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作者:风吹草语

本组图片拍摄于1931年至1934年间,有北平的街道景观,也有忙忙碌碌的百姓身影,通过这些珍贵的老照片,可以使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北平的真实状况。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三十年代的五牌楼

五牌楼位于正阳门外护城河上的一座正阳桥边, 旧时传统有在桥头两端竖立牌楼的习惯,俗称“桥牌楼”。正阳桥位于中轴线的最北端, 是京城九门护城河桥中最大的一座。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四十年代的五牌楼

40年代的正阳桥牌楼,和上一张图对比会发现有很大的变化,牌楼经过修缮,上面的满文不见了,原来的汽灯也已换成电灯,两辆洋车正鱼贯而过。远处可以看到不少骑着自行车的人,说明当时在北京街头自行车已是寻常物了。街头的行人和车辆基本都是遵照左行的原则。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北平街头的手推车

中国传统的手推独轮车,在各地有不同的称谓,且根据各地的道路不同稍有变动,比如四川成都平原地区称之为“鸡公车”,但轮子较小。这种车辆的历史已非常悠久,因为只有一个轮子的原因,对路况的要求很低,窄道、小巷、田埂和小桥都畅通无阻。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礼仪伞

在旧时北京街头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类人,手持各种礼器,在接亲或葬礼的队列中充当礼仪仪仗,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执事。图为一名执事扛着收起的礼仪伞走在路上,这种伞是京城红白喜事时经常可以看到的礼器,做工精良,上面绣有精美的纹饰。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香烟摊

店铺门口摆着八仙桌和长条凳,桌子后面站着一位摆卖香烟的老者,非常富态。他穿着蓝色的坎肩,头顶瓜皮帽,他售卖纸烟,自己抽的却是旱烟袋。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拾荒

一名中年妇人背着柳条篓经过,篓子里装着她拾荒捡到的纸屑。街边处开着一家茶叶店,门上有“诸品各茶”的字样,茶叶店门前停放着洋车。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两个乞丐

依靠在墙边的两个乞丐,不知是不是兄弟俩。大男孩手里提着铁皮桶,脚下的鞋子露着脚趾头,小男孩站在旁边,所谓的裤子只剩下了几缕破布,用麻绳吊在腰间。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崇文门外大街

崇文门是旧时北京内城南垣东门,城门建成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最初沿袭元大都旧城门叫文明门。正统四年(1439年)增建了城楼并改名崇文门,有“崇尚文德”的寓意。图中的崇文门正准备翻修,路边堆放着许多铺路用的石子。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洋车夫

崇文门大街的同义自行车行附近,摆放着一长排的洋车,洋车夫们坐在车踏板上等待顾客,在他们身后是一家饭庄,门脸装修的非常精美,拍摄者没有提及饭庄的名字,但表达出了他对这处餐馆的喜爱,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补衣服

城墙之外,一名男子坐在一根原木上缝补衣服,面前放着针线筐。他可能是一名缝穷的人,虽然我们印象中缝穷的多是一些女人,男人从事这种职业的并不多见。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小铁匠

少年坐在简陋的作业凳上,正在使用锉刀打磨一把刀具。他光着上身,干得很卖力。他身后的建筑已经很有些年头了,门扇上有着精美的雕刻,可惜已经残破不堪。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有钱人

三名穿着长袍马褂的男子坐在一处公园的连椅上,他们的服饰代表着当时上流人家的风格。最左侧的男子还留着辫子,可以肯定是一位旗人。有意思的是,其中两位胸前都挂着银牌,很像阿Q梦寐以求的“柿油党银桃子”,只不过年代对不上。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喝茶的老人

六个老者坐在街边的石台后面,抽着烟袋,喝着茶水。清一色的白须白发,其实有的人年龄并不老,可能只有五六十岁,但生活的艰辛让他们衰老得很快。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吃饭的孩子

幼稚园(幼儿园)的孩子正在进餐,一个个胖乎乎的,身上的衣服也非常干净。在当时,能够上得起幼儿园的孩子起码是来自中产家庭。

民国时期,北平的街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剪影(1931年-1934年)

赶城的母子

城墙下的一对母子,他们来自城郊的农村,母亲手臂上挎着一只小篮子,后背的柳条筐内装着一些自家生产的农产品,打算带着儿子去北平城内出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