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座艙到整車OS,誰在引領下一個智能汽車風口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大背景之下,汽車成為了繼手機之後的又一重要智能移動終端,一批手機産業巨頭企業及軟體供應商悉數進入智能汽車賽道,并且迎來了新的業績增長點。

比如中科創達,作為國内外少有的能夠提供從晶片層、系統層、應用層到雲端全面技術覆寫的作業系統技術公司,2013年開始大力拓展智能汽車市場,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座艙平台産品及軟體解決方案。

目前,中科創達在智能汽車領域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據2021年中科創達前三季度财務報告顯示,其智能網聯汽車業務已經成為了公司整體業績增長的一大亮點,2021年前三季度該業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6成至7.81億元,在全球的汽車客戶已經超過200家,包含大衆、通用、豐田、上汽、廣汽、一汽等頭部車廠。

不過,中科創達的志向遠不止于此。該公司執行總裁武文光表示:中科創達正在智能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多域融合領域進一步布局,目标是成為全球智能汽車産業變革的賦能者。

從座艙到整車OS,誰在引領下一個智能汽車風口

中科創達執行總裁武文光

這從中科創達近期釋出的新産品也可以窺見一斑。在近期舉辦的2022年CES展上,中科創達重磅釋出了基于高通8295平台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和融合泊車技術與解決方案,此外其全資子公司Rightware還推出了一體化HMI工具鍊Kanzi One,為汽車多元化的智能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一、三大亮點産品亮相CES展

随着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水準的不斷提高,汽車座艙逐漸向以人機互動為核心、多屏關聯的智能座艙發展。武文光表示:在一顆性能強大的晶片上運作多個車載作業系統,同時驅動多個顯示屏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艙方案,已成為目前汽車智能化的主要發展趨勢。

從座艙到整車OS,誰在引領下一個智能汽車風口

中科創達參展CES2022:智能汽車産品、技術及解決方案

在2022年CES展上,中科創達重磅推出了基于高通第四代數字座艙平台(高通SA8295晶片)打造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不僅可以實作包含數字儀表、中控娛樂、副駕娛樂、雙後座娛樂、流媒體後視鏡、HUD等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艙功能,還可以實作低速輔助駕駛與智能座艙域控制器的融合。

資料顯示,高通SA8295晶片采用了5nm工藝制程,在CPU算力、GPU圖形圖像處理等方面都擁有突出的性能,但晶片能否發揮最大的效應,則取決于軟體供應商是否具備非常強大的軟體适配能力。這恰恰是中科創達最大的核心競争優勢之一。

此外,中科創達該智能座艙解決方案還內建了全螢幕場景的多屏關聯技術、一站式投屏解決方案(業内首次)、電影級視覺效果的3D設計(源自于中科創達旗下子公司Rightware推出的Kanzi One)等,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智能的沉浸式人機互動體驗。

據了解,Kanzi One是全球領先的汽車使用者界面設計技術供應商Rightware的自主知識産權産品,也是業内首個專為智能座艙打造的一體化HMI工具鍊。

KANZI One 整合了現代 HMI 開發所需的一切工具,包含核心Kanzi架構—Kanzi Studio和Kanzi Engine,以及由Kanzi Connect、Kanzi Maps、Kanzi Particles、Kanzi Autostereoscopy和Kanzi VR構成的功能包,并可與安卓系統深度內建,提供行業領先的3D設計效果。

基于Kanzi One ,汽車制造商及開發人員可以自行選擇程式設計工具和語言,通過簡潔的開發流程,可輕松建立極緻的使用者界面,進而打造出更加先進的智能座艙産品方案。

從座艙到整車OS,誰在引領下一個智能汽車風口

使用KanziOne設計出的HMI效果圖

另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中科創達在CES展上面展示的諸多智能網聯汽車産品及解決方案當中,還有一大亮點産品就是融合智能泊車技術和解決方案。不同于行業内現有的泊車方案,中科創達融合智能泊車基于車載OS技術,打通了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兩大技術域,可以充分複用座艙域的備援算力,進而大幅降低泊車系統的開發成本。

同時,中科創達還将傳統的超音波雷達測距算法與AI智能視覺技術融合,不僅适配了更豐富的泊車場景,并且大幅提升了方案在複雜泊車環境中的判斷和處理能力。更酷炫的是,中科創達融合智能泊車的AVM(全景環視系統)和APA(自動泊車系統)界面基于Kanzi One打造,其出衆的3D渲染效果可為使用者呈現精美且具有沉浸體驗的泊車場景畫面。

此外,中科創達還可提供從AVM(全景環視系統)、APA(自動泊車)、RPA(遙控泊車)、HPA(記憶泊車)到AVP(無人代客泊車)的全鍊産品、技術與解決方案。

“中科創達的核心優勢是中間件,提供基于硬體虛拟化的軟體平台,并且對于感覺算法、深度學習算法等也有深厚的經驗積累。”武文光表示。

目前中科創達的軟體算法可以适配高通、英偉達、NXP、TI等市場上主流的晶片平台。這就意味着,中科創達的融合智能泊車方案可以适配目前主流的晶片平台,幫助客戶快速、高效地實作泊車産品的量産落地。

二、從座艙到智能駕駛的進階之路

智能網聯汽車作業系統是“軟體定義汽車”的軟體基礎設施,承載所有軟體、應用、服務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

比如,中科創達打造的智能座艙解決方案便是基于智能汽車作業系統,将資訊融會貫通起來,連接配接智能座艙裡面的儀表、中控、音響、車聯網等,實作統一的使用者體驗。

過去幾年,中科創達先後收購了北京愛普新思電子技術有限公司(車載娛樂系統)、北京慧馳科技有限公司(車載娛樂系統)、芬蘭Rightware公司(智能汽車使用者界面設計技術)、保加利亞MMSolutions(圖像視覺技術)等企業,不斷完善其在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的布局。

随着中科創達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布局的不斷完善,其相關領域的業績也不斷攀升。财報顯示,中科創達智能網聯汽車闆塊的收入由2016年的4620萬元增長至2020年的7.7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02%,而2021年前三季度該闆塊的營業收入已經達到了7.81億元,更是超過了2020年全年的收入。

從座艙到整車OS,誰在引領下一個智能汽車風口

中科創達智能展廳

不可否認,中科創達在智能座艙領域已經占據了領先的地位。接下來,中科創達将以智能座艙域為基石,大力拓展智能駕駛領域以及提供跨域融合的一系列軟體解決方案。

實際上,2020年開始,中科創達就已經先後與滴滴、廣汽等企業針對智能駕駛領域達成了深度合作。而2021年,中科創達收購了輔易航51.48%股權,再次向智能輔助駕駛領域進行深度布局。

“在智能網聯汽車跨域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主機廠對于車載軟體的需求正在日趨高漲。”武文光認為:底層軟體和中間件軟體将逐漸趨同,同時跨域融合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多,最終将形成統一的、跨域融合的軟體一體化方案。

基于此,中科創達正在打通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等多域融合的底層軟體,以“整車OS”的形态提供完整、開放、可拓展的解決方案。

武文光表示,中科創達在做好整車OS的基礎上,将專門針對智能駕駛域推出特有的中間件解決方案。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與整車其他域打通,也能夠滿足智能駕駛域自身的一些要求。

三、抓住供應鍊重構的機會

軟體定義汽車已經成為了目前汽車産業的主旋律,過去幾年包括大衆、寶馬、上汽等車企以及博世、大陸等Tier1巨頭都在加大軟體的投入。

武文光表示:“在軟體定義汽車的大背景之下,整個汽車産業的供應鍊關系已經變成了網狀結構,無論是主機廠,還是Tier1,大家都是網狀結構中的一個節點,需要共生共融。”

一方面,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大趨勢下,整車造車壁壘減弱,軟體在汽車當中的價值逐漸凸顯,包括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巨頭紛紛入局智能汽車賽道,進而打破了傳統固有的組織形态。

另一方面,随着軟體定義汽車的逐漸深入,軟硬體分離已經成為了重要的趨勢,汽車産業的“零整”關系及業務邊界發生了全新的變化。武文光表示:“全新的智能汽車生态重構需要巨大的投入,單靠一家企業很難完成,需要産業鍊企業共同協同創新。”

不可否認,在智能網聯汽車當中,晶片、作業系統(OS)、中間件、資料等已經成為核心環節,各大汽車巨頭都在部署這些核心技術的研發。

包括戴姆勒在内的汽車廠商認為,在未來的智能汽車競賽當中,開發具備自主知識産權的軟體平台至關重要。不過,除了加速推進軟體自主開發之外,大多數汽車廠商都會選擇已經具備成熟技術的軟體、晶片合作廠商作為核心合作夥伴。

中科創達深耕汽車軟體市場近十年之久,在智能汽車作業系統、3D引擎、機器視覺、語音及音頻、自動化測試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産品和技術經驗。同時,公司還一直堅持全球化戰略,在世界30餘個城市擁有超過10000人的國際化技術團隊,并與行業内多領域的合作夥伴建立了多管道、多方位的合作關系。

接下來,中科創達将繼續堅持“技術為本生态為王”的發展戰略,在強化自身技術實力的同時,攜手生态夥伴幫助更多客戶開發出高品質的産品、縮短産品的上市周期,為智能汽車産業的變革“賦能”。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認為,随着“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加速到來,掌握作業系統(OS)和核心中間件的廠商,其競争優勢将逐漸凸顯。如此,以作業系統為核心業務的中科創達,在智能網聯汽車的“黃金時代”已經做好了厚積薄發的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