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幾天前有家長分享了關于自己孩子的一個苦惱,說她的孩子總是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算玩也不是特别放得開。其他小朋友都在一起跑跑跳跳特别開心,隻有他待在一邊看,叫他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他也不去,說重了就不高興,做家長的心裡特别不是滋味,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别不合群,但也做不了什麼,隻能在旁邊幹着急,這位家長甚至還去查過,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心理問題,不願意社交之類的。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這位家長的心情做父母的應該都能夠了解,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玩耍,而不是成為人群當中比較特殊的存在,但是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孩子也是一樣的。

常常有人說,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其實不是的,基因的影響其實要比你想象中大得多,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具有各自的性格,有的孩子天生好動,有的孩子則更喜歡處于安靜的環境當中,做家長的不需要為此焦慮,孩子就像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它自己盛開的花期,也許你的孩子比較慢熱,隻是因為他的花期晚一些,不代表他盛開的時候就不會美麗。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而且,孩子的性格是沒有好壞之分的,這位家長有這樣的苦惱,是因為她内心深處喜歡活潑開朗一些的小孩子,從大衆的認知角度來看,孩子一般都是活潑的,是以這位家長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異于常人。但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家長頭疼于自己家孩子的活潑好動,他們的内心也許反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安安靜靜的。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不可能因為家長的願望就改變,他生下來要逐漸适應這個社會,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他适應,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惡試圖改變孩子的天性。作為成年人,我們都覺得做自己是一件很幸運的事,那為何要強迫孩子成為另一個人呢?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是以,針對孩子的性格問題,最先要改變的,是家長的心态,不要焦慮,接下來才能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進入人群,去社交或是生活。

在家長心态改變後,就要來具體分析一下孩子的行為背後的原因了。因為孩子他的表達能力不像成年人一樣好,很多時候,他無法解釋自己為什麼這樣做,他說出口的隻能是自己的感受,比如“我不想這麼做”或者“我就想怎樣怎樣”。

很多家長聽到這些話就會失去交流的耐心,覺得孩子是在鬧脾氣,然而實際上孩子隻是不知道要說什麼原因,也不知道怎麼說罷了。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像這位家長口中的“不合群的孩子”,後來家長耐心詢問過後知道,這個孩子是覺得那些跑跑跳跳的小朋友玩的遊戲很危險,可能會傷到自己,是以他不想和那些小朋友一起玩。而且他覺得,自己這樣自己一個人玩也很有意思,他經常給自己設定一個場景,比如說他會用積木搭建一個城堡,而自己是守衛城堡的士兵,那些玩偶小人想要進入城堡都要經過自己的稽核;又或者自己是停車場的管理者,給那些來來往往的玩具車收費之類的。在他的小世界裡,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遊戲,而家長不知道這些東西,家長看到的隻是孩子一個人孤單地自己在玩,這些内容,都是家長詢問之後的結果。

知道了這些,家長也徹底放心,不覺得孩子性格孤僻,反而發現了孩子想象力豐富的優點。

那如何引導孩子說出這些呢?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首先需要家長真的用心,願意了解孩子的世界。

有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不聽話,性格不好,其實是因為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讓人不想回答,也就是“沒用心”,問的都是浮于表面的問題。比如說一個孩子在搭積木,家長走過去,問:“你在幹嘛?”但其實用眼睛看也知道問題的答案,家長看似在關心孩子,實際上隻是在例行公事,在滿足自己作為家長的一些欲望,而不是想要了解孩子,和孩子處于同一個世界。

可以把問題換成:“你在搭城堡嗎?”孩子就會更加願意回答。也可以進一步提問,城堡的大門在哪,住在城堡裡的是什麼人,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這樣不僅拉近了和孩子的距離,還讓孩子主動進行思考,擴充了孩子的想象空間,對于孩子的成長相當有幫助。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在孩子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時,也可以采取同樣的方法:你在玩什麼呀?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嗎?為什麼不願意呢?是覺得他們不會玩還是不喜歡小朋友?問清楚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一方面讓你更加了解孩子,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懂得表達,進而更加信任父母。

這樣孩子和家長就更容易建立良好的關系,也為以後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詢問的過程中,家長要注意避免使用強迫性的詞語,比如“快點告訴我”、“跟我說”、“說話呀”,這樣的話跟直接強迫孩子去做事沒有差別。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如果孩子不願意表達,不願意回答問題,家長就可以代替孩子回答,讓孩子用點頭搖頭的方式确認。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比如,家長可以問:“是擔心小朋友們破壞你的玩具嗎?”或者:“是不是喜歡xxx嗎?”在做問題的時候,也要避免自己的主觀評價,比如:“是覺得xxx的性格讨厭嗎?”這樣的問題也會影響孩子的潛意識,不利于孩子和同齡人交往,容易産生負面的想法。

總結一下,當孩子不合群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度焦慮,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且将自己置于和孩子同等的位置上主動探究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要采用強迫的方式讓孩子去加入同齡人的圈子當中。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如果能夠解開孩子的心結讓他願意融入其他孩子是最好的,但如果孩子就是更喜歡自己一個人玩,那家長就不要過度幹預,隻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那無論成長的方式是怎樣的,家長都應該欣然接受,讓孩子随着自己的天性發展,最終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成熟的大人。

圖檔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孩子不合群?别再說孩子是一張白紙,基因的作用不可忽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