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作者:北京城old

老舍:滿族大姓,為何隻留半個字

在燈市口附近,有一條窄小的胡同,fengfu胡同,因為老舍先生的入住,後來變成了老舍紀念館,北京人都知道,老舍先生把這個院子稱之為‘丹柿小院’,全因為院兒裡有兩棵柿子樹,是老舍跟夫人胡絜青親手種下的,如今的老舍故居,已經開辟成了老舍博物館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第一展室裡,一張照片吸引了很多北京人的注意,也就是英國倫敦聖詹姆斯廣場,這就是老舍全世界四處故居之一,1924年到1929年之間,他曾經在那兒住了三年,當時就住在二層的一間小屋子裡,鮮為人知的是‘老舍’就是在這間屋子裡誕生的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老舍的原名是舒慶春,這個‘舒’字兒,是從滿族八大姓氏之一‘舒穆祿’演變而來的,在滿語裡是珊瑚的意思,而老舍先生出生在1899年2月3日,正好是陰曆年根兒,迎接春天的時候,是以叫慶春,去英國之前,他頂多算是個文藝青年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師範學校畢業之後,當過國小校長,1924年的夏天到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漢語,在這兒開始提筆寫文章,當年用的還是舒慶春這個原名,1928年創作《老張的哲學》的時候,舒慶春第一次用了筆名兒,取了舒字兒的左半邊兒,前邊加個了‘老’字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過人家可不是為了彰顯資曆身份高,而是代表着永遠,意思是‘老得舍得’在英國的時候,還給自個兒起了個英國名字,但很顯然姓氏用的依然是‘shu’足以證明老舍先生在英國的時候還在使用原名,而更難得的是代表作《言語聲片》無意之中留下了老舍先生20多歲時候的聲音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二:魯迅,生于紹興,為何成為北京人?

魯迅先生是咱們小時候課本裡的常客,打小兒咱都知道,魯迅先生出生在浙江紹興,筆下的百草園,三味書屋,閏土,都随着磕磕絆絆的課文兒背誦留在了北京人的記憶裡,但有不少人都說魯迅是個北京人,而且證據确鑿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宣武區菜市口南半截胡同7号,有一個紹興會館,除了門口文保機關的牌子,這處大雜院早就看不出些許當年會館的痕迹,在這兒附近随便跟周圍的街坊一打聽,都知道魯迅先生當年就住在這院最裡邊兒的一間房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間屋子就是當年魯迅1912年初到北京,第一個落腳的地方,北京紹興會館最安靜的一個角落,最初住在會館的藤花館西房,後來搬到了這件補樹書屋裡住,咱北京的會館很多,大多是一些有錢的官員,為了友善家鄉人來京讀書,考試等等捐款修建的,魯迅是紹興人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自然一來北京就住在了紹興會館,在這裡一住就是七年半,周圍的老居民說,時不常的老有人來這兒找魯迅的記憶,甚至包括不少外國的留學生,那這裡究竟藏着什麼秘密呢?答案很簡單,因為‘魯迅’這個名字,是在這兒誕生的,位于阜成門内大街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宮門口二條19号北京魯迅博物館,可以找到《狂人日記》的手稿,1918年《狂人日記》發表在《新青年》上,第一次用了‘魯迅’這個筆名,是以《狂人日記》的寫作地也就是北京的紹興會館,自然成就了‘魯迅’這個名字的誕生之地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不過筆名兒可不是亂起的,老舍是因為本姓舒,字舍予,曹禺是因為本姓萬,萬的繁體字上邊草字頭下邊一個‘禺’那魯迅的筆名究竟是什麼意思,很簡單,魯迅認為筆名能夠展現一個作家的思想,比方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就用過‘令飛 迅行’的筆名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意思是期望民族和自個兒能夠飛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周樹人有一百八十多個筆名,最終人們記住的,還是‘魯迅’這個名字,就連紹興老家都叫做‘魯迅故居’但是這個名字的含義,卻簡單的出人意料,頭一條他的母親姓魯,第二取的是魯鈍而迅速之意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然而魯迅這個名字雖然誕生在北京,但魯迅先生在北京用得最多的卻不是這個筆名,因為他在北京謀了一件正經的差事,在北洋政府的教育部裡謀了個職位,當起了國家公務員,需要實名制,是以隻能用‘周樹人’這個真實名字了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三:茅盾,兩封遺書,署名卻有沖突

後圓恩寺街13号的這個小四合院,茅盾先生的萬年時光在這裡度過,在這兒住了最後的六個年頭,自從1981年茅盾先生過世之後,這裡被原狀陳列,改建成了茅盾先生的故居紀念館,茅盾的晚年因為身體不太好,大量時間都在卧室裡度過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床尾上的這些繩子就是為了他在床上活動手指,或者輕微的鍛煉身體用的,就在床上,茅盾請人代筆,完成了他人生最後的兩封信,這就是最後的那兩封信了,值得注意的是一封的署名是沈雁冰,一封的署名是茅盾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份署名茅盾的信,是留給作家協會的,信中提出要捐出自個兒的稿費25萬元,作為當代優秀小說獎勵的基金,是以這封信是以作家的名義出現,以茅盾的名字命名的這個獎項,就是如今的茅盾文學獎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這個名字是1927年,在發表《幻滅》的時候首次使用的,本來用的是思想沖突的‘沖突’二字,被當時的編輯葉聖陶加了一個草字頭,變成百家姓兒裡有的‘茅’從此成了他的固定筆名,而另一封信上的署名‘沈雁冰’ 是因為他原來的字就叫雁賓,過去老北京黃曆經常寫有一句話

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

叫‘鴻雁來賓’是吉祥的意思,後來寫文章的時候,就把雁賓改成了雁冰,《蝕》三部曲是茅盾先生對當時自我沖突的一種思考,重新的認識自個兒,四九城故居往事,改名換姓闖北京,解析三位作家不為人知的故事,未完待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