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好不如做好!孩子問“能不能玩手機”,家長請這樣回答

“我想玩手機可以嗎?”

當孩子這樣問時

家長朋友們都是如何回答的呢

A

“那就玩一會兒吧。”

B

“我們出去玩好不好?”

說好不如做好!孩子問“能不能玩手機”,家長請這樣回答

面對孩子玩手機的請求時

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複

有可能會對孩子的行為習慣

帶來截然不同的影響哦

“那就玩一會兒。”

很多家長因為需要工作,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沒有家長的陪伴,手機便成了孩子的精神寄托。

手機等電子産品有輻射,長期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尤其是眼睛,一旦孩子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以上,就會加重近視的風險。不僅如此,如果孩子假期在家養成玩手機的習慣,那麼就難以将心思放在學習上。

是以,面對孩子想要玩手機的請求,如果家長心軟,一時答應但又不加以限制的話,不僅容易導緻孩子患上近視,還會導緻孩子成績下滑,影響未來。

說好不如做好!孩子問“能不能玩手機”,家長請這樣回答

有時候孩子之是以想要玩手機,是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孤獨、無聊,或者是看周圍的人都在玩,會産生一種跟風的心理。如果此時,有人提出陪孩子去玩,孩子便會覺得自己得到了關注,注意力便會從“想要玩手機”轉到“有人陪自己”。

家長适時的回應,讓孩子遠離手機,帶孩子出去走走,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對玩手機上瘾,還能讓孩子見識更廣,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眼界也會更加的開闊。

說好不如做好!孩子問“能不能玩手機”,家長請這樣回答

那怎樣家長應當怎樣做

才能讓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實際上,一味堵是不行的

變堵為疏才是上策

以下4招,家長們不妨試試

1

給手機增加“負面影響”

如果手機沒那麼好玩呢?如果玩手機變成作業的一種呢?當孩子從心理上認為“玩手機=寫作業”的時候,自然而然不會覺得玩手機有意思了。

2

陪孩子一起使用

有研究指出,在使用電子産品時,家長高品質的陪伴和溝通,再加上妥善的時間管理,能夠有效地避免孩子電子産品成瘾。是以,家長朋友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為孩子選擇那些畫質精美、情節健康、最好是包含生活或科學知識的遊戲或節目。和孩子一起觀看,讨論,引導他們發散思維。

3

與孩子約法三章

實踐證明,事先的約定比事後的懲罰效果更好也更容易實施,家長朋友可以跟孩子“約法三章”:玩遊戲可以,但要約定時間和規則,一旦違反,要承擔違約責任。約定好後,家長需要做到:

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行為

目标要具體、明确,便于測量,比如“一天玩手機不能超過1個小時,玩手機必須是在完成作業以後”,要清楚地說明孩子完成約定可以得到什麼,和沒有完成約定将失去什麼。在此過程中,要少說“不”,多說“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約定,可以去看一場電影”。

要把約定書面化,并張貼在家裡的顯眼處

當孩子完成了約定,哪怕是階段性的約定時,都要及時給與鼓勵;當孩子沒有完成約定,需要承擔的違約責任也絕對要承擔,如果不追究違約責任,約定就沒有絲毫限制力了。

要注重“約”字

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盡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指令”。任何時候,家庭教育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都必須建立在無條件地愛孩子、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基礎上。

4

豐富孩子的假期生活

家長們盡量多陪陪孩子,親子閱讀、做手工遊戲或者一起出去運動。周末的時候,帶孩子去郊外遊玩,親近自然,用親子活動替代電子産品。

如果工作時間不友善陪伴孩子,也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可以集體遊戲的玩具,鼓勵他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不僅可以沖淡孩子對電子産品的依賴性,還能鍛煉社交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說好不如做好!孩子問“能不能玩手機”,家長請這樣回答

關于沉迷手機這個問題

有個12歲的孩子通過思維導圖

設計了一個“防沉迷手機”方案

家長朋友們可以推薦給孩子

和孩子一起制定個合适的方案

說好不如做好!孩子問“能不能玩手機”,家長請這樣回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