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臨水照花李清照,四首寫花的詞,照見一生悲歡

作者:詩文說

陶淵明獨愛菊花,愛那份“采菊東籬下”的悠然自得。周敦頤鐘情蓮花,因它“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文人墨客詠花,常常是抒寫己志。李清照作為女性詞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更是十分愛花。從這四首寫花的詞中,也可看出易安幽深的感情和一生的悲歡。

臨水照花李清照,四首寫花的詞,照見一生悲歡

鹧鸪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迹遠隻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李清照這篇桂花詞通篇議論,絲毫不掩飾自己對桂花的偏愛與盛贊。那份“情疏迹遠隻香留”的清逸脫俗,也正是作者不流于俗,兀自堅挺的性格寫照,是以才格外惺惺相惜。

首句先寫桂花之色,人們對黃色的印象通常是絢爛奪目,妩媚動人,而作者筆下的桂花之黃是“暗”、“淡”、“輕”的,淡雅怡人。桂樹經常生長于深山之中,香氣卻不曾是以消減。“淺碧深紅”是諸花常有的顔色,對桂花來說卻并非必須,它柔美的顔色,馥郁的香氣足以成為花中名流。

作者認為孤傲的梅花在桂花面前也會妒忌,隐者一樣的菊也會感到羞愧,八月金秋,桂花為百花之冠。屈原之文章不見桂花,不是因為桂花不值得,而是因為他情思不夠。這首詞是李清照和趙明誠居住青州所作,那段日子安甯祥和,作品中自然流露出一份樂觀與自信。

臨水照花李清照,四首寫花的詞,照見一生悲歡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重陽佳節,思念也總是更加深刻。這首詞作于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趙明誠因公務離家,作者情之所至,詞中菊花便蒙上了分離的寂寥之感。

首句便寫出秋日濃雲滿布的天氣,本就愁悶的心情自然更加不得開解。“永晝”二字,說明時間對詞人來說多麼難捱。重陽之日,本該與親友歡慶,詞人隻能獨守空閨,任由夜間涼風侵襲枕榻。

雖無人陪伴,菊花開得這樣好,詞人也按照節日習俗,把酒賞菊,清香盈懷。古有“馨香盈懷袖,路遠莫緻之”的句子,“有暗香盈袖”化用此句,暗寫了作者對丈夫的思念。

西風卷起門簾,簾外是細枝纖瓣的清菊,簾内是因思親而憔悴銷魂的女子。兩相對比,卻是“人比黃花瘦”,時令、環境的層層渲染之下,已經使讀者與詞人共情,置身于詞人塑造的懷人之境。這樣的筆力,也難怪能成為千古佳句。

臨水照花李清照,四首寫花的詞,照見一生悲歡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鶗鴂。

傷春詩詞古今無數,李清照的詞很特别的一點是,她并非睹物傷情,而是在閨中感受自然的凋落。詞人在屋内見風已住,便知簾外已經是紅白凋殘,如同在那首《如夢令》中,即使得到了“海棠依舊”的答複,也歎道“應是綠肥紅瘦”。

首二句之後,自然由景入情,“長記”說明許多傷心之事經常湧上心頭,雖未具體描繪所發生的事情,淡淡的哀傷已經傾注筆端。下片自然地寫出詞人幽閨自憐,孤單寂寞的感情。盛宴已盡,曲終人散,隻留詞人一人對着空空的酒杯,火光将息的青燈。這樣清寂的畫面,即使對詞人之神态動作未着一詞,也可以想象到她的心情何等凄怆。就連在夢中也是無限幽怨之情,更别提夢醒時還聽見杜鵑啼鳴。

據研究學者推斷,這首詞是李清照在趙明誠去世後第二年春天所作,其中對春光、對生命流逝的感懷,讀來讓人恻然。

臨水照花李清照,四首寫花的詞,照見一生悲歡

清平樂·年年雪裡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赢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鬓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這首詞為李清照晚年之作,截取了青年、中年和晚年賞梅的不同心境,借梅花自憐身世,訴說了自己一生的起落。

上片回憶過去,年輕的時候,詞人和丈夫共賞梅花,折梅插發,人與梅花一樣明豔動人,甜蜜快活的時光讓人迷醉。而後夫妻常常異地而居,詞人飽嘗離别之苦,後來的幾年間兩人的家族相繼遭禍,生活的艱辛也消磨了詞人賞梅的興緻,常常折下梅枝,百無聊賴地揉搓花瓣,眼淚和花瓣簌簌而下,落滿衣襟。

下片回到當下,此時的李清照已經曆經漂泊。當年簪花戴朵的烏發已經變得斑白。末兩句不僅借晚來風急,梅花凋敗感歎自己颠沛流離的生活,也是對國事憂患的擔憂。個人與國家的命運皆風雨飄搖,前途未蔔,詞人悲苦的心境可想而知。

王國維先生曾寫道:“以物觀我,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李清照筆下的花,如同一面鏡子,映射出她不同階段的情感和心境,也成就了世代流傳的經典之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