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最近看到一則視訊:

國外一位媽媽說,她五歲的大兒子在大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找到了家裡的電動理發器,把他自己和弟弟、妹妹幾乎剃成了“狗啃地中海”。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媽媽看到這個場景,哭笑不得。

但她沒有立刻吼孩子,而是耐心地先了解事情的經過,最後還不忘安慰孩子們:

“好吧隻是頭發而已,會長回來的,媽媽沒事。”

期間,妹妹有些後悔了,她怯怯地問媽媽可不可以給她添點頭發。

媽媽連忙安慰:“不,你是漂亮女孩,沒關系,過幾天就好了。”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很多家長評論說:太佩服這位媽媽的溫柔和耐心了。

是啊,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大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免不了一頓責罰,很少有人能耐住性子去聽孩子的解釋。

現代生活,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尤其是年輕的家長們。忙工作,忙家庭瑣事,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

在日複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最容易丢失的就是對孩子的耐心。

當忙得焦頭爛額,扭頭看見被灑了一地的牛奶時;

當急着出門,孩子慢騰騰穿衣系鞋時;

當你對孩子抱有殷切希望,他卻拿回來不及格的試卷時......

這些瞬間,都很容易讓我們歇斯底裡。

當孩子表現得沒有達到預期,我們就很容易不耐煩。

然而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沒有耐心。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1

曾經的熱播劇《小歡喜》中,那個被學霸林磊兒奉為偶像的陶哲軒是什麼人?

他是被公認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智商測試結果高達230,遠超愛因斯坦、牛頓和霍金。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這個天才,出生于上個世紀70年代。

兩歲時,可以教比自己大的孩子數數;三歲時,已能用洗滌劑在玻璃上噴畫算術題。

喜提這樣一枚天才兒童,陶哲軒的父母如獲至寶。他們暢想将孩子培養成史上最小的大學生。

于是,他們将年僅三歲半的陶哲軒送入了國小。

然而,尚處幼兒時期的陶哲軒,并不能因為他超高的智力而很好地融入國小校園。陌生的環境讓他缺乏安全感,在學校總是哭鬧。此外,除了數學優勢,其他的科目,他也難以跟上。

面對兒子反常的表現,陶哲軒父母立刻意識到自己急功近利的教育給孩子帶來了莫大的傷害。他們很快讓陶哲軒重新回歸幼稚園,決定尊重兒子成長的腳步,讓他按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即使著名的天才兒童研究教授米那卡.格羅斯教授證明,陶哲軒完全有能力在12歲前讀完大學,重新整理澳洲記錄,父母也絲毫未曾動搖。

在父母明智的決定下,陶哲軒按部就班讀完了小中學……

得益于這段完整的人生體驗,他在接下來的求學生涯中,斬獲驚人的成就。他發明了格林-陶定理,提出了“埃爾德什差異”。

《紐約時報》記者在采訪陶哲軒後評價——陶哲軒最令人羨慕的地方,不在于驚人的天賦和出色的成就,而在于坐擁這些天才和成就的同時,也能成長為一個享有健康生活的快樂的“普通人”。

成長的道路上,天才陶哲軒因為父母耐心的守候,才能按照自身的成長節奏,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就。

比起得到一個更“出色”的孩子,睿智的陶哲軒父母選擇先讓陶哲軒做一個更“快樂”的孩子。

天才确實不可多得,快樂的天才更是難能可貴。

2

父母支援,孩子更有成就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一個關于巴西貧民窟孩子迪科的故事。

盡管一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迪科還是抱有一個美好的夢想:有朝一日,能夠為巴西足球赢得一枚奧運金牌。

買不起昂貴的足球,迪科和夥伴們把襪子團起來當足球;沒錢買足球鞋,光腳就上場。

卑微的小人物,卻懷抱大大的夢想。

迪科被各方嘲諷,被譏笑為“光腳小分隊”。他十分灰心,甚至想要放棄。

然而,一直默默關注他的父母适時激勵兒子:“你必須接受真實的自己,不能為自己感到羞恥。”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當孩子因為遭受打擊,一度放棄自己夢想的時候,父母更是默默的陪伴在孩子身邊:“無論發生什麼,我和爸爸都永遠愛你。”

不善言辭的爸爸還把芒果當足球颠球、投球,做各種花式動作吸引兒子,小心翼翼守護兒子心中夢想的火苗。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提到:父母的愛就像在打造一個安全島。心中有了安全島,孩子才會信心十足地探索世界,和人交往。

正是因為有父愛兜底,迪科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球員。

在他職業生涯中,一共出場1366次、進球1283個。這些驚人的數字,均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

這部電影的原型就是球王貝利。

孩子之是以能夠成功,是因為無論遭受苦難和曆練,父母一直站在他身後,給予他有力的支援和鼓勵。

有愛兜底的孩子,最終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3

父母越耐心,孩子越優秀

網上曾有一個段子,深夜10點,一個女人咆哮“到底什麼關系!”----“互為相反數。”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陪讀的父母傷不起,我也深有同感。女兒的腦袋瓜不聰明,陪她寫作業也讓我氣得要吐血。

有時候一道簡單的數學題反複講幾遍,她還是不會,我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氣了,高聲訓斥她幾句。

她委屈地哭了,我很後悔,但下次還這樣。周而複始,惡性循環。

直到女兒病了,望着她消瘦的小臉,我很自責,她再笨,也是我的女兒,我不管她誰管她?我再吼她,她也不能提高1分。

相反,她越來越自卑,我越來越生氣。我們彼此折磨,痛苦萬分。

回想女兒小時候,我對她是那麼有耐心,可以看着她學走路,一次次摔倒,鼓勵她自己爬起來;可以牽着她一級一級地數台階;可以指着路上的車,一個一個地教她認車;可以蹲在地上陪她看螞蟻……

可從什麼時候起,我變得不再有耐心?

嫌棄她磨磨蹭蹭、笨手笨腳;天天逼她努力學習,讓她成為“别人家的孩子”,什麼時候起,我開始用大人的眼光來要求她,而忘了她隻是個孩子?

反思之後,我開始調整自己的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始學着耐心地接納孩子的不足。這個過程很痛苦,也很艱難。

我寫下“我若安好,便是晴天”貼在牆上,在陪寫作業要發火時,用牆上的字提醒自己,不生氣,忍忍忍。實在忍不住,就下樓散個步,等心情平複再回家。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不那麼焦慮了,孩子也不那麼糟糕了。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性格也越來越開朗自信。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隻不過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着别人的花怒放了,自己那棵還沒有動靜就着急。

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耐心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他長大,陪着他沐浴陽光雨露,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相信孩子,靜待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或者他就是一棵小草。

那又何妨,無論他是花兒、小草還是大樹,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父母要做的,就是有耐心,等待孩子成長。

4

沒耐心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有愛兜底的孩子,勇于實作理想,敢于追求自我。有愛加身,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更有底氣和自信。

無條件地愛孩子,全然為孩子助力,父母們需要怎麼做呢?

相信孩子

曾經有個小姑娘,她告訴媽媽有鬼。但是媽媽覺得孩子年紀小,胡思亂想,随便安慰了幾句就催促她趕緊睡覺。

但是這番話引起了爸爸的注意,在仔細詢問女兒後,他知道了鬼是黑色的,總能在放學的路上看到。

終于,在一路保護女兒第三天放學的路上,爸爸發現了一個帶着黑色帽子尾随女兒的中年男人。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父母全然地信任,重視孩子說的每一句話,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援。它向孩子傳達的是無條件被愛着的訊号,進而孩子遇到事情更願意與父母分享和求助。

正如《奇葩說》嘉賓高秋梓所說:不管開心不開心,我都會告訴我爸媽,因為不管發生什麼,他們都會接住我。

和孩子站在一起

無條件地愛孩子,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立場,了解孩子的難處,和孩子共情,能夠和孩子站在一起。

閨蜜全家一同回鄉下過年,女兒小可随身帶着一個好朋友送給她的洋娃娃。

誰知,姑姑家的妹妹也很喜歡小可的娃娃,臨走時一定要帶走。

無論爺爺奶奶哄小可說再給她買一個娃娃,還是爸爸說姐姐要讓着妹妹,小可緊緊抱着好朋友送的娃娃不撒手,妹妹打滾哭鬧。

小可爸爸很尴尬,奪過娃娃就要遞給妹妹。小可又急又氣,漲紅了臉求救地看着閨蜜。

閨蜜從小可爸爸手中攔下娃娃還給小可,對妹妹說:“這個娃娃對姐姐很重要。姐姐送你一個别的玩具吧。”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那天晚上睡覺前,小可破天荒地摟着閨蜜的脖子,親昵地對閨蜜說:“媽媽,我最喜歡你!”

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如果父母對子女愛得不夠,子女就會感到非常痛苦。

而選擇和孩子站在一起,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挖掘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孩子的行為隻是冰山一角,父母需要透過孩子的行為,挖掘冰山下孩子不被看見的需求、情感和想法,進而真正接納孩子。

電影裡的小哪吒,魔丸附體,劣迹斑斑,令人聞之喪膽。

然而,他偷溜出結界,将村民們整得人仰馬翻,不過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接近他,他内心寂寞。

幸而父母能看到他内心的需求,不因他表面的所作所為而盲目責備,堅持用愛感化了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哪吒,最終沒有讓他成為“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的小妖怪。

充滿愛的教育才能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隻能導緻不幸。

《弗洛伊德的使命》裡,有這樣一段話:一個無可置疑地深受父母寵愛的人,會終生保持勝利者的感覺,而這種成功的信念,會導緻他這一生,都能不斷地獲得成功。

父母毫無保留的愛,是孩子日後行走世間的柔軟,更是他們披荊斬棘的堅強。

有父母的愛兜底,孩子進可攻,退可守,面對人生,将無所畏懼。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沒有耐心的父母,不是孩子太難管,而是心太急了。

生活的壓力、消極情緒無法釋放、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心生焦慮之後,隻看得到問題的表面,看不見孩子的内心真實的需求,才會在孩子犯錯時,粗暴地教育他們。

不僅傷害了親子之間的感情,也錯過了幫助孩子成長的時機。

你的沒耐心,正在毀掉孩子的獨立性

前幾天,女兒嚷嚷要去玩海洋球,拗不過她隻好同意了。

看着她玩得開心,我也在入口的休息處坐了下來,這時旁邊的一對母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大概是大約3、4歲的小男孩玩得滿頭大汗,想要出來換上幹淨的衣服。

但也許是衣服上的扣子比較多,小男孩的動作有點慢。

一旁的媽媽先急躁了起來,粗魯地将孩子拉到身前,幾下就幫孩子換好衣服。

“穿個衣服都不會,慢吞吞地,真不讓人省心。”

聽了媽媽的斥責,小男孩默默低着頭,好像在反思。

可是,小男孩真的做錯了嗎?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生活中我們見到太多這樣的場景:

媽媽一邊抱怨孩子不能獨立吃飯,一邊給孩子喂飯,最後解釋說是擔心孩子自己吃不飽,也怕孩子弄髒衣服;

一邊教訓孩子這麼大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一邊着急給孩子套上衣服……

卻不知道在我們的不耐煩和抱怨中,毀掉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到最後還反過來還責怪孩子,總是學不會長大。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是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成長。

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和鼓勵,而不是着急的催促。

父母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才能積澱屬于自己的能量。

不要做着急的父母,更不要代替孩子成長。

你的沒耐心,正在毀掉孩子的誠實觀

說謊,一直是家庭教育中的大忌。

很多父母發現孩子說謊就開始緊張,擔心要是沒有好好教育,養成壞習慣怎麼辦。

于是不問緣由的開始打罵孩子,以為這樣就可以“改正”孩子的壞習慣。

可卻沒問過,孩子為什麼說謊。

哲學家羅素說過:“孩子不誠實幾乎總是恐懼的結果。”

因為無數次的經驗告訴孩子,他們一旦做錯事,随之而來肯定是父母的一頓責罵懲罰。

既然做錯了事要挨打,不如說謊,因為說謊不一定會被發現。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是如何學會撒謊的?

網友吳二的回答獲得了高贊。

反正都是要挨打,不如賭一把。

這是多麼悲哀的回答,卻又是多少孩子無奈之下的一種選擇。

為了達到讓父母滿意,逃避懲罰的目的開始說謊。

可能他們的内心也經曆了極度的掙紮和害怕,隻是最終對于父母處罰的恐懼心理還是占據了上風。

是以,父母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就必須耐心接納孩子成長路上的每一個缺點。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不要着急的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标簽,而是應了解孩子說謊背後的原因和動機。

在孩子感受到被了解和接納後,再告訴孩子做錯事就應該勇于承認,而承認的後果并沒有想象中可怕,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孩子隻有真正認識到錯誤和後果,才能在下次犯錯的時候不逃避。

父母傾聽孩子,尊重孩子,才能給孩子帶來最正确的示範,也才能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你的沒耐心,正在毀掉孩子的自信心

對于父母來說,培養孩子的自信可能需要一輩子,但是毀掉他們自信卻很簡單。

最常見的情景就是當孩子做作業時,父母在一旁着急又焦慮。

這道題不是才剛教過你了嗎,怎麼又做錯了!

你怎麼這麼笨,怎麼教都教不會!

可父母越是着急,孩子越是出錯;父母越是責罵,孩子越是沮喪。

在父母一次次沒耐心的催促下,孩子最終也許會自我放棄,“也許我就是很笨吧”。

父母的心情可以了解,但是要我們有智慧去看見:此時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我們的鼓勵。

新加坡有個火爆世界的短片《孩子的努力比成績更重要》。

飯桌上,媽媽詢問哥哥和弟弟的考試成績。

其中哥哥回答了自己優秀的成績,而弟弟則隻是低着頭不敢說話。

當媽媽看到孩子不堪的成績單,正準備爆發時,她突然想起某天,孩子在深夜努力做作業的情景。

幾分鐘後,媽媽的表情慢慢變了,稱贊他們都很棒,因為“隻要努力了就沒有什麼遺憾的。”

親子教育:孩子80%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耐心造成的!

媽媽出乎意外的微笑,讓弟弟釋放了自己内心一直壓抑的情緒,露出燦爛的笑容,重拾自信。

沒耐心的父母隻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而不是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孩子的自信心又如何形成?

而做一位有耐心的父母,意味着願意等等孩子,多給孩子一點時間。

當孩子犯錯後,花點時間去了解他的内心,跟他共情,而不是劈頭蓋臉地罵他不懂事;

當孩子嘗試獨立吃飯、穿衣、做家務,也要給他時間慢慢嘗試,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替他做;

當孩子學習出現諸多困難,陪着他發現問題所在,調整學習方法,而不是打擊他、放棄他......

孩子的成長,真的一點都急不來。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