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于凡諾說:一個孩子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作者:于凡諾說
于凡諾說:一個孩子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文/于凡諾

聰明是一個好孩子的名字,自打從娘胎裡出來,他就以天資極高,記憶力極好,了解力極強聞名于衆,尤其他的視覺和聽覺極為靈活,當時一個孩子可見之事,他幾乎可以做到事無巨細,皆能洞察秋毫。

他從小說話就常常給人一種無師自通,耳目為之一新的感覺,幾乎所有接觸過他的人都忍不住贊歎他的不同凡響,而且都比較看好他的未來。

為何這麼說?

因為他不僅才思聰穎,而且勤奮好學,四歲學詩,六歲能文,下筆流暢、構思巧妙,九歲已經能和父輩辯論古今中外一些大事,且每次都能有自己的觀點。而後的談論更是以廣泛涉獵,思路快捷,談鋒健銳著稱。

然而聰明十幾歲以後,不料越長越大,大家卻豁然發現,就像王安石感慨方仲永不能稱前時之聞,繼而發覺他早已泯然衆人矣一樣,聰明的天資似乎也逐漸消失殆盡了。

這又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一個小時候如此通達聰慧的人,為什麼逐漸地就變回普通人了呢?或者說,為什麼聰明就逐漸變傻了呢?

如果我們仔細來探尋一下聰明他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節點,就會發現一些端倪。

很小的時候,聰明其實是由剛從大學教授崗位上退下來的爺爺帶着。那時候的他,不僅誠實聰明,還十分乖巧懂事,深得爺爺喜愛。于是爺爺有意無意地帶着他四處去出遊,去參觀名山大川,去拜訪名士能人,而且爺爺在與不同的人交談的時候,也總是把聰明帶在身邊。

事後看,那一段時間也是聰明最活躍成長最好的時期。爺爺說,聰明每次遇見新鮮事物似乎兩眼發光。

他的變化,發生在六歲以後,那一年爺爺去世,爸爸媽媽把他接過來,帶在了自己身邊。

繼而,爸爸媽媽對于聰明,傳達了他們關于孩子的第一條教誨:

爸爸媽媽說的就是對的。

意思就是說,凡是爸爸媽媽說的話作出的決定,作為孩子都要堅決聽從和維護,凡是爸爸媽媽的教誨,作為孩子都必須始終不渝地一絲不苟地遵照執行。

早些時候,聰明還常常質疑父母的觀點,想争論一番,但是随着每次質疑都勢必遭來一頓羞辱,甚至一頓大罵之後,聰明這孩子就逐漸變得老實多了,從此再也沒有随意違背父母言論的言行公然發生了。

比如當他與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老媽就一個勁囑咐他,要随大衆,不要表現太聰明,否則會沒有玩伴。

第二條教誨:老師說的就是對的。

大意就是說,凡是老師說的話作出的決定,作為學生都要堅決聽從和維護,凡是老師的教誨,作為學生都必須始終不渝地一絲不苟地遵照執行。

聰明由于之前質疑父母的經驗,當第二條教誨到來的時候,他木然接受了這一點。不過當老師們自己不能自圓其說,甚至幾個老師之間互相沖突的時候,聰明一開始還是很快就能覺察出來,并且常常為此抓狂,不過在嘗試着反抗了幾次無果之後,索性睜隻眼閉隻眼,不再思索,從此自甘随波逐流。

第三條教誨:書籍是對的,尤其是經典名著。

大意就是說,凡是經典名著說的話作出的決定,作為讀者都要堅決聽從和維護,凡是經典名著的教誨,作為讀者都必須始終不渝地一絲不苟地遵照執行。

就像接受第二條,聰明木然地接受了這一條,不過從此之後,他也益發變得麻木和木讷,至少小時候那種遇見新鮮事物兩眼發亮的情形,再也沒有出現過。而且甚至還恰恰相反。他的眼睛越來越黯淡無光,讀書完全成了一種機械式的應付。如此這般,大概他讀得東西越多,累積的東西越多,身心就越疲乏。

當然其他的,還有很多。不過,總體而言,尤以這三條最顯著。

如今看來,這三條,大概就是聰明泯然衆人矣的根本原因。或者說,就是聰明不斷變傻的三個緊箍咒。

(END)緻力于探讨現象背後的秘密,為防走失,閱讀更多請關注于凡諾說(或搜yufannuo關注)

其他推薦:

1、一隻猴子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