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再看,過的是兩種人生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要打孩子,這樣孩子才能長記性,雖說是為了孩子好。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再看,過的是兩種人生

但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對的,打的多了,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經常挨打和挨打的孩子,20年後,可能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親子教育家李子勳說過:“打孩子最多隻能作為威懾孩子的手段,不能作為讓孩子聽話的手段。”

一、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

小輝的媽媽是家庭主婦,父親在公司上班, 父親特别推崇棍棒教育,每次小輝不聽話的時候,都會打小輝,小輝小時候在家裡玩,父親放在桌子上的錢不見了,父親不由分說将他打了一頓,後來母親告訴父親,錢是她拿去買菜了,父親也沒有給小輝道歉。

因為父親的棍棒教育,小輝确實變得很聽話,這次,小輝考試沒考好,父親給小輝開完家長會後沖到了小輝的房間,抓起熟睡的小輝給了他一巴掌,讓他起來将試卷抄一百遍,抄不完不許睡覺。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再看,過的是兩種人生

小輝強忍着眼淚,起來抄卷子,直到第二天早上,卷子才抄完,這次之後,小輝的成績一直很好,隻要有時間,他就開始學習,但是小輝的心理逐漸出現了問題,他開始變得不喜歡說話,不喜歡交朋友,也不喜歡出門,一直待在家裡,等到父母發現了不對勁,帶着他看醫生時,醫生告訴父母,孩子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經常挨打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們會覺得自己是不受這個世界喜歡的,連父母都不喜歡他們,對他們不好,他們會變得自卑,不自信,不敢和别人交流生怕别人不喜歡自己。

有的孩子會出現讨好型人格,為了讓父母喜歡自己,他們壓抑自己,不斷讨好父母,嚴重者,可能就成了抑郁症。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再看,過的是兩種人生

二、孩子可能會繼承父母的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采用棍棒教育教育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會繼承父親的教育方式,以後對自己的孩子采取棍棒教育,甚至對自己的妻子采取暴力,大多數的家暴男都是有一個不美好的童年的。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再看,過的是兩種人生

三、孩子走上彎路,影響親子關系

很多父母的棍棒教育非但沒有起到教育的效果,反而物極必反,激起了孩子的叛逆情緒,很多孩子故意跟父母對着幹,走上了彎路,很多誤入歧途的孩子,父母表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好好教育孩子,利用了棍棒教育的方式教導孩子。

棍棒教育也會影響親子關系,朋友表示,他父親小時候就經常打他,到現在,他都不願意和父親說話,也不願意戴着妻兒回家,和父親的關系冷冰冰的,沒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教育方式不對,愛孩子的方式不對,影響了親子關系,多麼劃不來。

“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20年後再看,過的是兩種人生

教育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棍棒教育是不行的,我們要用科學的方式教育孩子,要和孩子交流溝通,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考試沒考好的時候,要鼓勵孩子,而不是毆打,孩子犯錯了,要給孩子講道理,也不是毆打。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要經常陪伴孩子,父母的陪伴比任何玩具都重要,要經常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父母要學會正确的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用愛成就孩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