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宝!

心理学家把人的性格分成内向和外向,在现代社会,似乎外向的人更受欢迎。就连内向的人也会羡慕他们在任何场合都能谈笑风生,成为每个场合的焦点。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很多妈妈会担心家里内向的孩子,怕他不适应这个社会。

就计划趁孩子还小,性格没定型的时候,让孩子改改性格,变得外向活泼,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

改变孩子的过程,不管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痛苦,家长的努力也大多验证了一句老话,“强扭的瓜不甜”,孩子并没有如父母所愿变得外向活泼。

其实人的内向或外向是天生的。

遗传学的研究显示:个性和脾气,包括孩子是外向还是内向,争强好胜还是害羞,走路、说话和跑步的风格,甚至身体和心理的优势和障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决定。

强行改变孩子的性格,就是和科学作对,很难取得好的结果。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宝!

现代社会的确对外向的人更友好,外向的人更擅长表露自己,更容易抓住机会,但这并不代表内向的人,就没有办法在外向的世界里自在生活。

当内向的人更了解自己之后,反而更容易获得轻松自在的生活。

德国性格咨询专家、语言学家和权威训练师谢尔维亚·洛肯博士,就是一个安静的内向者。

多年以来,她陪伴她周围的内向者一步步迈向成功。洛肯博士认为,内向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优势估计不足,又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这才导致幸福感不高,看起来不容易适应这个社会。

为了让更多的内向者认识自己,发掘自身优势,克服难关,适应社会,洛肯博士写了《内向高敏者》一书。

洛肯博士指出,内向的人有10大优势:谨慎、专注、自我探索、善于倾听、安静、独立、善于分析、擅长写作、持之以恒、有同理心;

同时内向者也有十大劣势:恐惧、过于注重细节、易受刺激、被动、逃避、过分理智、自我否定、固执、孤僻、害怕冲突。

内向者的十大优势和十大劣势其实就是硬币的两个方面:谨慎,可能会导致恐惧;专注可能会导致过于注重细节。

如果家里有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做的不是想办法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外向,而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规避自己的劣势,让孩子能更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宝!

01

内向的孩子谨慎,也容易滋生恐惧

谨慎,是内向孩子的显著特征。

面对没体验过的项目,他们更倾向于观察,做一个旁观者;看到不认识的人会保持安全距离,不像外向的孩子能很快熟悉环境。

他们说出的话是经过思考的,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他们更擅长规避风险。谨慎是内向孩子保护自己的法宝,但过于谨慎,容易让孩子陷入恐惧。

作为父母,要仔细察觉孩子的表现,是谨慎还是恐惧。

在《内向高敏者》中,洛肯博士给出了克服恐惧的方法,父母可以用这些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让孩子在谨慎的基础上变得勇敢。

家长小贴士:教孩子克服恐惧

深呼吸:孩子遇到恐惧,可以让孩子做几次深呼吸,克服恐惧带来的心跳和呼吸加速,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没那么恐惧。

直视恐惧:这是个比较残忍的时刻,父母要引导孩子直面自己的恐惧,害怕的人,害怕的事,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害怕的是什么,才能克服恐惧。

让孩子了解害怕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恐惧源于未知,所以,父母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充当孩子的解惑官。

比如,孩子害怕听到抽水马桶的声音,那就把马桶盖打开,让孩子看看马桶箱的构造,让孩子知道,那个可怕的声音不是什么幽灵怪兽,而是这个机器和水一起发出来的。

引导孩子逐步尝试:有时候孩子恐惧的是个大工程,比如空中探险,可以让孩子分步骤尝试,先走第一段,下次再走第二段,让孩子一点点尝试,用小的进步帮孩子克服恐惧,建立自信。

02

内向的孩子更专注,也容易被细节困扰

现代的生活方式让专注越来越难,内向的孩子则很容易做到专注。

他们爱思考,能很好的控制冲动,他们头脑中的“奖励中心”不像外向型孩子那般活跃,所以他们能够隔离干扰,更加专心的工作,这都能让内向的孩子更高效的工作。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宝!

但也因为专注,内向孩子的大脑皮层过于活跃,会让他们容易纠结于细节,导致进展缓慢,甚至为了芝麻丢了西瓜。

因此,父母要能够引导孩子,在孩子过度关注细节的时候适当提醒孩子,引导孩子往大处想,能掌控细节,而不是被细节掌控。

家长小贴士:教孩子往大处想

比如,周末要出去郊游,孩子自己收拾小书包,他一件一件的收拾,非常专注。

在他收拾的过程中发现,乐高小人的手掉了。他开始翻箱倒柜的找乐高小人的手。虽然孩子认真找玩具的过程很动人,但这无疑会影响外出的计划。

所以这时候父母可以提醒孩子,我们今天的目标是出去玩,你只需要收拾出去玩必备的东西。可以等回来再找乐高小人,现在就得赶紧出发,不然赶不上2路汽车了。

03

内向的孩子更有同理心,也会害怕冲突

内向的孩子因为对安全感的要求高,会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留意重要细节以及它们带来的影响,体察别人的需要。所以内向的孩子更有同理心,能很好的倾听和观察。

体察别人的需要,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害怕冲突,不想拒绝别人。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宝!

孩子可能会为了让别人高兴,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被问到的问题,最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奶奶好还是姥姥好,孩子的表现也是五花八门,家长把孩子的表现当成情商高,其实是孩子回避冲突的表现。

家长小贴士:教孩子学会拒绝

让孩子能勇敢表达想法,就要教会孩子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事实上,有时候大人拒绝别人的能力还不如孩子。洛肯博士给出了几种拒绝别人的策略,我们可以一起参考,选择最适合的方式说“不”。

时间策略:不急着答应,也不马上拒绝,你可以说“给我点时间考虑”,“我现在还不知道,想想再回复你”。

温和策略:友善拒绝,“我更想……”,“听起来不错,不过我也觉得……”

社交式策略:找别的事情做借口,“我周六有事,已经定好了,不过还是感谢你的邀请。”

万能策略:突然的要求,让你措手不及。“不,现在不行”。

性格内向的孩子,才是不可多得的宝!

不管采取什么办法强化孩子的优势,帮孩子克服困难,最终的目的都是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因为孩子对自我价值的体现,一是来自外部信息,别人的评价;二是源自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如果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认同,引导孩子对自我的认同,对孩子来说就格外重要。

洛肯博士在《内向高敏者》里写道,“世界上没有衡量幸福的标杆。捧着一杯热乎乎的茶,抱着一本书,舒舒服服坐在壁炉边的内向高敏者,与那些和兄弟们坐在云霄飞车里大笑的外向者相比,是更不幸还是更幸福呢?”

不管是作为内向者,还是作为内向孩子的父母,我们都要接受内向的自己,接受内向的孩子。

就像洛肯博士说的,我们要强化自己的优势,而非尝试变成一个根本不是自己的人,同时也不要逃避身上的毛病。善用优势,让生活更好更完美,找到力量所在,就能过上自在的日子。

点赞+在看,愿每个内向的孩子都得到善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