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用手寫信的方式,與30多位智者探讨“如何過好這一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你還寫信嗎?古人有鴻雁傳書、魚傳尺素的浪漫情緻,今天已經成為“從前慢”的想象了。

她用手寫信的方式,與30多位智者探讨“如何過好這一生“?

數字時代,試着摒除鋪天蓋地的即時資訊,回歸紙筆的書信,青年作家祝羽捷向30位學者、作家、藝術家發起提問。在她那些困惑與回應中,也許有你我也需要的安慰與解答。

“附近消失,友鄰形同陌路,近在咫尺的人充滿誤解和敵對。”寫給哲學教授陳嘉映的信,是全書的序,信中祝羽捷這樣寫道。面對這樣的交流缺失、了解缺位,祝羽捷開始嘗試書信的方式,減緩急切,沉澱自己的思考。

從2020年的春開始,祝羽捷在公衆号開放“羽來信”欄目,與遠方或者身邊的朋友們寫信,交流一些心中的困惑。就這樣持續一年有餘,和學者、作家、藝術家累計完成了三十多封通信。

她用手寫信的方式,與30多位智者探讨“如何過好這一生“?

她坦誠地把焦慮與感受都放入信箋,寄給朋友,期待真正的觸及與共振,不再擔心被看到幼稚和不夠高明。而她的朋友們,陳嘉映、閻連科、陳曉卿、葛亮、趙松、張定浩、沈大成、黃昱甯、黎戈、遼京、翟永明、韓松落、吳曉波、石康、鄭執等30位作家、學者、藝術家,以同樣的真誠做出回應。

她用手寫信的方式,與30多位智者探讨“如何過好這一生“?

生活在當下,祝羽捷有着許多困惑:愛、孤獨、隔離、身份焦慮、性别偏見、分離與死亡、旅行和藝術、倦怠與喪、隔離與宅……她将這些都寫入信中,等待回聲。

她與閻連科、遼京談女性在文學中的形象,與《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暢談美食與童年記憶,“踏踏實實地做一個吃貨也蠻好”。而在一個人創造一片花園的過程中,作家石康将生命中不可忽視的時間投注于花花草草,它們也成為了自我的一個參照。匠人精神中對技藝的專注也會為人帶來莫大的慰藉,她向作家葛亮說起古老技藝的消亡,“人生的反諷之一,你明明揣着無價之寶卻漫不經心。”

她用手寫信的方式,與30多位智者探讨“如何過好這一生“?

孤獨與抑郁,也是無孔不入的時代病症。作家李西閩不避諱自己的抑郁症,談起自己無法控制情緒時的痛苦體驗,也談到抑郁症患者被普通人誤解為“矯情”“精神病”的無奈。

回歸沉靜,梳理思緒,寫信其實是一個看見自己的過程。經曆過這一趟書信之旅,祝羽捷在後記中寫道,“寫信不但是寫給對方,也是寫給自己,是一場自發性的提問,也是自我淨化”,“逐漸看到一個真實的自己。”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