇到恐懼,可以讓孩子做幾次深呼吸,克服恐懼帶來的心跳和呼吸加速,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沒那麼恐懼。

直視恐懼:這是個比較殘忍的時刻,父母要引導孩子直面自己的恐懼,害怕的人,害怕的事,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害怕的是什麼,才能克服恐懼。

讓孩子了解害怕的東西:很多的時候,恐懼源于未知,是以,父母接下來的工作,是要充當孩子的解惑官。

比如,孩子害怕聽到抽水馬桶的聲音,那就把馬桶蓋打開,讓孩子看看馬桶箱的構造,讓孩子知道,那個可怕的聲音不是什麼幽靈怪獸,而是這個機器和水一起發出來的。

引導孩子逐漸嘗試:有時候孩子恐懼的是個大工程,比如空中探險,可以讓孩子分步驟嘗試,先走第一段,下次再走第二段,讓孩子一點點嘗試,用小的進步幫孩子克服恐懼,建立自信。

02

内向的孩子更專注,也容易被細節困擾

現代的生活方式讓專注越來越難,内向的孩子則很容易做到專注。

他們愛思考,能很好的控制沖動,他們頭腦中的“獎勵中心”不像外向型孩子那般活躍,是以他們能夠隔離幹擾,更加專心的工作,這都能讓内向的孩子更高效的工作。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寶!

但也因為專注,内向孩子的大腦皮層過于活躍,會讓他們容易糾結于細節,導緻進展緩慢,甚至為了芝麻丢了西瓜。

是以,父母要能夠引導孩子,在孩子過度關注細節的時候适當提醒孩子,引導孩子往大處想,能掌控細節,而不是被細節掌控。

家長小貼士:教孩子往大處想

比如,周末要出去郊遊,孩子自己收拾小書包,他一件一件的收拾,非常專注。

在他收拾的過程中發現,樂高小人的手掉了。他開始翻箱倒櫃的找樂高小人的手。雖然孩子認真找玩具的過程很動人,但這無疑會影響外出的計劃。

是以這時候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我們今天的目标是出去玩,你隻需要收拾出去玩必備的東西。可以等回來再找樂高小人,現在就得趕緊出發,不然趕不上2路汽車了。

03

内向的孩子更有同理心,也會害怕沖突

内向的孩子因為對安全感的要求高,會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留意重要細節以及它們帶來的影響,體察别人的需要。是以内向的孩子更有同理心,能很好的傾聽和觀察。

體察别人的需要,也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那就是害怕沖突,不想拒絕别人。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寶!

孩子可能會為了讓别人高興,不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被問到的問題,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奶奶好還是外婆好,孩子的表現也是五花八門,家長把孩子的表現當成情商高,其實是孩子回避沖突的表現。

家長小貼士:教孩子學會拒絕

讓孩子能勇敢表達想法,就要教會孩子拒絕别人,學會說“不”。

事實上,有時候大人拒絕别人的能力還不如孩子。洛肯博士給出了幾種拒絕别人的政策,我們可以一起參考,選擇最适合的方式說“不”。

時間政策:不急着答應,也不馬上拒絕,你可以說“給我點時間考慮”,“我現在還不知道,想想再回複你”。

溫和政策:友善拒絕,“我更想……”,“聽起來不錯,不過我也覺得……”

社交式政策:找别的事情做借口,“我周六有事,已經定好了,不過還是感謝你的邀請。”

萬能政策:突然的要求,讓你措手不及。“不,現在不行”。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寶!

不管采取什麼辦法強化孩子的優勢,幫孩子克服困難,最終的目的都是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因為孩子對自我價值的展現,一是來自外部資訊,别人的評價;二是源自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如果外部資訊和内部資訊不一緻,就會産生沖突,讓孩子陷入自我否定,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是以,父母對孩子的支援和認同,引導孩子對自我的認同,對孩子來說就格外重要。

洛肯博士在《内向高敏者》裡寫道,“世界上沒有衡量幸福的标杆。捧着一杯熱乎乎的茶,抱着一本書,舒舒服服坐在壁爐邊的内向高敏者,與那些和兄弟們坐在雲霄飛車裡大笑的外向者相比,是更不幸還是更幸福呢?”

不管是作為内向者,還是作為内向孩子的父母,我們都要接受内向的自己,接受内向的孩子。

就像洛肯博士說的,我們要強化自己的優勢,而非嘗試變成一個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時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善用優勢,讓生活更好更完美,找到力量所在,就能過上自在的日子。

點贊+在看,願每個内向的孩子都得到善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