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在中國近代史上,馮玉祥有着“倒戈将軍” 的稱号。從1912年的灤州起義開始,馮玉祥一生倒戈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軍閥出身的他,每一次倒戈都面臨着褒貶不一的評價。然而,1924年身為直系将領的他,發動了囚禁總統曹锟,趕走皇帝溥儀的北京政變。為孫中山北上宣揚革命,促進北方群衆性運動的高漲,創造了有利條件!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反直聯盟,暗流湧動

自張勳複辟失敗後,北洋政府内的權利争鬥,從政見和制度之争,直接變成赤裸裸的武力對抗。1920年7月直皖戰争,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争,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争,軍閥之間大大小小的戰争,幾乎從未斷過。在這個“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北洋政府的最高權利成為争奪的焦點。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第一次直奉戰争後,大獲全勝的直系獨霸北洋政府。作為直系首領的曹锟,先是趕走大總統徐世昌,假意迎回黎元洪;接着武力逼迫,使得黎元洪成為傀儡;最後通過賄選的方式,成功當上大總統。曹锟的一系列操作,不僅讓自己身敗名裂,更是引得外人,甚至直系内部諸多反對的聲音,就連自己最仰仗的吳佩孚,也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就在直系大肆擴張的同時,剛剛新敗的奉系張作霖,與皖系的段祺瑞和南方的孫中山,組成了反直三角同盟。粵皖奉三方約定,共同發兵,孫中山北伐、張作霖入關、段祺瑞與盧永祥協助,一場針對直系曹锟和吳佩孚的戰争開始了。三路讨伐軍中,實力最強的就是奉軍,第二次直奉戰争拉開了帷幕。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此時的吳佩孚調兵遣将,指揮着直系衆将迎戰,馮玉祥作為第三軍總司令,被派往北古口, 向赤峰進軍。吳佩孚此舉,無異于是要借刀殺人。要知道馮玉祥的進軍道路,光自然條件就很惡劣,路途遙遠、道路崎岖,翻山越嶺、人煙稀少,北方寒冷、缺衣少糧的馮玉祥,即便不被奉軍消滅,也會以戰敗的名義遭到懲辦。

班師回京,監控總統

本來就與吳佩孚生嫌隙,現在又看到“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戰情,馮玉祥自然是不會任人宰割。與其被動算計,倒不如搶先動手。其實,早在直奉戰争前,孫中山和張作霖都已經派人拉攏過馮玉祥,反直三角同盟如果有馮玉祥這個“内應”,那真是直搗黃龍了。被逼上險境的馮玉祥,在接受過張學良50萬銀元的賄賂後,決定班師回京,來一場清算。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馮玉祥着實下了一番功夫。早在出征前他就已經謀劃,派遣自己的親信孫嶽來擔任北京警備副司令,名義上是拱衛京師,實際上是做好政變的内應。從古北口前線回京之前,馮玉祥就放出煙霧彈,先是指令沿途各地修路,為大軍開拔做準備;之後又指令手下每天進行從前線回京的行軍訓練,既能迷惑對手,也是做足了軍事準備。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正當吳佩孚與奉系前線正酣之際,馮玉祥早已蠢蠢欲動。為了進一步削弱京師的守衛,在确定吳佩孚的精銳第3師從豐台調赴前線後,馮玉祥終于開始了班師回京之旅。這一年的10月19日,馮玉祥召集麾下衆将,小心翼翼地試探着他們的态度,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馮玉祥把軍隊改為“國民軍”,與孫中山的國民黨遙相呼應。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确立回京後,馮玉祥開始部署。他指令胡景翼部星夜南下,截斷吳佩孚西退的道路;又指令鹿鐘麟部隊快速回京,協同友鄰部隊一同入城。這時候,先前安插的棋子——孫嶽就有了大作用,馮玉祥指令他秘密監視曹锟和吳佩孚的留守部隊,随時采取果斷行動。一切安排就緒,北京即将迎來巨變。

趕走皇帝,擁抱革命

數萬部隊急行軍,僅僅三日馮玉祥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到達北苑。有孫嶽做内應,馮玉祥的部隊順利進入北京城,他們全面接收北京的防務,又切斷對外的電話聯系,總統府被全面監控,曹锟一度到了人生最沮喪的時刻。堂堂的大總統,此刻居然動彈不得,看着馮玉祥的國民軍氣勢洶洶,曹锟真是悔青了腸子。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淪為階下囚的曹锟,此刻隻想保住性命,在交出了總統職權後,沒有再被追究。馮玉祥不費一槍一彈,和平完成北京政變。為了師出有名,馮玉祥先是譴責曹锟賄選,禍國殃民,吳佩孚主戰,生靈塗炭。又下令停戰主和,發出全國通電,邀請社會賢達進京商議。孫中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表《北上宣言》,為國民革命再戰。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然而,心向革命的馮玉祥,很快發現自己陷入重重包圍。舊勢力的圍剿,反革命的潛流,讓馮玉祥惴惴不安。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下令鹿鐘麟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徹底撕毀《清室優待條件》,不僅把末代皇帝溥儀趕出紫禁城,更是鏟除了封建帝制的禍根。與溥儀一同出宮的,還有一幹滿清的遺老遺少。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從1912年開始,已經安居于紫禁城12年的滿清餘孽,在馮玉祥的強權威逼下徹底結束。當溥儀被趕出宮,皇帝也随之落下神壇,再也沒有人能夠堂而皇之地打着皇帝的旗号複辟。這場北京政變,無論出發點如何,都對當時的社會産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把皇帝趕出宮,馮玉祥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後記

在邀請孫中山北上議事的同時,馮玉祥也電邀段祺瑞和張作霖入京。盡管心向革命,但是迫于形勢的馮玉祥,最終隻能同軍閥妥協,組成了以段祺瑞為臨時執政的北洋政府。即便如此,孫中山的國民會議運動和廢除不平等條約的呼聲,啟發了群眾的反帝反封建軍閥思想, 直接推動了北方地區革命運動的發展。

把皇帝趕出紫禁城——1924年的這場政變,把馮玉祥推上革命的舞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