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作者:風吹草語

本組圖檔拍攝于1931年至1934年間,有北平的街道景觀,也有忙忙碌碌的百姓身影,通過這些珍貴的老照片,可以使我們更加直覺地了解上世紀三十年代早期北平的真實狀況。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三十年代的五牌樓

五牌樓位于正陽門外護城河上的一座正陽橋邊, 舊時傳統有在橋頭兩端豎立牌樓的習慣,俗稱“橋牌樓”。正陽橋位于中軸線的最北端, 是京城九門護城河橋中最大的一座。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四十年代的五牌樓

40年代的正陽橋牌樓,和上一張圖對比會發現有很大的變化,牌樓經過修繕,上面的滿文不見了,原來的汽燈也已換成電燈,兩輛洋車正魚貫而過。遠處可以看到不少騎着自行車的人,說明當時在北京街頭自行車已是尋常物了。街頭的行人和車輛基本都是遵照左行的原則。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北平街頭的手推車

中國傳統的手推獨輪車,在各地有不同的稱謂,且根據各地的道路不同稍有變動,比如四川成都平原地區稱之為“雞公車”,但輪子較小。這種車輛的曆史已非常悠久,因為隻有一個輪子的原因,對路況的要求很低,窄道、小巷、田埂和小橋都暢通無阻。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禮儀傘

在舊時北京街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類人,手持各種禮器,在接親或葬禮的隊列中充當禮儀儀仗,他們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執事。圖為一名執事扛着收起的禮儀傘走在路上,這種傘是京城紅白喜事時經常可以看到的禮器,做工精良,上面繡有精美的紋飾。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香煙攤

店鋪門口擺着八仙桌和長條凳,桌子後面站着一位擺賣香煙的老者,非常富态。他穿着藍色的坎肩,頭頂瓜皮帽,他售賣紙煙,自己抽的卻是旱煙袋。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拾荒

一名中年婦人背着柳條簍經過,簍子裡裝着她拾荒撿到的紙屑。街邊處開着一家茶葉店,門上有“諸品各茶”的字樣,茶葉店門前停放着洋車。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兩個乞丐

依靠在牆邊的兩個乞丐,不知是不是兄弟倆。大男孩手裡提着鐵皮桶,腳下的鞋子露着腳趾頭,小男孩站在旁邊,所謂的褲子隻剩下了幾縷破布,用麻繩吊在腰間。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崇文門外大街

崇文門是舊時北京内城南垣東門,城門建成于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最初沿襲元大都舊城門叫文明門。正統四年(1439年)增建了城樓并改名崇文門,有“崇尚文德”的寓意。圖中的崇文門正準備翻修,路邊堆放着許多鋪路用的石子。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洋車夫

崇文門大街的同義自行車行附近,擺放着一長排的洋車,洋車夫們坐在車踏闆上等待顧客,在他們身後是一家飯莊,門臉裝修的非常精美,拍攝者沒有提及飯莊的名字,但表達出了他對這處餐館的喜愛,因為這裡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補衣服

城牆之外,一名男子坐在一根原木上縫補衣服,面前放着針線筐。他可能是一名縫窮的人,雖然我們印象中縫窮的多是一些女人,男人從事這種職業的并不多見。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小鐵匠

少年坐在簡陋的作業凳上,正在使用锉刀打磨一把刀具。他光着上身,幹得很賣力。他身後的建築已經很有些年頭了,門扇上有着精美的雕刻,可惜已經殘破不堪。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有錢人

三名穿着長袍馬褂的男子坐在一處公園的連椅上,他們的服飾代表着當時上流人家的風格。最左側的男子還留着辮子,可以肯定是一位旗人。有意思的是,其中兩位胸前都挂着銀牌,很像阿Q夢寐以求的“柿油黨銀桃子”,隻不過年代對不上。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喝茶的老人

六個老者坐在街邊的石台後面,抽着煙袋,喝着茶水。清一色的白須白發,其實有的人年齡并不老,可能隻有五六十歲,但生活的艱辛讓他們衰老得很快。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吃飯的孩子

幼稚園(幼稚園)的孩子正在進餐,一個個胖乎乎的,身上的衣服也非常幹淨。在當時,能夠上得起幼稚園的孩子起碼是來自中産家庭。

民國時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趕城的母子

城牆下的一對母子,他們來自城郊的農村,母親手臂上挎着一隻小籃子,後背的柳條筐内裝着一些自家生産的農産品,打算帶着兒子去北平城内出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