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優化安排孩子的寒假閱讀?

編者按

寒假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假期之一,如何讓這個假期過得更有意義呢?

今年的1月15日-2月20日,是全國各地的中國小生期待的寒假,雖然各地的具體寒假日期有點差異,不過這30多天是孩子們進入到了“雙減”政策落地後的第一個長假期。沒有了學科教育訓練班,孩子們也有了充足的自由時間,那麼,在這個假期讓孩子們做點什麼呢?這恐怕成為許多家長朋友們要思考的問題了。

作為學生,在假期選擇合适的讀物進行閱讀,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可以讓孩子學習知識,又可以使假期更有意義。那麼,作為家長,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另外,學齡前的孩子,在閱讀上有怎樣的需求呢?

如何優化安排孩子的寒假閱讀?

圖檔為直播現場嘉賓與從業人員合影

近日,圍繞“如何優化安排孩子們的好假期閱讀”,未來網記者邀請了紅黃藍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陳婉茹、《幼兒畫報》副主編葉丹,以及新晉寶媽HYY傳媒聯合創始人梁琪做客未來網直播間,并和未來網記者劉亞楠、見習記者宋茲鵬一起探讨“寒假假期,孩子們的居家閱讀”等相關話題。

以下内容根據直播訪談錄音節選整理。

孩子假期時間安排有門道 閱讀興趣和習慣又如何培養?

主持人:在寒假假期裡,可能每位家長給孩子在時間的安排上不盡相同。那麼,寒假期間,孩子的時間要怎樣安排才更合理呢?

陳婉茹:因為孩子寒假的時間與平時的時間,其實是不太一樣的,平時學期的時間,都有一定較為嚴格的作息時間,這個時候孩子安排自己時間的機會會少一些。但是寒假與學期的時間是完全不同的階段,是以在寒假裡,我們提倡讓孩子自主地去安排時間。在這個假期,對于孩子來說,一定是以玩為主,家長不要限定孩子玩的内容和時間,不給孩子定明确的、任務性的目标。

但這個“玩”與普通的玩還不太一樣,需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圍繞自己感興趣的去玩。孩子的興趣不是唯一的,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也非常重要。

寒假雖然在學期的期末,但是包含春節——新的一年的開始,孩子對自己的成長也有期待。 我們經常說“成長不可替代”,也就是說讓孩子能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寒假其實是一個特别好的時間,孩子可以在“玩”的過程中,去體驗、沉澱,讓感受自己成長的過程。

那怎麼讓孩子“玩”得更有意義,首先是有一個相對合理的時間安排,這個時間和孩子平時上學校不一樣,因為上學校的時間是定好的,但假期的時間最好和小朋友商量着之後決定,因為寒假是屬于他的,他完全可以決策自己的時間。但是時間安排得要相對穩定一些,從孩子生長發育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有生物鐘,不管是閱讀,還是鍛煉等,都要做出一個有規律的安排,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也是有益處的,包括運動,我們盡量保持動靜結合,要合理安排。

咱們今天談論的話題是閱讀,對于孩子的閱讀,咱們每天應該有一個固定的時間,閱讀的内容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也可以是孩子通過閱讀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内容。

閱讀可能還不同于其他興趣類的活動,現在我們倡導閱讀素養的培養。這對孩子整個人生的發展,起到的是基礎和鋪墊的作用。是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廣泛地閱讀,也可以讓他感興趣地閱讀。他從自己的興趣出發去學習,那麼他吸收的就會更多。如果廣泛地閱讀,就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内容,巴菲特曾說過,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孩子一旦找到自己終生的興趣,将會終生受益。

同時,因為寒假完全是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與生活緊密結合的閱讀、活動等,例如現在春節了,孩子會獲得壓歲錢,我們可以培養孩子合理規劃自己财務的意識、儲蓄的習慣、理性消費的習慣,讓他自己管理自己的錢,他就會覺得自己是自己的小主人。還可以讓孩子承擔一部分家務,如整理房間、幫助父母準備一日三餐、收集可回收的物品等,不管孩子多大,可以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為了讓他把這個事幹得多好,隻是讓他要參與承擔家庭的責任。從小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承擔責任的意識,這對他将來的幸福感特别重要。

之前有這樣一個新聞,在假期的時候,家長讓小朋友提前把下學期的課本學完了。我們現在不太建議這種方式,但是可以做一些跟咱們學業有關的活動,例如,可以做一些對自己上學期的評價總結,但這個總結不要像以前老師講試卷一樣,哪裡錯了?怎麼改?這對孩子來說不是他這個時期應該做的。

我們現在要培養孩子的人格,人格就是知道我是誰、我将來要成為怎樣的人,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做這一學期對自己的評價,覺得自己哪裡最棒,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包括下學期的内容,不需要讓孩子提前學,但是可以概覽大綱,我覺得這一點特别好。這樣建立他對下學期内容的期待,他在這一學期的過程中,就會不斷搜尋相關的資訊去積累,這是能夠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興趣的一個方式。

然後最後一點,我們寒假無論如何要給孩子一些留白的時間,一天中,比方說有一些時間什麼都不安排,他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他想看電視、想躺在床上發呆、想跟媽媽一起去外面溜達溜達等這些都沒問題,在這個時間他可以想自己想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可以主宰自己,非常放松的一個狀态,這個時候孩子其實會想得更多,是以留白時間特别重要。這個留白時間可以是一天中的一段時間,也可以是寒假的某一個階段。

主持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興趣,那麼,對于孩子來說,又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呢?

陳婉茹:我覺得對孩子的閱讀來說,首先要有一個穩定的時間,讓他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内容,這是前提。

另外,選擇的内容要在孩子年齡段能接受的,例如說小年齡段的,就适合《嬰兒畫報》《幼兒畫報》等讀物,因為它的畫面、文字是孩子能夠接受的。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還處在模式識别的階段,不像成人能夠分析清楚每一個畫面中的細節。孩子其實是去整體感受畫面的主體内容。如果給孩子的細節太多了,他是很難了解和接受的。但随着孩子年齡段的增長,以及閱讀能力的提升,他還會不斷地再選擇更感興趣的内容,是以能力的比對是非常重要的。

葉丹:我覺得對于孩子的閱讀來說,家庭的閱讀氛圍、環境的營造是很重要的。我家沒有電視,也沒有沙發,客廳安裝了一個大書架和一個小書架,擺放了很多書籍。女兒已經把小書架的書讀完了,開始在讀大書架上的書了,孩子經常拿上書就坐在旁邊的地墊上看書,我覺得這個和家裡的氛圍有很大關系。

主持人:通過閱讀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不管多大的孩子,閱讀對其來說肯定都是很重要的。那麼,如何去更好地培養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另外,對于一些嬰幼兒來說,又怎樣去進行閱讀方面的培養呢?

陳婉茹:剛才咱們提到了《嬰兒畫報》适合0到4歲的孩子,《幼兒畫報》适合3到7歲的孩子。對于孩子來說,我們需要提供适合孩子的畫面和語言優質的内容,這是對孩子閱讀興趣培養很重要的基礎。另外,孩子聽覺能力的發展早于語言能力,對于剛剛出生的寶寶,我們可以給孩子進行朗讀,尤其是媽媽優美的聲音,特别适合孩子來聽,這完全是沒問題的。

其次,現在孩子閱讀的内容很廣泛,現在談到閱讀素養,就是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不像我們以前在學校,老師問段落大意是什麼、默寫幾個成語等,現在對文學的了解方式完全不一樣了,因為在閱讀過程中,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包括親子共讀的關系,特别是嬰兒處于依戀敏感期,特别依戀親密撫養人,親子閱讀,就能夠把撫養人和孩子緊密聯系在一起,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其實這些都是閱讀帶給孩子的好處,和培養孩子綜合素養的方式之一。

葉丹:我們家大女兒已經自主閱讀了。但是對小兒子來說,我每天晚上回家後,他就讓我給他講很多故事,時間長了自己也會感覺累,但是這個時候我會提醒自己,不讓孩子看出來我累了,而是會堅持給他講下去,因為給他講故事的這個階段其實是很短的。家長對于孩子的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早教。

如何優化安排孩子的寒假閱讀?

圖檔為直播現場

不同年齡段孩子,閱讀需求有何不同?

主持人:一直以來,幼兒教育是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那麼,3至7歲的幼兒有什麼特點?又有怎樣的閱讀需求呢?

葉丹:3至7歲幼兒的特點,這其實是一個特别大的話題,因為三歲其實是進入人生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幼兒也從家庭走向社會,他們的自我意識、人際交往、認知能力等都發生着很大的變化和發展。其實每個年齡段的特點也都不一樣,例如在情緒管理能力上,當孩子有強烈情緒的反應時,3至4歲的孩子,能在父母的安撫下逐漸平靜下來,而4至5歲的孩子,隻要父母提醒他,一般就能逐漸平靜下來,然後5至6歲的孩子知道引起自己某種情緒的原因,并且會努力去消化掉這個情緒。

是以,同樣一個主題,根據不同年齡段,同樣是情緒管理這一個類别的書,也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用不同程度的書來引導閱讀。

從大的角度來講,相比于0至3歲的嬰兒,3至7歲幼兒的特點也是比較明顯的。例如從家庭到社會後,他的生活半徑擴大了,接觸這個世界的能力提高了。但是他對生活中危險因素的防範程度還不夠,雖然有意識,但還不夠敏感。是以,對于家長來說,其實自護類的故事很需要給孩子講,一定要給孩子多讀一讀。例如,小孩子沒有意識一定要在大人的視線範圍内,即使反複強調不要跟陌生人走、不要一個人進電梯,就類似這樣的事,家長直接提醒孩子,他是了解不了的。但是通過故事,孩子就能解決這些問題,同時孩子特别喜歡在身邊找榜樣,他如果喜歡故事中的角色,就會去進行模仿,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心理,通過童話故事來教育孩子。

另外,3至7歲幼兒的認知能力得到飛速發展,是以這個階段的孩子科普類的讀物是可以多讀一讀的。讀完故事,家長還可以帶着孩子做一做實驗,還可以在家裡做一個種植區,讓孩子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科學探究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3至7歲幼兒的同伴意識也越來越明顯,開始發展出集體意識,是以這個時候跟集體活動有關的故事,可以給孩子多讀一讀。

假期孩子的閱讀,有哪些方面要注意?

主持人:那麼,如果在假期計劃讓孩子多閱讀,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呢?

陳婉茹:對于寒假期間,咱們剛才也說到了,像運動、閱讀在一天中應該有一個穩定的時間,這個裡面我們可以關注幾個角度。第一個我想從比較宏觀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不管是現在最新的教育教改的政策,還是整個國家對于孩子培養的方向,都給了我們明确的方向。

首先,我們要從德育的角度來培養孩子,這是一個大的方針,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培養孩子綜合素養相關的能力,而閱讀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那素質教育和咱們所說的應試教育間的關系是什麼樣的?其實,這兩種教育追求的目的不太一樣,我們小時候考試的時候會報名強化班、突擊班,這明顯是應試性的,而素質培養更注重過程,可能一次性無法看到特别明顯的效果,但是長期積累下來後,孩子的素養、能力會有整體的提升,會帶動多個領域能力綜合發展。

在内容上,應試教育更強調要短期提分,那所學内容勢必是知識性的。但是素質類的内容更多是綜合性的,對底層基礎能力的培養,例如現在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标準有三個次元,分别是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這直接和應試的内容形成了對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