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對于幸福的定義,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可能是物質生活的滿足,也可能是精神狀态的充實。如果真要比較起來,孩子比成人更加容易獲得幸福。孩子不會去計較得失,可能一餐飯就能看得出。

孩子的“幸福指數”,在餐桌前展露無遺

生活中的細節展現,可以使人看得出家庭是否幸福。看似簡單的吃飯,其實從一些“小舉動”能夠判斷孩子的幸福程度。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昨天是小年,我們家裡的幾個姐妹都聚到一起,來了一場家庭聚餐。

兩個姐姐裡的孩子都是差不多大,飯桌上大姐一直在給孩子夾菜喂飯,而且時不時地要照顧我們,一會拿水一會端菜的,幾乎自己都沒有吃上幾口飯。而我看了看一旁的大姐夫,完全在自顧自地吃喝,一點都沒有顧忌到大姐。

而二姐也是在忙裡忙外,不過和大姐不同的是,二姐的碗裡有二姐夫給剝好的蝦,剃好魚刺的魚肉,而二姐的孩子也是被爸爸抱着,一口一口地喂着飯。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同樣的家庭,卻是不一樣的場景,而不同的家庭氛圍,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就像兩個姐姐家的孩子,一個開朗活潑,另一個則是性格唯唯諾諾。

飯桌上的家庭相處模式,第三種對孩子影響最大

1)互相照顧,氛圍和諧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家中要妻子忙碌家務,而丈夫則隻管掙錢養家。但家中隻有辛勞的母親是遠遠不夠的,父親對于孩子的影響力重大。

丈夫懂得呵護妻子,常常去幫忙家務,自然孩子也能感受到父親的愛,進而為其增加不少的安全感。媽媽不是“超人”,如果爸爸幫忙承擔責任,那麼孩子會耳濡目染,懂得了解、感恩。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2)自私無度,不顧家人

丈夫不懂得去了解妻子的難處,一直認為照顧孩子是妻子的事情,雖然孩子不會受到委屈,被媽媽照顧得很好,但是爸爸的表現也會影響到孩子的言行,學習爸爸的無擔當,不願為家庭付出。

3)争論不休,難以平息

夫妻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有些人總是喜歡挑對方的毛病。即便是簡單地吃飯,父母也會因小事争吵不止,如此孩子的内心也會變得焦慮。孩子本身比較敏感,對于父母吵架的事情會十分在意,容易缺失安全感。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想要培養孩子的幸福感,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一個家庭是否幸福,很多時候會完全展現在一些細節方面,即使是吃飯這件小事,也要去重視。

首先,吃飯的時候要全家人都參與其中,待人都到齊之後再開始;其次,吃飯的時候,父母不吵架、不批評孩子;然後,在吃飯的時候可以多分享一些快樂的事情;最後,吃完後的整理工作,要多個人一起分擔,而不是媽媽一個人。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父母也不要忽略餐桌前的“細節”,為孩子做好榜樣

尊敬長輩,不獨斷專行

吃飯之前,父母要告訴孩子,不能隻顧自己,要等全家人到齊再開始。這是進餐的基本禮儀,要懂得尊敬長輩,不能隻想着吃獨食。即使是自己愛吃的菜,也要适可而止,不能夠挑食,影響家人吃飯。

懂得謙讓,言行要适當

吃飯的時候,孩子不要隻顧自己而不管他人,适時地進行謙讓,才是懂得禮貌。父母要告訴孩子,吃飯當中不要總是說話,這樣會影響到他人。适當地去愉悅氣氛就好,不要一直說個不停,不要造成他人困擾。

孩子在家的“幸福指數”,飯桌上展示得清清楚楚,這種情況最可悲

學會幫忙,做事有條理

飯前飯後要注意細節,父母可以讓孩子幫一些忙,比如收拾碗盤、清理垃圾等,量力而行。如此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也可以鍛煉獨立的能力。

小島想說:

父母的感情和諧融洽,有利于孩子的成長。餐桌前可以盡可能去表達愛與關懷,不僅可以增進夫妻間的感情,而且有利于孩子内心的發展,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