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作者:掌上沂源

“‘點讀機女孩’高君雨自曝患腦瘤”“女騎手深夜送餐被盜電動車崩潰大哭”“女子挺5個月孕肚征婚”“媳婦給住院婆婆吃泡面”……看到這些标題是不是有點開看看的沖動?這些視訊無論是标題還是内容都很抓人眼球,它們不僅在網上大量傳播,還引發網友們熱烈的讨論。

但是關注過這些網絡事件的網民都知道,這些全是擺拍或造假内容,都是“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而愚弄大衆自導自演的,涉案人員最後被依法懲處。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然而,處罰警示之下,造假擺拍、無底線炒作的行為仍時有出現。這類短視訊怎麼就禁絕不了呢?

今年春節假期,“秦朗丢作業”曾占據多個熱搜榜單,迅速引發全網關注熱議,衆多自媒體競相跟進炒作,衍生出“秦朗舅舅”“西場國小”等多個話題。事實證明,無論是“秦朗”還是“秦朗舅舅”都是假的。警方的通報資訊顯示,“拾到國小生秦朗丢失的作業本”系列視訊,系網民徐某某與同僚薛某為吸粉引流共同策劃、編造腳本,後網購寒假作業本,用手機自拍、制作的,并散播至多個網絡平台。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圖源|界面新聞

仔細觀察近年比較“出圈”的造假擺拍短視訊,不難發現路數多為以下幾種:

三觀炸裂的“震驚體”。這類内容主打颠覆網友的正常認知,挑戰社會的道德底線,刺激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不同職業之間的社會群體沖突。例如“西安一女子給同僚下藥”“女子遭陌生男子要求陪酒”等短視訊,它們或帶有聳人聽聞的醒目标題,或制造緊張刺激的沖突,再加上帶熱點話題轉發,一個造假擺拍的“爆款”就此誕生。而後經警方查實,該類視訊均為拍攝者蹭熱點“造”出來的。

熱淚盈眶的“苦情戲”。這類内容主打煽動網友共情,刺激觀衆淚點,賺取觀衆的感動。例如“涼山老人賣石榴被扔車外”“15歲女孩每晚撿瓶子賣錢交學費”“211畢業男子被裁瞞着妻子送外賣”等擺拍視訊,皆以渲染苦難為底色。

義憤填膺的“僞正能量”。這類視訊表面主打傳遞社會正能量,其實深層目的卻是利用熱點、敏感話題博取大流量。例如,此前抖音平台上出現了一系列複制編造“愛國流量故事”的短視訊,這些短視訊皆以“我們沒有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在一個好國家”作為文案,内容大同小異,故事卻都不符合曆史事實,把愛國做成了生意。又比如“災害現場”的“作秀式救援”,在曆次洪水、地震災害中總有一批所謂“正能量部落客”奔赴現場,蹭“災難”流量。此類短視訊乍一看是“好事”,其實背地裡都是“壞心眼”。

 娛樂大衆的“假監控”。這類視訊多以電梯、家庭、車内的監控攝像頭視角拍攝,看似真實記錄,實則也是擺拍。例如“當街公然‘搶小孩’”“男子拉起男童拯救兩個家庭”“女子直播稱遭前夫家暴”這類視訊,标題多帶有“監控下一幕”,以此博取網友信任,實際上卻是精心策劃的“僞紀錄片”。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在“流量為王”的大背景下,造假擺拍已成為部分自媒體的“流量密碼”,這些自媒體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隻要有流量,就可以不管不顧,為此不惜制造對立、傳播焦慮、挑戰底線、激化偏見。它們獲得了自己想要的流量,但給社會和公衆帶來的卻是負面影響,污染了網絡生态,敗壞了社會風氣,其危害不僅僅是愚弄人那麼簡單。

消解了社會信任。社會信任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但是造假擺拍的毒視訊卻讓公衆一次次産生被愚弄、被消遣的不良感受,誤導公衆情緒,影響公衆對于社會資訊的判斷,降低了公衆對社會、對彼此的信任。

浪費了網絡資源。造假擺拍的毒視訊是對網絡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該類内容的轉發傳播占據了網絡平台的資訊容量,讓重要資訊淹沒于虛假資訊的洪流中,降低了真相的傳播速率。

帶壞了社會輿論。造假擺拍的毒視訊大量湧入輿論場,會轉移或分流公衆的關注視野,稀釋真實資訊的密度,加大了公衆對于有價值資訊的判斷和擷取難度。更關鍵的是,造假擺拍的毒視訊大多蹭社會熱點,碰觸社會痛點、難點,又不加以正确引導,故意激發社會沖突,嚴重破壞輿論生态。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圖源|中工網

違背了公序良俗。毒視訊之是以“毒”,就在于其價值導向有偏差,不以傳播真善美為目标,專攻假惡醜領域,許多毒視訊都帶有暴力、色情、低俗、恐吓等元素,違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破壞公序良俗,甚至有的為了博眼球不惜觸碰法律紅線。

妨礙了有關部門正常工作。“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造假擺拍的毒視訊涉及哪個部門,哪個部門的工作就會受影響。視訊引發公衆關注後,涉事部門、網信部門、警方等需要介入查證,這無形中也增加了這些部門的工作量,往大了說就是增加社會治理成本。

和無良商家生産假貨一樣,無良自媒體蹭熱點擺拍“假視訊”也是為了獲利,隻不過這個獲利是從擷取大流量開始。

須知,沒有正能量的大流量就是毒流量。這樣的流量必須遏制,使其“斷流”!

近日,中央網信辦在全國範圍内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自媒體’無底線博流量”專項行動,重點整治自導自演式造假、不擇手段蹭炒社會熱點、以偏概全設定話題、違背公序良俗制造人設、濫發“新黃色新聞”五大類問題。相信此次行動必将給“毒流量”以有效打擊。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禁絕“毒流量”不是通過一次兩次的專項行動就能辦到的,這需要全社會長期共同參與,持之以恒抵制打擊。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圖源|新華網

切斷“毒流量變現”的利益鍊。一些自媒體對造假擺拍趨之若鹜,底層原因是流量變現的利益驅使。要遏制這一現象,首先要明确不是任何内容都值得引流推廣,也不是任何流量都可以無條件變現,這需要平台方切實擔負起内容管理職責,适時收集輿情回報,及時給敏感内容、争議話題“降溫去火”,提高“流量變現”的門檻。

引導公衆積極參與監督抵制。造假擺拍現象屢禁不止,原因之一在于戲碼不斷更新,内容真僞的求證難度大,單單依靠某一種力量無法有效覆寫,是以需要網民集體參與,可以考慮建立公衆參與内容稽核的機制,凝聚廣泛的社會力量抵制毒視訊傳播。

同時,公衆也應理性擷取資訊、理性消費。不關注點贊“黑紅”部落客和自媒體,不轉發評論“毒視訊”,不買“黑紅”主播所推薦所銷售商品,等等。

你我都是“毒流量”中的一環

加大對毒視訊的處罰懲戒。一旦有适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同理,一旦有足夠的利益,毒視訊制造者就會铤而走險。是以,指望自媒體從業者自律是不可靠的,必須加大對造假擺拍短視訊的懲戒力度,保證讓“造假者”不敢擡頭露頭。目前,對毒視訊制造者賬号往往采取下架、封号等方式進行處理,顯然太輕了,或許可以和征信評價相挂鈎,構成違法的依法處理。

當今時代,虛拟的網絡空間與現實的公共社群幾無二緻,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環境的安定和諧不應該隻停留在現實世界,也應該進入到網絡世界,每個人也應該為網際網路世界中的個體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