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已經管不了他了。”
每天,我們都會接觸到很多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心力交瘁的家長。
在這些家長的描述中,能夠看到他們将遊戲視為洪水猛獸的背後,有着讓他們無比焦慮的共性難題:
》因迷戀網絡而導緻成績下降
》沉迷遊戲無心學習、最終休學在家
》沉迷在遊戲世界,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内心
這些家長非常焦慮,他們總是問:
我該怎麼辦,我放任他打遊戲嗎?不管嗎?這樣孩子就毀掉了啊。
于是他們會去控制孩子,甚至打罵孩子。
但是從接觸的這麼多案例來看,這些方式基本不管用,孩子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沉迷遊戲,對抗父母。
情況隻會越來越嚴重。
這是為什麼?

01
家長對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一無所知
接觸過一個案例。
這個家長說他的孩子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聽話懂事,屬于那種“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在孩子上高一的那一年,孩子開始瞞着父母接觸遊戲。
為了支付高昂的遊戲裝備,竟然偷偷用媽媽的手機支付了将近一萬元。
等到媽媽發現時,孩子沉迷遊戲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
這位家長将一切原因都歸咎于遊戲,不僅沒收了孩子的電腦、手機等一切電子裝置,就連家裡的網都斷了,下決心再也不讓孩子有接觸遊戲的機會。
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可能就告一段落,但是這個孩子卻再也沒有和媽媽講過一句話,放學後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成績也是直線下降。
不管這個媽媽如何的苦口婆心還是哭鬧打罵,對他都是毫無用處。
聽完她的描述,我問她:您知道他為什麼打遊戲嗎?
她說:這還能有什麼為什麼?不就是自甘堕落,不願意學習嗎?
對于遊戲,很多家長認為是精神鴉片,荼毒孩子的意志,影響孩子的學習,甚至如這位家長一般,認為遊戲毀了孩子一生。
然而,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了解他們在遊戲裡經曆了什麼?
他們真正在遊戲裡想要擷取的,又到底是什麼?
經過了解後發現:
這個孩子雖然成績很好,但是性格很内向,是以在老師和同學眼中,他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人。
在家裡,父母都是很嚴厲,并且對孩子要求極高的人。
平常孩子把試卷拿回來簽字,無論考得有多好,父母都很少有正向積極的鼓勵和回報。
不斷地被忽視、被打壓,本來不玩遊戲的他,在一次成功的團戰中,得到了隊友的稱贊和認可。
就此,孩子一發不可收拾。
瘋狂充值買裝備的背後,不僅僅是為了戰鬥力的加持,更是為了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讓自己從被忽視的小人物,活成萬人矚目的那一束光亮。
你看,孩子沉迷遊戲表面看起來讓父母覺得堕落,感到焦慮,但細究原因,我們卻忽視了孩子沉迷遊戲背後的無助和失落。
那些沉迷遊戲的孩子,又有多少是從迷茫無助開始,經曆了失敗、責罵,懷疑自己,最終自暴自棄依靠遊戲來找尋自己丢失的東西?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沉迷遊戲的根本原因,隻從行為表面去糾正,隻能像這個案例中的孩子一樣。
喪失了生活的信心,也斷送了十幾年的親子關系。
02
中國的父母太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和人的身體發育一樣,人的心理發展也是有規律的。
心理學研究顯示,孩子從出生到18歲共有5個心理發展階段,這5個階段是人生最重要的發展階段。
每個階段都有一個獨特的發展任務,每一個階段心理的良好發展,都會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打下基礎。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發育的第五個階段,也是孩子性格變化最大,問題表現最多的時期。
在這一階段,孩子會出現這個成長期特有的問題,沉迷遊戲就是一個最普遍的現象。
但是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家長們不會探索孩子的心理發展,也不會去研究孩子的情感需求。
父母最為直接的方式就是打、罵。
想要的隻是一個不玩遊戲的好孩子,完全不管這種方式會對孩子今後的社會功能有怎樣的影響。
也正是這種想法,催生了無數的青少年網瘾學校,每年都有很多孩子被送進去。
河南19歲少女玲玲在戒網瘾學校内死亡,遍體鱗傷,你們憑什麼以戒“網瘾”之名奪走她的生命......
在戒網瘾學校“訓練”的女孩欣欣,清晰地聽見了自己脖子扭斷的聲音——寰樞關節半脫位、頸髓損傷、頭部外傷......
再爆戒網瘾學校:一年三萬 各種“黑暗體罰”,16歲的黑龍江女孩陳欣然便開始了夢魇般的生活......
還有的孩子後來被記者采訪:
“我們那一屆的孩子,沒有人走得出來。如果有人告訴你他精神狀态好了,那麼他是在騙你。”
當記者看到孩子們“痊愈”出來後對父母妻兒冷漠疏離的态度時,記者真的确信,他仍然活在那年的恐懼中。
他們對父母的憎惡是真的。
更不知道如何去愛妻兒也是真的。
他們已經喪失了去愛的能力。
這就是社會功能的缺失。
我們一直都相信,每一位媽媽都有愛孩子的本能。
但是這些家長太缺乏養育孩子的知識,又有非常強烈地“改變孩子”的意願。
對于這些父母來說,他們隻是需要一個機會,去學習他們不知道的事情。
是以,《媽心理父母成長學院》希望能把青春期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東西提煉出來,讓更多的父母知曉。
對于大部分的父母來說,隻要能讓他們學習一些青少年的心理發育規律和特點,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也能更容易去解決和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沉迷遊戲、厭學等問題。
03
科學教育,告别盲目引導
媽心理成長學院的默薇老師說: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後一個機會。
方法不當,不僅對孩子的行為起不到引導作用,還可能産生反作用。
弄清楚孩子各種問題背後的原因,幫助孩子度過這個難關,為孩子順利發展成人奠定基礎,也能夠更加鞏固親子關系。
如果沒有妥善處理這些問題,會給孩子一生埋下難以愈合的傷口,而父母也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最後機會。
媽心理開通了默薇老師的視訊号
趕緊關注起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