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丈夫婚外有家,他和情人的孩子已經3歲

作者:木子李
丈夫婚外有家,他和情人的孩子已經3歲

網友來信如是說:

我是家庭婦女,和丈夫共同生活的10年時間裡,生了倆娃,老大是兒子,老二是女兒。在和丈夫戀愛那會,我在私企上班,隻是生了孩子之後,公婆在老家且不願意上來幫我帶娃、關鍵是丈夫還不差錢,在此情況下,我隻能辭掉工作,成為家庭婦女。丈夫是生意人,清閑的時候,會杵在家裡,忙的時候也是早出晚歸。因為對于丈夫的工作時間我沒有辦法把控(他自己都沒有辦法把控),是以,除了對丈夫信任,還能怎樣?

可笑的是,幾天前,丈夫才向我坦白,他在婚外有情人,且和對方的孩子已經3歲。因為對方的孩子面臨上戶口,丈夫不得已才對我說了這件事。

我不太喜歡糾纏,是以我對這件事的态度是:房子歸我,存款平分,兩個孩子留給我,你去過你的潇灑日子。關鍵是,丈夫并不願意和我離婚。丈夫對這件事的打算:把孩子過繼到我們名下,給那個女人一些錢,從此以後,他不再和那個女人來往。對于丈夫的提議我沒有辦法同意:我也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但是,那是他和那個女人造的孽,憑什麼要我來承擔這份痛苦。我終究隻是一個平凡的女人,我害怕在我有兩個孩子的情況下,沒有辦法心平氣和地和那個孩子相處。

現在,丈夫一直在我和扯皮,隻是這件事被我發現之後,我一直處于情緒低落的狀态。現在,我們兩個孩子也已經上學(老大上國小,老二上幼稚園),是以,在有房子住,且手裡有一些存款的情況下,再加之我找個班上,我還是有能力将我兩個孩子撫養成人的。我現在更加傾向于離婚。我目前内心的真實想法:先耗一段時間,如果丈夫不願意和我離婚,我隻能走法律管道了。

丈夫婚外有家,他和情人的孩子已經3歲

木子李情感解析:

需要承認,在适婚年齡邂逅的那個人或許不是最讓自己滿意的人,但絕對是在當時情況下最好的選擇。當兩個人結婚之後,在婚外邂逅了一個自認為還不錯的人應該怎麼辦?答曰:将對對方的喜歡扼殺在萌芽狀态,并提醒自己,愛情也需要先來後到。那些不能準時上車的人,隻能錯過,并坐下一趟車。

然而,總有一些人因為自己自制力太差且遇上了不矜持的人,于是,兩個人染指了婚外情,更離譜的是,雙方還有了私生子。在此情況下,必然會釀成痛苦:原配和情人之間的痛苦;和原配孩子以及和情人孩子之間的痛苦。但是,這時候,也需要理性地給予二選一的抉擇,大多情況下,男人會選擇和原配将婚姻生活繼續下去,關鍵是,原配會不會給予配合,那就是原配說了算了。因為出軌本身帶來的傷害就已經讓原配難以接受了,再加之和情人之間還有孩子。

丈夫婚外有家,他和情人的孩子已經3歲

關于已婚男人和未婚女人的愛情,在我的評判價值裡就屬于兩個不靠譜的人,活生生地把彼此活成了小醜。首先,作為已婚男人,原本應該保證對婚姻的忠誠;其次,作為未婚女子,在明知對方有家室的情況下,還要和對方發展成情人關系,可笑的是,還要生下彼此的孩子,難道不是腦子被驢踢了嗎?

或許僅僅站在未婚生子以及孩子無辜的份上,可能會博得一些同情,但是,有沒有想過,你接納已婚男人本身就已經給對方的老婆以及孩子造成了傷害。從這個層面來衡量你現在的尴尬,不覺得是咎由自取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的案例:在第三者懷有身孕且堅持把孩子生下來的情況下,基本上都是原配含淚給予了離婚成全。關鍵是,在此情況下,男人的内心真實往往是:情人通過孩子,逼迫自己和原配離婚了;情人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導緻的結果,即便為了情人肚子裡的孩子最終和情人組建了新的家庭,在這段關系中也會帶着敵意,并覺得是情人的存在,害自己和原配以及和原配的孩子分開的。隻是男人習慣性忽視一點:如果自己不沾花惹草,就不會換來如今的尴尬局面。

丈夫婚外有家,他和情人的孩子已經3歲

可笑的是,有些男人明明有出軌的能耐,卻沒有面對第三者糾纏的能耐,且在第三者意外懷孕之後,也沒有讓第三者将孩子處理掉的能耐,于是,讓自己在婚外情這條路上越走越離譜。直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才會将如此見不得人的事情告知原配。這時候,内心的真實期許是,希望原配能幫着自己“善後”,關鍵是憑什麼?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一舉一動承擔該有的代價,而且要明白,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能夠換來一句沒關系。是以呀,每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都需要想清楚前因後果。關于出軌這種事情,明擺着就是違背道德的事情,關鍵是就有人在這件事上演繹了掩耳盜鈴,或者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卻又在事情演變到較為糟糕的地步時慌了神。

很顯然,你原本是仁慈的,你丈夫和情人的孩子是無辜的,但是,你卻沒有辦法說服自己去接納這個孩子,你知道,如果這個孩子每天在你眼皮底下出現,都會給你帶來心痛和羞辱,或許對你而言,離婚并争取更多的家産,就是目前你認知裡覺得最好的處理方式,既然如此,那就在你不願意繼續和你丈夫扯皮的時候,用法律的手段來解除這段關系吧。

丈夫婚外有家,他和情人的孩子已經3歲

編後語:

我相信,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懷揣一份憐憫,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怎奈自己的善良足夠,能力卻有限,以至于在自己看到身邊一些疾苦的時候會呈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隻是,有時候在自己可以善良的時候,也會選擇性地善良,源于不想把善良用錯了地方,會覺得,善良一旦用錯了地方,就是縱容。

有一個詞叫做公序良俗,作為社會人,我們需要有最起碼的社會公德,也需要有争取好的社會風尚的意識,而不是讓自己成為原本美好生活中的那一顆老鼠屎。我們需要明白,做了丢人現眼的事情,就需要遭到道德層面的批判,人們心中對于好的以及壞的的評價,就是人們對你的真實看法。

(圖檔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