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多地出台政策延長育兒假,但我還是不想生

我是缺産假嗎,我是缺錢!

自從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後,“能不能生,敢不敢生”的話題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盡管延長産假、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放生育津貼等配套的積極生育支援措施也在陸續出台中,但身邊的女性,想要生三胎的還是少之又少。

倒是積極響應二胎政策生了二胎的媽媽正在抱怨或是後悔生了二胎。從現有情況來看,各地普遍能落實的,或是修訂成文的,也不過是延長産假30-90天。

例如,河南、江西、四川、貴州和浙江等地都規定,子女三周歲以下的夫妻,每年各有10天育兒假。安徽拟規定将育兒假擴大至6周歲以下的孩子父母,雙方每年各10天。陝西拟規定,3周歲以内的孩子父母雙方每年各有不低于30天的育兒假。女職工生育三孩的,再給予半年獎勵假,其配偶增加護理假15天。根據陝西征求意見稿,陝西生育三孩的産婦或可休法定産假約350天。

多地出台政策延長育兒假,但我還是不想生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是很美好的,現實也是很骨感的。且不說,有幾個機關能真正執行三胎政策,除了機關事業機關。遠的不說,就說最普通的雙休日吧,又有幾個機關能有效落實?更别說,要承受巨大生育成本的三胎政策了。正如網友評論所說,我是缺産假嗎,我是缺錢!

對于有工作的職業女性來說,産假之後的工作崗位怎麼辦?先不說原本之前可能馬上就要到手的升遷,加薪。就是原有的工作崗位可能會給休産假的女性保留嗎?以前這段時間就是女性離職的高峰期,現在産假又多了30天,如此長的假期,企業不會一直讓職位空置,除了要對工作流程做出大調整外,還要考慮經濟效益。執行打折是大機率事件。

多地出台政策延長育兒假,但我還是不想生

當然,機關事業機關不在此列。因為體制内的機關能夠很好地執行和落地。可以想見,公務員、國企、事業機關的崗位熱度還會持續升溫。

同樣,為了規避女性生育帶來的産假,女性就業困境也會繼續加大。表面上,企業不會說不招女性,但是應聘時,女性入職難度會大幅增加提高,不說同等條件下,男性的優先級更高,即便是女性就業條件遠高于男性,有的企業也會忍痛割愛。站在企業的角度想一想,這也無可厚非。畢竟,一個蘿蔔一個坑。

生易育難,多子女家庭很難一碗水端平

生,很容易;育,則很難。要知道,生不過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之後的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甚至是出行才是大問題,經濟壓力陡增。當然,生而不養,或是扔給老人當甩手掌櫃的父母不在讨論之列。

除卻經濟上的壓力,哪對父母能保證每個孩子都擁有有品質的愛和照顧?哪對父母能保證不在孩子之間做比較、做負面評價?

這裡不僅僅是拿大的與小的比較,比如“你就不能像妹妹那樣乖嗎?”“弟弟都能做好,你當姐姐的還做不好”,讓哥哥或姐姐會覺得,媽媽更喜歡妹妹或弟弟。也包括拿小的跟大的比較,比如“看你哥哥學習多好,你怎麼就這麼笨”,“你就不能像姐姐那樣安靜一會嗎?”這會讓弟弟或妹妹認為媽媽更愛哥哥或姐姐,嫌棄自己。

多地出台政策延長育兒假,但我還是不想生

雖然很多父母都力求給孩子平等、公平的愛,但現實中其實是做不到的。

父母能給予每個孩子的愛和關注一定不是均勻分布、完全公平的,隻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或是不願意承認而已。

可以說,比較、負面評價是多子女家庭親子溝通中的常見問題,既不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的建立,也很容易激發孩子間的沖突,導緻孩子缺乏安全感。

是以,需要父母更多的覺察和自省,并将這份覺察和自省,以一貫之地身體力行。

與其呼籲女性多生育,不如培養男性的責任心

雖說男女平等,但平等的隻是工作,即使爸爸媽媽都是上班族 ,大多數養育職責都落在媽媽身上。小到吃喝拉撒,大到作業輔導,接送上下學,一應職責都落在媽媽身上。

爸爸隻負責賺錢養家,還有的爸爸賺不了錢也養不了家,但脾氣卻大過天,不管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孩子出了任何問題都是媽媽的鍋。小時候,生病了,媽媽挨罵,大一些,孩子成績不理想了,還是媽媽背鍋,哪怕孩子胖了瘦了,也是媽媽背鍋。

用媽媽的話說,孩子我生,家務我做,錢我也要賺,不但得不到對方的體諒,還得受氣受累,生一個就夠夠的了,何苦還要再生個二胎三胎的,難為自己?

多地出台政策延長育兒假,但我還是不想生

可以說,生育一胎二胎三胎的最大壓力根本不在于是否保留女性就業的機會抓緊奉獻餘熱擷取經濟獨立,而是生育過程中如何尊重女性的人格尊嚴,并保障生育媽媽的經濟權。

再或者說,提高中國家庭的生育意願,與其呼籲女性多生育,不如培養男性的責任心,無論一胎二胎還是三胎,夫妻雙方都要共擔責任,合作分工,即使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請老人或阿姨幫忙照看,也要清楚,教養自己的孩子,父母是第一責任人,也是第一權利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