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廠”出海新戰事:換帥、收縮、改打法

“中廠”出海新戰事:換帥、收縮、改打法

文|翟元元

封面來源|圖蟲創意

國内市場進入存量競争的當下,企業為了尋找增量市場而将目光轉向海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生存本能。

不同于阿裡、騰訊、小米等早期網際網路公司的電商、遊戲、手機硬體大航海時代,現在企業出海已經從老牌頭部大廠,轉移至新秀們的較量。門檻降低,内卷加劇,越來越多的新消費品牌布局海外市場。日前,繼蜜雪冰城、喜茶、奈雪的茶進軍東南亞後,新茶飲品牌瑞幸也将門店開到了新加坡。

出海較早的蜜雪冰城甚至在1000多家海外門店基礎上,将觸角從東南亞延伸到大洋洲的澳洲;潮玩品牌泡泡瑪特在法國首家線下門店開業,國貨美妝花西子海外快閃店開在了日本東京。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有近50萬家已嘗試或正在計劃出海企業,還有超四千萬中小企業處于觀望狀态。可以說,每一個企業都有一個出海夢。

企業對海外淘金寄予厚望。騰訊此前将遊戲業務目标設定在“要做到國内、海外市場各占遊戲收入的一半”,泡泡瑪特董事長兼CEO王甯此前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未來出海業務占比要達到50%,不過,騰訊海外遊戲目前收入跟國内市場相差近800億,泡泡瑪特海外營收占比僅為3%。

海外市場并非是想象中流着蜜與奶的理想國,它還布滿了荊棘。企業在征戰海外市場時,都遭遇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相比新消費品牌的出海熱情,第一批燒錢出海的商業新秀已經收縮戰線、關停業務,懷揣出海夢的企業難免要面對“夢醒時分”。

“中廠”出海新戰事:換帥、收縮、改打法

快手關停非核心區域,出海投入銳減

從海外擴張到收縮聚焦核心區域,快手用了差不多6年時間探索試水。

快手3月29日釋出的2022年Q4以及全年财報顯示,2022年國内業務實作扭虧為盈、海外營收連續增長。其中第四季度海外業務收入為2.84億元,較Q3的1.89億元增長50%,連續3個季度處于正向增長。全年收入6.25億元,同比增長732.1%,增速遠超國内業務。

不過,硬币的另一面,快手海外業務單季度虧損仍高達15億元,全年海外營運虧損66.38億元。而且,海外業務在集團營收總占比僅為1%。對比來看,快手2022年國内營運利潤為1.92億元。

快手海外業務已經過了“All in”的階段,收縮海外戰線将會是快手未來幾年的常态化動作。2022年8月,快手進行了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曾被認為是快手“三号人物”的馬宏彬調任國際化業務負責人,馬宏彬在内部明确提到要“打好基本功,花好每一分錢”。

快手CEO程一笑對國際化業務提出的目标是,确定分階段、分區域、差異化的打法,找到海外業務實作長期穩定發展的空間。快手海外市場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巴西和印尼,快手在這兩個國家的DAU規模最大;第二層級是DAU使用者增長比較快的區域,快手通過海外獨家授權的代理商來獲得商業化收入;第三層級區域,快手隻和第三方公司進行流量層面合作。

除了巴西、印尼兩個核心市場,快手離職員工陳晨告訴Tech星球,包括西語、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在内的國家,或将逐漸被邊緣化。陳晨稱,從2022年,海外員勞工數規模便不斷減少,優化了很多外包員工,從安全稽核、生态稽核,到推薦機制,整個流程砍掉很多。營運的熱門活動、标簽等沒有了活動需求。2023年2月,快手在孟加拉等國家的産品已經逐漸停止營運。

其他非核心區域市場預算也是一砍再砍。快手一位員工告訴Tech星球,之前快手在西語一天投給創作者的補貼在100萬美元,現在每天投入隻有20-30萬美元,斷崖式下跌。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快手在海外的營運成本高達120.7億元,而2022年全年為72.6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0%。

處于快手海外市場第一層級的巴西和印尼,業務成本效益似乎也并沒有那麼高。據快手員工透露,快手海外業務人數接近1000人左右,海外版在巴西、印尼兩個國家DAU分别為2000多萬、1800多萬。兩個國家人口基數本來就沒有那麼大,分别為2.1億、2.8億左右,文化比較分散,創作能力也沒辦法跟國内相提并論。

其他國家更是投入高,增長慢。陳晨告訴Tech星球,巴基斯坦DAU差不多一年時間都維持在700萬左右,幾乎停滞不前,未來不排除也有可能會慢慢關停。

快手海外跟國内業務可以了解為兩個體系,快手員工稱,海外團隊獨立營運,基本上所有産品都又單獨做了一套。像磁力聚星,海外團隊從零開始又做了一個。除了技術層面可能會共用,做業務一般不太會複用國内的東西。

“中廠”出海新戰事:換帥、收縮、改打法

B站出海收縮人員規模,關停4個國家業務

不同于快手,B站财報幾乎沒有出海業務的身影。

B站2020年底出海,首戰進軍東南亞市場,率先推出海外官網Bilibili,之後不到半年,又在海外上線漫畫産品Bilibili Comics。遊戲方面,B站的多款遊戲反向輸出日韓市場。至此,B站在主站産品、動漫、遊戲方面均實作出海布局。

B站海外業務屬于星辰項目部,海外業務主要是做東南亞版本Bilibili。B站離職員工李文告訴Tech星球,整個項目部裁員之前将近400人。

B站在動漫、遊戲方面具備一定優勢。2020年6月,B站CEO陳睿曾表示,B站建站至今已經在海外買下了正規版權的動畫作品超過1680部。“2021-2022國創動畫作品釋出會”上,B站釋出了包括《三體》《天官賜福2》等多部熱門動畫在内的49部動畫。此外,B站還并購了“有妖氣”等動漫工作室,作品儲備量豐富。

B站遊戲雖然在國内被吐槽為“手遊墳場”,但2018年上市前,遊戲業務一直是B站主要收入來源,因遊戲收入占比一度高達80%,被外界戲稱為“披着彈幕外衣的遊戲公司”。

B站也曾在海外市場斬獲不錯的戰績。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2月,App Annie資料顯示,B站泰國版一度登上App Annie出海應用收入飛躍榜前20,排名第 6。此外,其在海外也曾問鼎過南韓遊戲應用市場。

陳睿去年11月參加2022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烏鎮峰會時透露,B站已有24部國創作品在海外上線,15部紀錄片登陸海外市場,累計獲得107個國内外獎項。APP Annie 資料顯示,B站漫畫海外版(Bilibili Comics)上線不到一年,月活使用者規模已超300萬,在中日韓以外的英語市場中位列第三,日活峰值達到82.4萬。

公開報道中,2022年B站仍在東南亞國家開啟招聘,然而同樣在2022年,降本增效成為各網際網路大廠共識,大廠紛紛優化組織人員規模,B站也開啟了裁員,包括主站營運中心、遊戲、直播、星辰等部門均有涉及。李文告訴Tech星球,海外業務所在的星辰項目部裁員潮時裁了100多人,部門原負責人王軒也在去年底離職,B站直播中心原總經理王智開轉崗擔任星辰項目部總負責人。

李文稱,B站海外出海戰略最為鼎盛時期,覆寫了6個國家,業務做得最好的區域是印尼。王智開上任後,海外業務開始裁員,部分區域全體裁掉,像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這些國家的服務關停。

國内業務可以作為海外業務拓展的風向标,一家公司如果主戰場業績承壓,創新以及需要燒錢試錯的業務優先級便會被調低。B站最新财報資料顯示,2022年Q4淨虧損雖同比收窄至15.0億元,但全年淨虧損仍高達75億元。在“實作盈虧平衡”大目标下,B站在出海業務的投入接下來或許不會太大。

“中廠”出海新戰事:換帥、收縮、改打法

元氣森林海外業務換帥,打法調整

在出海方面,除了快手、B站,元氣森林也頗具代表性。

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2021年接受晚點采訪時,頗為驕傲地表示,2008年他們是第一個做遊戲出海的公司,比其他成功出海的遊戲公司早了7年時間,成功向外界證明了中國人在遊戲賽道能夠做成功的可能性。但在消費品上,這一次唐彬森沒能複刻當時的遊戲神話。

元氣森林出海之路并不順利。

去年3月,元氣森林全球海外市場負責人柳甄離職。柳甄2020年從位元組跳動離職後正式加入元氣森林,她的加入代表着唐彬森對出海業務的看重與決心。

然而任職不到一年半的時間,柳甄便從元氣森林離開了。一位投資人在社交媒體上表示,2021年初,元氣森林将5億美元融資用于開拓海外市場,從成績來看,元氣森林的海外戰績表現不盡人意,2021年海外銷售僅在2億元左右,而更多資金還是花在海外市場占領管道拓展。

對比來看,2021年元氣森林銷售回款為73億元,海外營收2億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一位元氣森林離職員工木子告訴Tech星球,柳甄離職後,唐彬森創業夥伴朱必燈接任了元氣森林出海業務負責人。

高管變動,底下業務員工也跟着進行了一輪調整。元氣森林出海業務員勞工數曾在100人左右,到2022年流失了不少。木子稱,因為組織架構調整比較頻繁,很多人内部轉崗做其他産品,流動比較大。

朱必燈幾乎推翻了柳甄的出海政策,木子稱,柳甄的打法是追求覆寫,進入更多主流國家市場。朱必燈則主張聚焦某幾個核心國家市場,東南亞、美國,進入更多線下管道,先從海外華人出發,進而影響到更多當地本土消費者。

資料顯示,2022年,元氣森林産品先後遠銷美國、澳洲、英國、法國、新加坡等超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流消費管道。但頻繁變動導緻元氣森林出海業務缺少一個長期規劃,銷售額也很難保證穩定增長。

元氣森林高速增長神話逐漸走下神壇,自2016年成立,元氣森林用了很短的時間便确立了自己在國内氣泡水的龍頭地位。銷售額增速一路高歌猛進,資料顯示,2018-2020年,元氣森林銷售額增長率分别達到300%、200%、309%。

但2022年,元氣森林增速放緩。2021年,元氣森林員勞工數一度高達12000人,然而一年多的時間,員勞工數減少了一半,木子稱,現在元氣森林員工隻有6000人左右。出海業務不可避免跟着公司大盤一起接受考驗。

無論是快手、B站,還是元氣森林,出海之初,企業都充滿了雄心壯志,希望上演一場史詩級遠航,但海外市場無疑也面臨挑戰,遠航未必一帆風順。

“中廠”出海新戰事:換帥、收縮、改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