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放下手機,專心陪娃,是我們這一屆家長的基本修養

年糕媽媽在《你的親子關系價值千萬》分享了她出差途中的一件事。

一位小女孩跑過去找媽媽:“媽媽,你看我畫得好不好?”

媽媽瞟了一眼,随口誇了一句:“挺好的。”

小女孩又拿去給爸爸看,結果爸爸一邊擋開孩子遞過來的畫,一邊頭也不擡地念叨:“哎呀,看到了看到了,自己上一邊乖乖玩去……”

放下手機,專心陪娃,是我們這一屆家長的基本修養

年糕媽媽說,孩子真正屬于我們的時間隻有短短幾年,當整天喊着“養育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目送”的時候,為什麼很多父母卻不肯抽出一點點時間,認認真真地參與孩子的成長?

和孩子待在一起卻時刻離不開手機,這樣的陪伴真的用心了嗎?手機真的比孩子的成長過程還精彩、還重要嗎?

當家長玩手機去了,孩子就會用哭鬧的方式把他們的注意力拽回來。

如果孩子經過多次嘗試,爸爸媽媽還沒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就會放棄努力。

因為孩子在潛意識裡已經認定,自己在爸爸媽媽心裡還沒有手機重要。

是以,放下手機,專心陪娃,是我們這一屆家長最基本的自我修養。

你不知道,當你刷着手機的那幾秒,正破壞着孩子未來的關鍵能力。

說嚴重一點,陪孩子時刷手機的那幾秒,除了破壞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聯結,同時也破壞了陪伴孩子最關鍵、最有用、最核心的東西——聯合注意。

聯合注意,就是你和孩子能共同注意一項事物的能力。

在孩子的早期發展,這種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它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關鍵因素,能廣泛影響孩子的适應性和專注性等重要能力。

從小我們就有深刻的印象:碾壓我們的學霸,上課總是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在羨慕“别人家的孩子用心”的時候,我們總是覺得他們更自律。

但實際上,真正在其中起作用的,并不是意志力,而是他們的聯合注意能力。他們可以輕松地跟随老師,調整自己的注意力。

孩子調整注意力的這種能力,就取決于小時候有沒有跟父母形成良好的聯合注意。

是以,如果父母對孩子能從小進行聯合注意的培養,幾乎就等于讓他的智商開了挂。直接決定聯合注意效果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方式。

放下手機,專心陪娃,是我們這一屆家長的基本修養

年糕媽媽看過這樣一個研究:11~14個月大的嬰兒,如果父母能用聯合注意的方式跟孩子進行情感互動,他們會比沒有接觸過這種交流方式的孩子,認識多一半的單詞。

到了2~3歲半,聯合注意良好的孩子,持續注意能力會得到很快提升;

到4歲時,孩子語言、探索、問題解決、互動和協作等各方面的技能,都會因為父母跟他之間良好的聯合注意而有飛速的提高。

在聯合注意的過程中,姿勢和注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兩個因素,決定了父母和孩子能不能對同一件事保持同樣的關注,包括從嬰兒期的追視訓練到幼兒期的手勢指認,父母和孩子之間面對面的眼神、表情等非語言資訊的交流,順暢的你問我答,到最後和他一起探索新奇事物、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

父母關注孩子、陪伴孩子、鼓勵孩子的過程,都在給他注入情感力量,讓他形成無限循環的良性感覺。

這讓年糕媽媽不得不感歎:當我們可以正視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要求自己陪伴孩子的時候不玩手機,就可能抓住激發孩子重要能力的機會。

很多家長都會為手機影響孩子的視力、孩子沉迷遊戲而擔心,卻沒有檢討自己,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有沒有投入全部的情感和關注,作為父母,有沒有給孩子做好榜樣。

不要再把心不在焉地“陪着”當作陪伴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都是在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每個孩子都渴望獲得父母的關注,爸爸媽媽關切的目光,才是孩子願意變得更好、更努力的助推器。

哪怕你隻能心無旁骛地專注五分鐘,全心地跟孩子互動,也好過你在他身邊時不時刷兩下手機,人在心不在地坐上兩小時。

就算沒有某種目标和能力,認認真真陪孩子長大這件事,本身不就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議、最激動人心的事情嗎?

孩子睡覺前聽的每個故事,都應該是爸爸媽媽給他講述的;讓孩子快樂的每個遊戲,都應該是爸爸媽媽陪他一起做的;給孩子的每個肯定和贊美,都應該飽含肯定的情感溫度。

放下手機好好陪陪孩子吧,他隻能長大一次。

希望家長都能做到:放下工作我要好好陪你,做起工作我也有滿滿的信心!

最後,相對于陪伴孩子時間的長短,更重要的是家長陪伴孩子的品質。隻有投入用心地陪伴孩子的父母,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内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