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多重要?

國學經典《增廣賢文》中講:“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就是說:突然暴富的人,會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手上的錢财;突然陷入貧困的人,也很難改掉曾經的優良家風。

什麼是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家庭成員形成的價值觀。

可以說,繼承了優良家風的人,哪怕是一時跌入人生低谷,也更容易翻身。而一個家庭的家風,則往往是由父母營造出來的。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優良家風下的蘇轼

衆所周知,北宋大文學家蘇轼,雖有“全能”之才,但一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在如此坎坷的人生中,蘇轼依然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就與家風有關。

在蘇轼小時候,父親蘇洵外出遊學,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母親程氏身上。

有一次,蘇轼見母親在讀《後漢書》。小蘇轼在旁邊問程氏:“母親,我若成為範滂那樣不畏奸佞、反貪治腐的人,您會同意嗎?”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程氏憐惜地摸摸小蘇轼的頭,說:“你要做範滂,那我就要做範滂的母親呀。”

正是這樣的家風,才養成了蘇轼曠達、樂觀、好學的性格。由此可見,一個優良的家風有多重要。

對于當代的父母來說,雖然不一定能手把手地教子女讀書。但為了培養優良的家風,至少要教會孩子以下三件事情。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一、怎麼去學習

在很多父母眼裡,學習就等同于讀書。于是,大多數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就基本不管不顧,坐等考試分數了。

實際上,學習是一種能力。比如說:同樣的班級、同樣的老師,為什麼學生的成績有好有差?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有高低之分。這種學習的能力,更多的是需要父母教給孩子的。

天下沒有人能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适合哪種學習方式,隻有父母是最清楚的——而這,也是為人父母應該花心思的地方。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二、如何才能獨立

獨立,不僅僅是指能夠獨立生活,更重要的是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如同蘇轼一樣,雖然知道範滂曾經獲罪下獄,甚至隻活了33歲。但蘇轼明白,範滂是因為清廉正直而遭人誣陷。

也正是因為蘇轼的獨立思考,才能塑造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價值觀。

對于現代社會的父母來說——教會兒女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僅能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而且能吃苦、能經受住生活的挫折。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三、成為有教養的人

《三字經》裡面說:“養不教,父之過。”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可以沒有萬貫家财、可以沒有很高的社會地位,但不能沒有教養。但教養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父母去培養的。

有些孩子長大以後對長輩呼來喝去,甚至對長輩拳打腳踢,都是因為教養的缺乏。

一個有教養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好好說話、做人做事也會守規矩——這樣的孩子,即使将來不會大富大貴,但身邊總會圍繞着一大批幫助他的人,生活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教會孩子做這3件事,才能培養優良的家風,做父母的應該牢記

結束語

《增廣賢文》說:“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這話雖然有些不好聽,但話糙理不糙。

從做人的角度來說,家庭教育甚至比學知識、學本事還要重要。營造一個優良的家風,孩子才會比父母更優秀,孩子的子女才會在此基礎上,再上一個台階。

如此一來,整個家庭乃至整個家族,才會真正地做到“一代更比一代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