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作者:上觀新聞

“叔叔、阿姨,你們好!我又來了!”這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叫小亦,正在上一年級,每周一、三、五下午,雷打不動地來到古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兒童康複科進行康複訓練。從最初的坐不穩、拿不穩到成功進入學校學習,其間艱辛外人難以想象,幸運的是,他已經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作為小亦的康複治療師,徐永煌說起了小亦第一次到古美社群的情景。那是一次普通的轄區居民出生後體檢,兒保科醫生發覺他不管是粗大運動、精細運動還是身高、體重,都落後于正常值;随後,将其轉至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進行康複評估、診斷,被确診為神經運動發育遲緩。“考慮到友善系統康複訓練,又回到我們中心,沒想到一晃多年過去了!”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小亦或許不知道,一步步康複背後,複旦大學兒科醫療聯合體(闵行協作網)也一步步成熟。這是以兒科醫院為牽頭機關,區域性醫療中心和婦幼專科醫院為補充,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共同組成的闵行-複旦兒科醫療協作體系,古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就是兒科醫院分級診療兒童康複訓練基地之一。

讓有需要的孩子

在離家最近的地方康複治療

這些年來,小亦的康複之路有苦有樂。剛開始,治療師對他進行了粗大運動、精細運動的專項訓練;後來,由于說話晚,又進行了言語訓練、音樂治療、感統訓練;入學前,又對他進行了專門的适應性訓練。在這過程中,不僅有來自家人的疼愛,更有古美社群治療師的關愛。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其實,古美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兒童康複科早已名聲在外,連新疆的患兒也前來康複治療。中心康複科負責人蘇楠告訴記者,中心還是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科教研基地、上海市殘聯殘疾兒童定點康複機構,目前開設音樂治療、高危兒篩查及早期幹預訓練、運動療法、感覺統合訓練、言語治療、小兒推拿保健、針灸、理療、水療和注意力訓練等項目,讓有需要的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康複治療。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記者了解到,闵行開展兒童康複服務的還有江川和虹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通過對家庭醫生、兒童健康管理中心、兒童康複科資源進行整合,開展腦癱兒及兒童早期疾病的篩查、早期康複工作,暢通轉診通道,為患兒提供“同質化、連續性”的康複診療一站式服務。

截至目前,3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合計開展28項兒童康複診療項目,共接診康複兒童近10餘萬人次。下一步,闵行将持續培養社群兒科醫師,依托示範性康複中心建設,發展社群兒童康複,按照南、北、中的布局分别打造江川、虹橋、古美兒科康複特色品牌。

讓兒科常見病

在社群就能得到有效治療

孩子生病了,到哪裡看?以往,很多家長可能會直奔兒科醫院,現在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兒科門診也成為不少家長的選擇。

莘莊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兒科醫生姚培燕告訴記者,冬天是兒童疾病高發季,早上門診經常要從8點持續到12點,日門診量最多的時候有70多人次,少的話也有40多人次。“到我們這裡的主要還是常見病、多發病,比如呼吸道感染、腹瀉、皮膚過敏等。開設時間長了,周邊居民都很熟悉,小毛小病就到我們這裡來。”1月13日門診中,一位家長笑着對姚培燕說:“姚醫生,您在這裡待了12年,把我家孩子守到大了!”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如今,兒科門診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已不是新鮮事。在兒科醫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2017年底,闵行13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均完成兒科診室标準化建設并正式開診,做到了“五個統一”,統一診室配置和功能布局,統一基本藥物配備,統一搶救單元裝置及耗材配置,統一人員配置和教育訓練,以及統一部署兒科門診資訊化系統,提升兒科診療服務能力,讓兒科常見病在社群就能得到有效治療。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這幾年來,社群門診量逐年上升,從2014年的8.78萬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13.45萬人次,增幅53.17%。2020年、2021年,由于疫情影響,兒童發熱患者直接到兒科醫院就診,門診量有所下降,但作為家門口的服務,社群兒科門診獲得了闵行老百姓的認可。

不僅如此,兒童異常發育發現得也越來越早。近年來,闵行先後新增了兒童運動功能早期篩查、兒童社交與溝通能力篩查、兒童腎髒篩查、兒童先天性心髒病篩查四個專題子產品。根據兒科醫院資料統計,通過社群篩查,平均診斷年齡是24個月,而孤獨症平均診斷年齡是40個月,整整提前16個月。

闵行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兒科

(含兒童康複)門診資訊

(國定假日除外)

↓↓↓

闵行有張“網”,讓孩子在離家最近的地方看病,不僅少排隊,還有特色診療服務

記者:陳美玲

部分圖文:區衛健委

編輯:陳美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