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煙台高新區的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在二樓的雪蠟車研發實驗室裡記者看到,地面上仍标注着1:1的雪蠟車平面布局圖,牆上則貼滿了各種效果圖。在首台國産雪蠟車的研發過程中,作為設計組長機關的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主要負責車廂空間的總體布局、設計和內建以及雪蠟台、雪闆儲存櫃等關鍵部件的研制,是名副其實的“智慧擔當”。

“雪蠟車,顧名思義,是供打蠟師在賽前為雪闆打蠟的裝備。打蠟後的雪闆就像一輛‘保養過的汽車’,不僅能幫助運動員節省體力,而且更易操控。”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設計總監任鎖向記者介紹,目前國際上雪蠟車數量極少,2020年11月,為了填補大陸雪蠟車裝備的空白,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委托下,山東省組建了一個綜合多家企業的研發團隊,開始了首台國産雪蠟車的研發。
沒有參照,不能出國學習,時間緊任務重,設計工作猶如艱難拼圖。“大家都是第一次摸索建造雪蠟車,雪蠟車是個什麼樣,起初誰也沒有具體概念,第一個難點便是車體的空間布局。項目組人員反複探讨改進,僅方案評審與技術設計的論證與調整就用時3個多月。”任鎖介紹,雪蠟車看似一台普通的貨車,但它是一個由主車和備用牽引車頭以及輔助車組成的“智慧系統”。35平方米的廂體,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可以伸展成為一個92.5平方米的空間,宛若一個移動的雪上後勤基地。這其中,6個長2.9米的雪蠟台是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據任鎖回憶,設計過程中,研究院團隊多次把國家隊打蠟師請到煙台來,充分參考他們的實際需求和建議,對雪蠟台的各個細節進行反複修改,前後打了6次樣,才确定了最終版本。
“這是目前世界上操控空間尺寸最大的雪蠟台,功能最完備,得到了國家隊打蠟師的高度肯定。”任鎖自豪地說,雪蠟台包含了很多技術創新點,比如燈光采用的是磁吸移動補光照明,可以友善打蠟師在不同角度的燈光下對打蠟效果進行檢查,同時結合流體力學設計,把風道系統的噪音控制在60分貝以内。
“由于打蠟時會有一定煙塵,雪蠟台還配備了下排風淨化消毒系統,可實時淨化空氣。相比國外的上排風方案,下排風系統優化了風機的結構、縮短了風道距離,能夠使其吸力更強、排風效率更高,快速吸走打蠟過程中産生的有害物質。”任鎖介紹。
“車體的外衣塗裝方案,前前後後改了40多稿,核心部件雪蠟台更是經曆了多次打樣試制和更新改造。”任鎖告訴記者,研究院團隊設計師和國家隊打蠟師及其他兄弟機關多次會商,在煙台、濟南、北京三地來回奔忙,幾個月下來足足跑了30多趟。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項目組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僅用時11個月就完成了首台國産雪蠟車的設計、研發和制造。
如今,雪蠟車已經抵達北京,為國家越野滑雪隊沖擊冬奧作最後的備戰保障,山東省工業設計研究院項目保障團隊也已抵達張家口崇禮賽區,将在冬奧會期間,時刻保障雪蠟車的正常運作,確定比賽順利進行。(來源:大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