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回想起來以往的熱搜,最讓我記憶猶新的一件事就是《親愛的》電影中被拐小孩原型孫卓被找回。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過幾天,先後上熱搜的還有另一位差不多時間被拐的小孩符建濤。

某種程度上說符建濤并沒有孫卓那麼幸運,同樣都是4歲被拐,但是符建濤當時已經開始記事,是以對于被拐的場面真的是無法忘懷。

因為這份記憶導緻符建濤被拐到新家後過得小心翼翼,因為他知道眼前的父母并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他說總有一天會找到自己的家人,甚至一直都記得人販子的模樣,就是為了長大以後找到他,讓他受到應有的制裁。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這件事情曝光後有記者對符建濤進行了采訪,問及為什麼不選擇報警或是離開養父母時,他說的話讓我也感到特别心疼。

符建濤:“那時候的我覺得是媽媽故意賣掉我的。”

孩子這麼覺得不是沒有理由的。

因為每當符建濤惹媽媽生氣時,媽媽就會說:“你再這樣我就去找人販子把你帶走,我就不要你了。”

因為這樣一句看似正常的話導緻了今天這個的悲劇。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孩子因為這句話到了新家庭改變了以往的性格,成為了一個乖乖版的符建濤。

原生家庭因為這句話十四年間絲毫沒有符建濤的資訊。

這種情況的背後原因真的值得我們深思,防止再次出現這樣的悲劇。

父母對于孩子來說到底代表着什麼?

代表港灣?代表愛的源泉?還是說是傷害?

有的父母确實是陪伴孩子長大的那一束明媚的陽光,有的父母卻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荊棘。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希望下面類型的媽媽都能早日頓悟,明白對于孩子來說真正的愛是什麼。

01

用孩子害怕的事限制孩子

單看标題會覺得離自己很遙遠,那就看看大家常說的話:

“你再哭,我就把全部零食丢掉”

“你立馬給我閉嘴,再鬧媽媽就把你賣掉,讓人販子把你帶走”

“你現在立馬給我認真學習,否則周末出去就取消”

作為母親,我了解帶小孩過程中的種種心酸,清楚家長面對哭鬧的孩子時想要立馬得到片刻的安甯,但是作為大人我們都應該理智點。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請不要将這類傷害小孩子的話常常挂在嘴邊,甚至最好不要說。

我承認這些話讓孩子變乖的功效是立竿見影的,但是背後帶給孩子的傷害也是沒辦法估量的。

符建濤的回答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實作在有的大人都沒辦法真正做到分辨真假話,更何況是孩子。

孩子隻會将這種嚴肅的話語當真,并且深深地記在自己的腦海中。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是以對孩子寬容一點,找對方法讓小孩子信服,而不是一味地恐吓小孩。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我一直都鼓勵父母向孩子表露自己的情緒,其實孩子都能懂的。

但是這個展現情緒的前提是不要用回收愛來挾持孩子服軟。

在這個年紀,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聽到父母說不愛他了,這個話會讓他感覺天都塌了,因為孩子的全世界都是你們。

聽到這句話的孩子馬上就會夾起尾巴做人,因為這樣的話會讓孩子舍棄自己的感受來換取安全感,認為這樣子媽媽就會回心轉意。

這種情況下久而久之孩子就真的就變成了不吵不鬧的孩子,等到長大他的全世界不再是父母或許更加叛逆,也或許是成為讨好型人格。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其實讨好型人格真的很讓人心疼,當遭到别人忽視時,第一時間就是覺得自己有錯。

為了融入不屬于自己的圈子,會一直去滿足别人很多不合理的需求,活得不像自己。

這些都是因為小時候某些言語讓孩子覺得他人認可高于一切,自我價值不值一提。

有的時候孩子是通過無理取鬧來确認父母愛他的程度的。

是以面對孩子某些無理取鬧或者是不喜歡的行為時,清楚地說出媽媽不喜歡就可以了,這并不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02

自我奉獻類型

“為了你,我犧牲掉了原本的自己,而你卻一點都不懂得我的辛苦”

“你知道我有多累嗎?都是為了你輕松點才把我自己累成這樣,而你現在又是在幹什麼”

“我長得這些白頭發都是因為你,你還不知道知足”

“你現在就是我的念想,因為你,我才選擇不離開”

其實這些句式都是一個讓孩子十分厭惡的字眼:因為你。

說出這些話的母親看似很偉大,但其實隻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有虧欠的心理。

她們以為這樣子孩子未來就會付出同等的愛。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但孩子并不會了解這樣“無私”的愛,甚至是不領情的。

因為孩子也不喜歡媽媽因為自己而發生改變,孩子希望媽媽的世界中不止他一個人。

孩子覺得對母親有虧欠,為了滿足媽媽活成了媽媽想要他成為的人。

其實家長并不需要為孩子犧牲那麼多,帶給他生命就已經足夠偉大了,給予孩子必要的東西,剩下的就讓孩子自己走吧。

03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類型

“你聽我的就對了”

“你現在懂什麼,媽媽都是為你好”

“媽媽會害你嗎?不行就是不行,沒得商量”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這種情況一般會出現在父親角色在孩子教育中邊緣化的家庭中,是以媽媽就會逐漸扮演父親的角色。

随着社會的發展,輿論對于媽媽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不少母親為了在孩子心中威嚴的形象,不經意間會變得越來越強勢。

但是過于強勢并不利于孩子,這類母親在方方面面間限制着孩子,孩子真的就成了扯線木偶。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媽媽會要求孩子做什麼,吃什麼,穿什麼,結交什麼朋友,不準做的是什麼。

這類型的孩子面對媽媽時,是媽媽設定好的樣子,但是遠離母親時,才能真正地做自己,這時候的自己往往都是與原來形象完全相反的。

孩子心中的苦也沒辦法排解,一邊勸自己要了解母親,畢竟她隻有自己,一方面又覺得母親的控制快将自己逼瘋了。

中年媽媽崩潰痛哭:我用了前半生的時間,把孩子養成了仇人

媽媽以為的愛将兩個人推得越來越遠。

希望這類母親早日頓悟孩子并不是自己的物品,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繼續閱讀