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脈脈抛棄匿名

最近一年,從阿裡女員工事件到網際網路大廠裁員,從員工長期996加班到離職前強迫簽署競業協定,職場圈可謂風波不斷。這一系列風波,均來自于職場人在脈脈上的爆料。雖然這些爆料最終引發了全社會對于各種職場不公平現象的聲讨,卻也給很多不熟悉脈脈的人留下了一個刻闆的印象:脈脈就是個用來爆料的匿名社群。

如果你也這麼認為的話,那可就被一葉障目了。實際上,在每天使用脈脈的衆多使用者看來,脈脈有着多重的角色。

脈脈抛棄匿名

真實職場人的真實内容

為什麼說脈脈不是像Secret那樣的匿名社群?因為脈脈使用者在實名認證的時候,都需要在背景提供身份證号;為了保證使用者在自己首頁中表述的關于公司資訊、行業資訊的真實性,往往還需要提供公司郵箱做進一步的認證,才能在同僚圈裡發言。

這些使用者認證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使用者發言的真實和可靠。例如,當一位已經被認證為“位元組跳動員工”的使用者,在“職言”中分享公司資訊、部門情況、行業見解的時候,他所說的話一定有很多關注網際網路或位元組的人關注,而且有了身份背書的加持,這些的資訊的真實性和參考性才有了依傍。

那麼,脈脈為什麼不像美國的職場社交平台LinkedIn那樣,無論是背景還是前台均全部實名呢?老冀認為,這與中國影響至深的儒家文化有很大的關系。要知道,儒家文化強調長幼有序、尊卑有序,這就導緻公司高管更傾向于在更加私密的場景下,與下屬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而不是像西方公司那樣,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拿到台面上攤開來說。以老冀曾經訪談過的聯想集團為例,當年聯想收購IBM之後,中國高管與美國高管開會的時候,就遭遇了很多這樣的不适。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東亞的大部分公司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如果在某個職場社交平台上,實名的下屬直接與實名的上司進行對話,哪怕對話的内容是建設性的,雙方也勢必會略顯尴尬。也正因為如此,采用全部實名的LinkedIn,不僅僅在中國發展得很一般,在日本、南韓等其他東亞國家同樣也是如此。

在中國,怎麼才能既讓職場人知無不言,又在最大程度上對自己的發言負責?為此,脈脈可謂絞盡腦汁。2021年,脈脈對使用者ID做了一次大的變革,從過去的“花名+實名認證”改為了“唯一昵稱+實名認證”。

脈脈抛棄匿名
脈脈抛棄匿名

脈脈獨特的“唯一昵稱+實名認證”ID模式

過去那種“花名”的模式,使得脈脈平台上的ID無法與現實世界中的個人一一對應,這會導緻部分使用者的發言過于随意,會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對真實性和建設性的考慮。改成“唯一昵稱”,正是為了鼓勵使用者更負責任的發言,鼓勵使用者珍惜ID代表的名譽。與此同時,“唯一昵稱”也打消了使用者發言的顧慮,至少不用那麼考慮真實職場中上司、同僚、對手的想法,真正能夠做到知無不言,進而搭建一個員工與公司平等對話的平台。

從脈脈自身的資料來看,2021下半年使用者ID切換完成之後,過去很多隻潛水不發言的新使用者,比原來活躍了很多;而那些老使用者經過了很短的一段适應期之後,活躍度就恢複到了切換之前的程度。

老冀發現在中國,脈脈現在的使用者ID規則,與微網誌、知乎等主流網際網路社群保持了一緻,而那些一直堅持“多個昵稱”的網際網路社群大部分都邊緣化了。其實,“唯一昵稱+實名認證”這種複合式的ID管理模式,是為了适應社群+職場的特殊場景而發展出來的:唯一昵稱保證了使用者發言的自由,讓使用者發言的内容更真實、更有建設性;實名認證則保證了使用者對自己發言更具責任感。一般來講,願意用實名發言的人很注重在社群的個人品牌形象,甚至經營自己的人設。由此可見,脈脈這種獨特的使用者ID規則,更合乎中國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也更适合建構中國特色的職場人社群。

知無不言的成長平台

當然,由于客觀上職場人和所在公司處于不對等的地位,很多職場人仍然擔心自己在脈脈上發言之後,會遭到所在公司的追蹤。其實,隻要做負責任的發言,就不用有此擔心,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為所有使用者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脈脈作為平台方也預先考慮到了獨立性的問題。老冀注意到,脈脈首先從公司治理結構上保證了對使用者資訊的保護。我們知道,很多網際網路大廠都有不少員工是脈脈的使用者,也有過通過投資方式影響被投資公司方向的各種先例。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這種不夠中立的局面,已經融資到D輪的脈脈,其投資人當中竟然看不到一家網際網路大廠的蹤影,而全部都是DST、IDG資本、晨興資本和DCM這些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由此,脈脈保證了自己不用為了資本的需要去站隊或者暴露使用者的個人資訊。

此外,脈脈還采取了技術措施與資料安全措施保障使用者的資訊安全。脈脈采取了符合業界标準、合理可行的各種安全防護措施(如SSL/TLS加密傳輸、加密存儲、匿名化處理等手段)保護使用者的資訊,防止個人資訊遭到未經授權通路、公開披露、使用、修改、損壞或丢失。

如今,脈脈還從組織建設、制度設計、人員管理、産品技術等方面,多元度保障整個系統的安全性,其重要資訊系統已經通過了ISO27001認證。

有了法律上的充分保護,有了脈脈系統性的保護措施,才能真正激勵使用者做到知無不言。而使用者的知無不言,搭建了良好的職場交流氛圍,也讓脈脈成為了職場人學習和成長的助力平台。

脈脈資深使用者王昌貴,此前是一名塔克拉瑪幹油田的技術員,通過脈脈網友的牽線來到了北京,成長為網際網路大廠的BD經理。近期,他又創業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他說:“在脈脈拓展人脈加好友,認識同行大牛,你會不止一次遇到雪中送炭的脈友,感激曾經幫助過我的所有脈友們。”而一位前線上教育行業的脈脈使用者,正在用在教培行業總結的增長方法論來做線上小面生意,他的自我介紹是:Hello,我是立志把螺蛳粉拖下神壇的小面操盤手、前教培打勞工。

由此可見,脈脈不僅是一個能讓員工與公司平等對話的平台,他的野心更大:他想參與到使用者職業生涯的全過程,與使用者一起同行,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