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錢志亮
來源 | 錢志亮工作室(ID: qzlgzs)
01
每次聊起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話題,家長們都忍不住大吐苦水,紛紛表示和孩子“鬥智鬥勇”多麼不易。
氣到心梗、一拳錘到桌上緻手骨折、半夜陪孩子寫作業吼得整個小區人都在聽教訓······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事件輪番“上演”。
其實,不隻是家長感到心累,承受着父母狂風驟雨式“指導”的孩子,心理也有很大壓力。
那天看到一則街頭采訪國小生的視訊,其中一個小女孩的話讓人心疼:
“其實我也想很快了解那些題,希望爸爸媽媽能多點耐心,不要老吼我。”
小女孩說完忍不住哭了起來。
陪孩子寫作業,本來是件好事——家長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不該演變成家長孩子都苦不堪言、甚至破壞親子關系的局面。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家長沒有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确方法。

02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天,他頗有成就感地說到他家女兒最近成績進步很明顯。
問其原因,才知道是他陪寫作業3個月的結果。
他家女兒在上二年級時轉學到了一所新學校,新環境的适應過程讓在原學校成績一直保持95以上的女兒,突然掉到了80幾的水準。
他看着着急,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于是每天下班早早回家陪女兒寫作業。
“那3個月你都不知道有多累,我不想再經曆了。”他苦笑。
他家女兒之前放學回家,每次都是東摸摸西玩玩,吃點東西看看電視,就是不碰作業,有時磨蹭到9、10點還沒寫完。
做的過程中毫無章法,一會寫這個一會寫那個,是以效率也很低;作業本上的字迹也是一塌糊塗,卷面不整潔。
“陪寫作業就是陪習慣,孩子習慣養成好了,後面就不用你操心了。”
他給孩子立好規矩:
一回家把所有準備工作做好,該上廁所上廁所,該喝水喝水,全部做好後就坐定開始寫作業,不要再随便亂晃悠了;
寫之前安排好順序,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有條有理,寫得也快······
經過他3個月的陪伴、監督,女兒在最近期中考試中考了96、97的好成績,進步非常大,父女倆都很高興,女兒學習的勁頭更足了,幾個月的“合作作戰”也加深了父女之間的感情。
他很欣慰地說:
“現在女兒的學習已經不用他管多少了,最多就是寫完作業後大緻檢查下。”
我的這個朋友,就是家長掌握了正确陪寫作業方法的一個正面例子,不用“雞飛狗跳、鬼哭狼嚎”也能“陪”出孩子的好習慣、好成績。
03
國小低年級,在孩子還沒形成自律的年齡,家長陪寫作業其實是有必要的。
總結起來,應該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不像監工一樣監督孩子寫作業
有些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就像個監工一樣在旁邊盯着孩子,看着他一筆一劃、一題一題地做,發現哪裡錯了當即指出來,接着就忍不住批評孩子。
這種方式,帶給孩子的隻有緊張感、壓迫感,孩子害怕自己出錯,不敢下筆;動不動指點一下,也會分散孩子注意力,擾亂孩子的思路。
不但起不到好作用,反而會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對寫作業産生厭煩、抵抗心理。
寫作業,孩子是主角,家長隻是一個從旁輔助的配角,培養孩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才是關鍵。
是以,家長不要在這個過程中幹涉過多,等全部結束後再做檢查或指導,保證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獨立、投入。
家長在一旁可以做什麼呢?看書、練字、做手工、安靜做自己的工作······你專注、認真的樣子,也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定好規矩,做好時間規劃
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明确立好規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會省去父母很多的唠叨、催促、提醒,孩子也更自覺。
比如:
寫作業前自己整理一下一共有哪些作業,先做哪些後做哪些寫在本子上,按順序完成;
寫作業時不能随便離開座位,不能玩手機、玩玩具;
要認真書寫,保持卷面潔淨,盡量控制少用或不用橡皮;
寫完作業要認真檢查,并做好更正,然後可以預習明天的學習内容。
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業效率,減少磨蹭拖拉,引導孩子做好時間規劃也很重要。
可以讓孩子在書桌前放一個鬧鐘,自己預先估算一下每門作業的完成時間,并在規定時間内完成。
家長把握好這些大方向,引導孩子按照定好的規矩完成,适當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信心,在日複一日的實踐中,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習慣,專注力、堅持性也會得到大幅提高。
▌家長的态度和說話語氣很重要
家長始終需要明确,寫作業、學習的主動權在孩子,家長切不可越俎代庖、包辦過多,把本屬于孩子的責任攬在了自己頭上。
比如作業沒完成比孩子還着急,一遍遍催,要不就是着急上火、罵孩子;看到孩子的錯誤就生氣、焦慮,滿面愁容;對孩子控制過多,隻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作業······
家長的這些行為,其實都帶着一種負面的能量,不相信孩子。
慢慢地,孩子對寫作業、學習越來越厭煩、被動,也會越來越依賴父母,不願自己動腦思考。
是以,家長的态度很關鍵,把寫作業、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自己;
檢查孩子的作業,也不是簡單的糾正對錯,而是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進而可以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在弱項上下功夫。
家長認識到這些,心态放平了,情緒自然也就穩定了,不會動不動就發脾氣。
在和孩子溝通時,家長也盡量不要帶着情緒,客觀描述孩子的問題,比如卷面不太整潔,寫字需認真,不給孩子貼“笨”“豬腦子”能負面标簽;孩子做得好、有進步的地方,也要給予鼓勵,給孩子信心。
當孩子在寫作業、學習上感覺良好了,他才可能熱情、主動地投入其中,進而不斷進步。
END
本文編輯|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