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同僚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6歲上一年級,小兒子3歲剛上幼稚園。

她跟我閑聊時說到,她家大兒子曾經好幾次問她:“媽媽,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弟弟了?”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對于這個問題,她自認為已經很刻意地去避免生二胎對一胎帶來的困擾了。

比如她會專門找時間和大兒子單獨去遊樂場玩,會把QQ空間的背景圖設定為和大兒子的合影,但即便這樣,大兒子還是覺得媽媽對弟弟更好,自己很傷心。

哥哥說不想要弟弟、不喜歡弟弟,其實是在嫉妒弟弟搶走了媽媽的時間和關注,這讓她很苦惱到底該怎麼做。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對于她的苦惱,我很了解,但是當時卻也沒有很好的辦法幫助她解答,因為我也很擔心自己如果打算要二胎了,可能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

直到最近我看了本書,對于這個問題突然豁然開朗,這本書叫《拉魯斯兒童心理小百科:60個幫助兒童成長的人生大問題》。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它是如何幫父母解答孩子“不想要弟弟妹妹”這類問題的呢?

書中設定了一個情景:6歲的阿莉西亞問媽媽:“為什麼媽媽更喜歡妹妹?”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媽媽首先接納和承認了孩子的情緒,幫孩子樹立了這個情緒的由來:讓孩子了解到自己認為媽媽更喜歡妹妹,是因為妹妹比較小,需要媽媽更多的照顧,得到了媽媽更多的時間和關注。“你之是以這麼想,也許是因為嫉妒妹妹,你覺得她擁有比你更多的關愛。”

同時,告訴孩子,嫉妒其實是一種很正常的情感,尤其是面對自己所愛的人的時候,這種情緒更強烈。雖然沒關系,但是我們也需要避免嫉妒情緒引發的憤怒和傷害。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媽媽是這樣幫助孩子解決這種嫉妒情緒的:

一方面,向孩子保證媽媽的愛不會少。

媽媽告訴阿莉西亞:“媽媽保證,媽媽的心是有彈性的,當她擁有更多的孩子時,她的心也會變大”,媽媽對于每個孩子的關愛都不會少。雖然媽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照顧妹妹,但愛不是通過時間來衡量的,沒有妹妹前媽媽也是這樣照顧同是小寶寶的阿莉西亞的。

另一方面,媽媽告訴孩子嫉妒心大作時怎麼辦——

“當感到極度令你發狂、無法控制時,你可以去找媽媽或爸爸,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他們。他們會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你就會沉浸在’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中。”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媽媽對于阿莉西亞“為什麼媽媽更喜歡妹妹?”的回答,其實就是心理學中典型的接納與承諾療法(ACT),這個方法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問題,了解自己的情緒,解答自己的困惑,有一胎嫉妒二胎這個困擾的父母可以試試。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通常都會發出各種各樣的“天問”,問題是他們了解世界的大門,是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橋梁。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在《拉魯斯兒童心理小百科》這本書中,作者卡琳 西蒙妮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幫助父母如何更好地回答孩子的“天問”。

書中收集了孩子們可能遇到并且深受困擾的60個問題,這些問題以對家長“靈魂拷問”的方式呈現,比如上面的“為什麼媽媽更喜歡小妹妹?”。

又比如“為什麼爸爸媽媽要分開呢?” “為什麼不喜歡一個人睡呢?”“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像個隐形人?”“ 人為什麼會死呢?”“白色幽靈真的存在嗎?”等等。

這些問題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親情、愛情、友情、死亡、學校、家庭、社會交往、恐懼等等。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很多問題可能我們父母平時都從未想過,但必須承認的是,對于他們發出的“天問”,家長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和回答,不僅會阻礙他們好奇心的發展,還有可能會給孩子留下被忽視、被決定的二次傷害。

本書作者卡琳 西蒙妮是法國臨床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師,她畢業于巴黎心理學學院,曾接受過家庭治療方面和ACT(接納與承諾療法)方面的教育訓練,在兒童精神保健中心與患病兒童相處長達25年之久。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兒童心理學是一門複雜的學問,但在書中作者以一種充滿童趣的小故事,用看似淺顯易懂但是又非常專業地回答,帶領我們這些非專業家長一點一點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

作為父母都應該學一些兒童心理學知識,我很認可書中的一句話,了解兒童心理學,其實“不為自己成為心理學家,而是為了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使其順利度過每一個關鍵階段。”

哥哥跟媽媽說“不想要弟弟”,該怎麼回答?聽聽心理學家怎麼說

如果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家長就能夠很好地引導他們去認識自己,了解世界,解決可能遇到的大部分問題,更健康快樂地成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