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案例分享:遊戲成瘾并叛逆孩子的父母應怎麼教育和陪伴?

一、一個拿菜刀指向家人的中學生

曾經輔導和幫助一個遊戲成瘾的中學生,男生小松(化名),由于長期玩遊戲導緻學習成績下滑,心情低落無法參加學校學習。父母無奈之下,讓小松在家學習,每科都找名師輔導。由于父母都在工作,無法了解小松的學習進展,希望小松給父母說下學習情況。

此時的小松正值青春叛逆,不想與父母做任何交流,見父母回來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說要學習。有天晚上,小松忘記鎖門了,到淩晨2點左右時其父聽到小松房間有遊戲的聲音,推門進去,看到小松和學友們玩團戰遊戲!

其父很是憤怒,說自己花很多錢讓他參加輔導學習,沒想到小松和輔導的同學打遊戲到淩晨。一氣之下,小松的父親把手機摔了。小松因打遊戲被打擾,也很憤怒,沖到廚房拿着菜刀哭着指向父親。

心理案例分享:遊戲成瘾并叛逆孩子的父母應怎麼教育和陪伴?

這時,小松的父親認識到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出現了問題。

小松在我的交流中,訴說了他的痛苦感受,征得他的同意給他做了抑郁評估中度抑郁。其實身處遊戲成瘾和青春叛逆的青少年,他們也是委曲的受害者,他們也承受了很多學習、人際和成長方面的種種壓力。

二、遊戲成瘾的判斷

《國際疾病分類》為“遊戲成瘾”設立條目,明确“遊戲成瘾”的多項診斷标準。世衛組織表示,确診“遊戲障礙”疾病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縮短。

以下9項,滿足5項,需要關注

[1].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2].向家人或他人隐瞞自己玩遊戲時間;

[3].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4].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

[5].完全專注遊戲;

[6].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7].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8].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9].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心理案例分享:遊戲成瘾并叛逆孩子的父母應怎麼教育和陪伴?

三、遊戲成瘾會的危害

1)飲食無規律;

2)視力下降;

3)學習興趣降低,成績下降’;

4)身體抵抗力下降

5)容易幻想,模仿遊戲的暴力血腥畫面

6)引發心血管疾病、腸胃神經功能病、緊張性頭痛、焦慮、憂郁等,甚至可能導緻死亡。

心理案例分享:遊戲成瘾并叛逆孩子的父母應怎麼教育和陪伴?

四、父母如何陪伴看遊戲成瘾者

1)認識到遊戲具有極強的緻瘾傾向和誘惑作用,減少對成瘾者的責備。

2)認識到孩子是成瘾的受害者。

3)與成瘾者進行開放式的交流,以平等的身份去了解他們的内心世界。

4)不讓成瘾者有被抛棄、孤獨無助的感覺。

5)培養家庭多方面共同興趣和愛好。

6)積極鼓勵孩子參與心理輔導治療。

7)協助成瘾者完成心理咨詢師治療性家庭作業。

8)改善不良環境或教育方式。

五、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和陪伴叛逆期的青少年

很多家長一般隻關心孩子的成績排名和衣食冷暖,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叛逆期的青少年,父母應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心理健康。

1)在情感上要認同、同情和了解孩子

叛逆期性格偏執的孩子,心裡總有許多莫名的煩惱,這些煩惱是導緻孩子行為偏執的原因之一。要幫助他們排解心理壓力,特别是孩子産生某些幻覺性的猜疑時,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認同孩子,與孩子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多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然後再針對具體情況尋求改變的辦法。

青少年總成績、名次下滑時會感覺老師對他不像從前那麼熱情了,上課也不怎麼提問他了,連同學都對他另眼相看了。這時,父母要告訴孩子:‘勝敗乃兵家常事’,這次考不好,下次争取考好就是了,老師不會因為你一次沒考好而冷落你的。

心理案例分享:遊戲成瘾并叛逆孩子的父母應怎麼教育和陪伴?

2)多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和指導

積極的暗示和指導比直言相勸效果更好。特别是孩子叛逆期的陷入固執、偏激的泥潭,僅給予了解和認同效果不明顯,要給他們積極的暗示和指導,讓孩子自己走出困境。

三:引導孩子學會理性思維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側重于感性思維,憑感性行事,指導他們用理性思維的方式考慮事情。如果一個孩子考試沒考好,總擔心老師和同學會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越是這樣想,越感受别人在關注自己。父母可以指導孩子換一個角度想想當别人一次考試成績不好時,自己是不是也十分關注别人的成績呢?事實上,沒有那麼多人有這個閑散精力。如果真的從這個角度想想,他們的心結就能解開了。

仝兆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博士、博士後,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障礙治療、輔導咨詢、大中國小及企事業機關團體教育訓練、講座。

用心進步,快樂成長

關注:創新與心理成長

分享收藏點贊在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