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一個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如果一個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友情是我們生命裡,極其重要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有些人混到最後,發現自己一個朋友也沒有,這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失敗,反倒說明你很不簡單。

真正的朋友跟愛情一樣,向來是可遇不可求的,能遇到一個真心的朋友是此生難得的幸運,如果遇不到則是一種常态。

除此之外,朋友在于質而不在于量,低品質的社交不如高品質的獨處。如果沒有遇到真正合得來的朋友,甯願一個人生活,也好過戴着面具在人前将就和湊合。

如果一個人到了最後,發現自己一個朋友也沒有,這不是意味着你不合群,而是意味着沒有人跟你合作。

真正厲害的人向來是孤獨的,這種感覺就像獨自站在高峰上,一覽衆山小,能和你比肩看風景的人很少,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他們到不了這個高度。

從某種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沒有朋友,那麼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如果一個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一:告别了無用社交,不再将人生價值寄托在他人身上

德谟克裡特有一句名言:“很多顯得像朋友的人,其實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顯得像朋友。”

人心隔肚皮,人際交往更是一件極其耗費精力的事情,曾有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

人到中年,少了和朋友之間的交流,生活反而會更加豐富。

其一,人們少了和朋友東拉西扯的聊天,能夠空出更多的時間專注打理自己的生活。其二,人們少了和朋友聚會娛樂,能夠有更多的精力傾注在家人的身上。

要知道,一個人到了中年,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肩膀上承擔着的不僅有生活壓力,還有與親人之間相處的幸福度。

一個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會用心去平衡工作和家庭,即便是喜歡和朋友在一起放松的感覺,也不會放任自己吃喝玩樂。

況且,大多數中年人很少有時間和朋友相處。

如果一個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劉梅是一位全職媽媽,她雖然沒有在職場上勞心勞力,可日常生活的壓力,同樣讓她感覺時間不夠用。

在有些人的固有觀念中,認為全職母親就是在家休息,帶娃的閑暇時間還能夠放松,其實,一個中年母親的生活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劉梅需要給孩子準備早餐,全年基本是五點左右起床,送孩子上學後還需要買菜準備一日三餐,打掃家庭瑣事。

總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去工作?”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劉梅即便是去想工作給家庭分擔壓力,可孩子一旦有頭疼腦熱,也難以放心。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自從結婚生子後,很少有和朋友聚會,并不是他們不願意,而是時間難以安排。

未婚和結婚之間隔着一道鴻溝,青年和中年同樣意義不同,一個到了中年的人,少了和朋友的交流,多了和親人之間的聯系,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如果一個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二:找到了人生的重心,隻想專注于自身,其他則順其自然

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後,漸漸明白了很多道理,看清了很多人際交往的真相,就不再耗費時間和精力,在維系各種負責的關系上了。

他們漸漸找到了人生的重心,隻想為了自己而活,相比于花費時間在無用的社交上,他們更想提升自己,經營好自己。

其實,人到了中年以後,想獨處是很難的。

因為這時候的你有那麼多的關系要顧及,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妻子和你的孩子等等,處于這樣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你很難有機會跟自己單獨相處。

但是人隻有在跟自己獨處的時候,才能聽清楚内心深處的聲音,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總是戴着面具生活,總是扮演着各種各樣的角色,即便情商再高,再如何八面玲珑,也總會覺得累的,甚至還會迷失自我。

是以那些混到最後沒有朋友的人,可能是看透了,人生終究是自己的,能依靠的人也隻有自己。你混得好的時候有人接近你,混得不好了他們就散了。

真心難尋,多的是靠利益來維系的關系。

既然如此,何必寄希望于外界呢?好好過自己的日子,何嘗不是一種福氣。

如果一個人混到最後,一個朋友也沒有,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楊绛先生說,世界是自己的,跟他人無關。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專注于自身,别管他人如何,隻求做好自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