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孩子赢在起點,這樣他們的未來,就能有更多種可能。如何才能赢在起點呢?大多數父母看來,隻要比其他孩子懂事、聰明,或者擁有一些特立獨行的技能,都是具備潛力的。兩歲能背誦多首唐詩,三歲能認識多個漢字,這些都是父母炫耀的前提。

不知何時起,超前學習正在改變着父母的思想,摧毀着孩子的健康。原則上來說,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他現階段不同的表現,早早就識字學習的不一定是天才,還有可能是父母強勢逼迫的原因。
甚至“超前學習”已經成為父母攀比的理由,殊不知很多東西不能早早去學習和接觸,不然最後吃虧和受傷的,肯定是孩子。希望父母都明白,不經意間的某些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最緻命。
這些“超前行為”别在偷着樂,趕緊改正吧
1、早早走路
從十個月開始,父母就有意培養孩子學走路,準備了各種學步工具,有學步帶、學步車等等。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能走好人生第一步,原則上說培養走路沒有錯,因為這是人生旅途的必經步驟。
但,很多父母讓孩子早早走路,居然是因為覺得走路早更聰明。事實上,每個孩子的身體發育,以及他們想要學習走路的欲望不同,家長不能硬逼。
2、早早學習
天才真的很少,那些早早就識字、寫字和學習的孩子,他們真的活得很累。雖然表面受到了他人豔羨的眼光和誇贊,但背地裡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這一切,居然都建立在父母的逼迫之上,并非孩子自願。
早早展開系統地學習,等到真的進入學生時期,孩子要麼會驕傲自滿,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壓根不會集中精力在學習;要麼早早就出現厭學心理,覺得上學太辛苦。
3、早早學樂器
想讓孩子擁有一門特長,這樣的像法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以他們的興趣為主。有多少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建立在孩子身上,甚至讓他們去實作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身邊就有朋友讓孩子學習葫蘆絲,而初衷是因為自己喜歡……
過早學樂器真的不好,要知道孩子的身體正處于生長階段,若此時就學習樂器,很可能影響他們手部的骨骼及關節發育。最可怕的是,樂器要學習樂理知識,以及五線譜,幾歲的孩子如何看得懂呢?
遵循孩子的生長軌迹,别讓“超前學習”毀了他們的興趣和健康。凡事不能強求,相信隻要孩子真的喜歡,很多事情都能輕松搞定。現階段,培養他們的興趣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