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裡有一個小朋友,性格活潑讨人喜歡,但是學習上有一個小毛病:
你不管她的時候,寫作業一兩個小時了還沒動,寫着寫着就忍不住玩去了;
但是你坐她旁邊,卻效率奇高,下筆如飛,什麼作業都輕松搞定。
她媽媽抱怨道:“真是頭疼!我總不能一直盯着她吧…”
我想了想,這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問題呀。
專注力強,可以長時間學習,耐得住煩,沉得住氣。
專注力差,上課聽講跟不上,寫作業跑神,做事情怕被打擾。
其實不管小孩還是大人,注意力都是最重要的資源。
金錢也許很重要,但是換不來時間;不論貧富,每個人的一天都隻有24小時,一生就這麼幾十年。
時間很寶貴。但是,你仔細想想,其實我們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做事的狀态。
即便是學習和工作時間,相當大的比例也是在聊天、發呆、開小差、做不相幹的事情。
是以:注意力>時間>金錢。
普通人和牛人最大的差別在于——他不是沒時間,而是不能管好自己的注意力。
太容易走神,太難維持專注,以至于無法把時間持續投入在符合目标的、有意義、有生産力的事情上。
2
回到上面的問題,孩子專注力不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答案很簡單,和他的成長環境有關——更直白的說,是陪伴他的父母或者長輩決定的。
我有兩個孩子,大寶牛牛6歲,小寶犇犇3歲。
大寶專注力差,正在寫字呢,聽到點響動就跑過去湊熱鬧。
小寶專注力強,拿着一輛小車翻來覆去,自言自語,可以玩好久。
為什麼他們的差距這麼明顯呢?
原因就是教養方式不同。
養大寶的時候總是瞎操心,孩子玩耍的時候總忍不住提醒、或者糾正他,專注力被嚴重破壞了。
到了二胎,基本上都是任孩子自己玩;中間還會給他正回報,“寶寶你真棒!”。是以小寶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強,可以維持更長時間。
3
是以,我們要思考:
你到底是在訓練孩子的專注力,還是在破壞?
A.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
B.在孩子學習、做事的時候跟他說話
C.經常催促、批評、抱怨
D.在孩子學習、做事的時候搞娛樂活動
上面這些破壞孩子注意力的行為,你有嗎?你經常這樣做嗎?
一定要記住,如果你總是打斷、提醒,你就是在代替孩子專注
——長此以往,孩子就失去了專注的能力,沒人提醒就管不住自己。
4
專注力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來探究「專注力」的本質:
1,快速專注。馬上就進入狀态,而不需要大量時間醞釀前奏,不需要催促提醒。
2,不開小差。受周圍環境的影響較小,沉浸在學習和做事當中,不怕打擾。
3,快速收回注意。即便開小差了,也能及時察覺、迅速收回注意力。
這3種能力,歸根到底,都是一種“念頭管理”的能力
——仔細想想,我們的行為都是在念頭之後,你的念頭會左右你的情緒,操控你的進退。
閑着沒事的時候,普通學生心裡冒出來的念頭是:好無聊啊,找點什麼樂子好呢?
學霸們的念頭則是:我得珍惜時間,再刷點題,鞏固一下知識點。
愛發脾氣的人心裡總有些執念,把小問題看得很嚴重,要面子,或者有一種“不發洩出來就不痛快”的奇怪想法;
有修養的人則多了一個念頭,情緒來了他會問自己,發脾氣對解決問題有幫助嗎?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總之,面對一個具體事件,你激活的念頭不同,導向的行動也截然相反。

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完善自己的人格的過程,就是主動選擇積極、正向、高效的念頭,然後通過刻意練習不斷縮短這些念頭的「激活時間」,及時激發有效行動的過程。
5
如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網上有很多所謂的“小妙招”、訓練眼力的小把戲,其實都是治标不治本。
根據上文“念頭管理”的原理,其實你很容易發現,專注的能力,就是快速激活有助于「集中注意、認真做事」的念頭的能力。
最近輔導了好幾個親戚的孩子,我就在嘗試着訓練他們的注意力:
第一步,設計“念頭”。
我最常用的3個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的“正向念頭”是:
1,當我學習和做事的時候,在心裡默念倒計時:“3,2,1,我現在要開始學習啦!”,然後立即動筆開始做。
2,當旁邊有人說話、玩耍、發出噪音的時候,在心裡默念:“我不受别人的影響,就算有人吵鬧我也可以專心學習,我真棒!”
3,發現自己開小差了,沒關系,還是默念倒計時:“3,2,1,收!我要繼續完成任務啦!”,然後繼續學習。
第二步,高頻複習鞏固。
每次學習之前,先帶着孩子複習這3句話。
告訴孩子,如果你每次能照做的話,就太棒了,不怕别人打擾,你一定能成為學習高手!
遇到開始學習、周圍有幹擾、學習時開小差這3種情況,不需要催促或者批評,隻需要提醒他:現在我們怎樣做才能更專心呀?
——通常他馬上就能自己答出來那三句話、并且主動做到。
第三步,積極自我評價。
每一次問他如何才能更專心,孩子能答對,就要鼓勵他。
每一次周圍有吵鬧,他也能學習、較少有開小差的情況,也要表揚。
其次,每一次發現他按照上述的3句話做到了,都要表揚他的進步,告訴他已經走在了成為學習高手的道路上。
家長的批評、提醒、訓斥往往是在暗示、強化孩子的消極自我評價:我不專心、我不能專注、我是個愛開小差的人。
(最可怕的是,家長訓多了以後,如果孩子真的相信了、認定了自己就是不行,那你要重新激活他的自律和自信該有多難)
但是我們的方法是強化積極自我評價:我可以做到!我真棒!我的學習效率越來越高啦!
最終的目的是:讓孩子對「能夠專注做事情」這件事産生愉悅感,每次專心學習的時候,都有積極自我評價,進而養成一做事就集中精神的好習慣。
6
這種“專注力訓練”的效果怎麼樣?
1,孩子本身能力越強,這個方法的效果就越好。
上文說的讓媽媽頭疼的小朋友,我試着教她,幾乎是立竿見影。
當場學完這3句話,接下來一兩個小時的學習幾乎完全不開小差。
一個多小時裡,完成了5頁漢字,4頁國文,寫了一篇日記,就算旁邊好幾個人講話也渾然不覺。
整個過程裡面,我都沒有催促、監督她一點,全都是她自己完成的。
不過她本身學習成績好,基礎紮實,做起作業來不那麼吃力,這是她的優勢。
反之,有些孩子基礎差、學起來很吃力,容易有挫折感,是以更容易分心、下意識地放棄專注。
2,孩子有嚴重的分心,也能明顯的改善。
前文提到的小天,學習國文開小差很嚴重:
寫着作業,旁邊的人說了句跟他完全不相幹的話,他轉過頭去呆呆地看着。
好幾分鐘過去了,還保持那個姿勢不動,早忘記了自己是誰、在哪、要往哪兒去。
但是過年假期這幾天,他學習國文還是挺專心的。
偶爾開小差,隻要輕聲問“開小差了怎麼辦呀?”,他馬上就能倒計時321,重新開始。
3,長期堅持訓練,專注力會越來越強。
随着時間的推移,小天的專注力有明顯的提升。
一開始開小差的次數多、現在次數少了;
最開始開小差很難收回注意力,現在甚至有幾次旁邊3、4個人說話也能學習,讓我感到十分詫異。
這種專注能力和鍛煉肌肉是類似的,遵循“用進廢退”的法則:你不去練習,它就退化;你每天訓練,它就越來越強。
最後
上文說到,我們不要破壞孩子的注意力。
因為催促、唠叨、批評,永遠不會激活正向思維,隻會刺激孩子産生消極的念頭:
“大人好煩哦,一天天念經似的!”
“我也知道要好好學習,不要開小差,可是就是忍不住呀,我也很無奈啊!”
“一天到晚罵我,不要尊嚴的嗎?再罵我,我偏不做!”
負面的念頭也一樣「用進廢退」。
重複多了,一到學習的時候就激活各種雜念,越來越難專心。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監督、訓斥多了以後,專注力越來越差、不監督就無法自主學習。
說到這裡要說明一下,上文中我說到的訓練專注力的3個“正向念頭”,并不是唯一,你可以根據孩子經常開小差的情況、或者最容易浪費時間的場景來設計。
其次,如果有的孩子不太接受這種訓練的話,我們也不必強求。一定要孩子感興趣、願意主動嘗試,才能持續下去。
學習求知本身應該是充滿樂趣的。
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開開心心的學習。
是熱愛,成就了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